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取材”简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确立科学的人本教育理念,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探究和取舍丰富的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质量. 为此,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查询和捕捉一切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素材,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小学生活泼好动、生性贪玩.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吸引力不是数学本身的逻辑思维,而是生动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必须善于寓教于乐,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趣、学有所用.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基础,但教师的教学资源更要结合生活、结合游戏、结合小学生身边的一切事和物,挖掘素材、丰富课堂.
  一、学有所用,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善于走出课本,在生活中、游戏中、网络中、媒体中等一切信息中寻找教学素材;同时,数学教师必须勇于走出课堂,在田间、街头、工厂、公园等一切环境寻找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场所、工具、材料,也可以是人力或者智力. 其可以来源于一场游戏,也可以是游戏本身.
  比如一个鲜活的生活中的教学范例:游园票价单人每人10块钱,如果集团买票50人以上可享受团体优惠价格,每个人8块钱. 如果现在我们班48人都去游园,如何买票更合算?由于该教学范例涉及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脑积极、发言踊跃. 一个答案是:“由于我们不够50个人,所以不能购买团体票,只能按照每人10元钱买票,需要480元钱”. 老师告诉学生,这个答案不行,我们必须省出钱来买雪糕,能不能想一个省钱的办法?积极的开动脑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答案:“我们买50个人的票,享受团体价格,合计400元就够了. 多出来的两张票我们就送人,现在自己不能卖掉,那就是黄牛了”. 老师告诉学生,这个答案还不行,我们还能省出钱来. 仔细琢磨一阵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答案:“找两个家长加入我们团体,我们理所当然收取他们两张票钱2 × 8 = 16(元). 这样我们实际花掉384元钱就够了”. 学生们一阵欢呼. 鲜活的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为本,教学素材的加工与提炼
  很多情况下,教师会对手边的教学素材感到不尽如人意,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经典的学习素材可以更加友好地承载教学内容,良好反映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为此,教师就不能一味直接“拿来主义”,而必须基于教学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提炼与加工,使得素材以最佳的形式承载学习目标,满足教学需要.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等量代换”,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横向与比较思维,教材直接提供了一个教学实例:一个西瓜重4千克,四个苹果重1千克. 一个西瓜相当于几个苹果?本素材单薄而有跨度,不利于横向思维的演进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概括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为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对该教学实例进行变造加工,配以电教化图版,形成一系列演进式问题:
  (1)单个西瓜4千克重,两个菠萝合重1千克. 寻找等重,计算比数:一个西瓜与几个菠萝同样重?
  (2)3个西瓜与两个菠萝的比较,寻找等重,计算比数.
  (3)3个西瓜与6个菠萝的比较,寻找等重,计算比数
  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横向式比较思维,把西瓜与菠萝之间相互替代,确立等量代换思维模式.
  三、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素材创新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媒体、网络、资讯等海量信息使得教学素材可信手拈来,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原材料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不同学情的需要,教师必须根据班里的学习实际,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现状,有的放矢地优选教学资源. 为此,教师必须学会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创编出能够满足本班级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实例.
  例如,关于分数教学的最初认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教材采用 “分蛋糕”这一材料. 笔者分析,该素材是基于一个整体(蛋糕)而言,是对单个物体配分,有先入为主的“1”体概念,而没有涉及“一个群体”的“1群”思想,学生所建立的“单位1”的概念是单一而不全面的. 为此,教师就有必要创新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1群体”与“1体”的正确理解,帮助学生分析:2个西瓜中的1个也是二分之一;10个苹果中的5个也是二分之一;一群羊有50个,那么25只羊就是总体的二分之一……帮助学生对“二分之一”的全面理解.
  四、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的催生
  每一节课教学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场不可完全预计的“师生演义”,教师要有教学计划准备,但又不可能完全照搬计划,“演义”过程中的问题、情景、实践、讨论往往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氛围,从而突破教学预想而“自演自义”. 为此,教师要及时把握和调控教学气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努力抓住学生的思想闪光点,把提问、争论、错误等课堂转化为教学素材,催生教学资源.
  课堂是教学的核心、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 生活就是数学,这个世界就是数学的世界. 数学教师在教学取材上,可以说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天地. 数学教师必须善于选择、创新、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课堂核心服务,从而满足低龄段数学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高全.现代数学教学观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1).
其他文献
【摘要】职校数学教学一直是个难题,难就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根据职校学生特点,职校数学教学要求,本文从背景、策略、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呈现是比较符合当前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  职校数学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即使知识点已经变得非常简单,但在开展教学中还是困难重重.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就是
在学生成长阶段,每个个体的心理是随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高而不断发展的,其中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维的发展是整个认识过程的核心.思维发展与数学学习是一个互相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下面笔者就从思维发展的观点出发,谈谈有关数学学习的问题.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