影响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及对策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了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历史 兴趣 因素对策
  
  本人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通过对所教学生的座谈,跟踪调查,总结出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教材因素:中学历史学科体系庞大,纵横中外古今,上下跨度几千年,人类的演变,朝代的更替,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构成浩繁的基础知识,一股脑让学生掌握会使其感到无从下手。
  2. 教师因素:诸多教师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大纲和考纲的研究不够透彻,教学缺乏针对性,难度拔得太高,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产生畏史情绪;在教法上不灵活,多采用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填鸭式注入教学法;更甚的让学生简单地划课本,然后死记硬背,课堂教学沉闷乏味,使学生生厌。
  3. 学生因素:受传统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影响,再加平时数理化作业繁重,无时间顾及文科内容的学习,总认为在考前对历史读读、背背就可以了,这种应付思想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针对以上因素,本人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学生有可能自发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越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我主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自觉情感,并从情境从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想。这时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针对学生打架事件,笔者在教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引发学生们各自以诸子百家中不同派别的身份就学生打架事件作出思考和评说。要求作出处理意见,并说出自己作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又反驳了代表别的派别的同学的不同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此情感化的历史课堂自然生成。学生们通过争辩,不仅感受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氛围,而且也经历了一次很好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科作为语言类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节课的导言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本节课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教师导言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师的精神面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好导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必然又是一堂成功課。如此下去,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2)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
  幽默不仅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而且可以使学生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巧设悬念,令学生跟着走。
  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悬念设得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节课的“悬念”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俾益。
  (4)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程保持长久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两个课堂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可设立活动课、研究课等第二课堂,利用板报、竞赛、影视、历史故事讲述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在科学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历史课的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感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的案例的分析中,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有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本文就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感受性学习 功能 尝试    思想品德课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态度和价值观问题,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光靠说教和讲解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摘 要: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把思想品德课上好,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艺术 双基 知行统一    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中学生年龄小、经历浅、见识少,思想认识水平较低;二是现行的思想品德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有严重的成人化、概念化倾向;三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甚至丑恶的现象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
摘 要:本文詳细探讨了“杆连球”系统摆动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  关键词:系统 摆动过程 能量变化    问题:如图1所示,刚性杆的质量为M,长为L,小球的质量为m。求杆从水平位置摆动到垂直位置过程中,杆和球的能量变化情况。(所有摩擦不计)    1. 摆动过程中“杆连球”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摆动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为绞链的轴力、杆和球的重力,轴力不做功;系统所受每对内力因两质元的相对位移为零,
摘 要:笔者论述了八年级历史(上)中《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设计,认为设计应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学生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關键词: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十一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 课程标准  知道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