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呈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校数学教学一直是个难题,难就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根据职校学生特点,职校数学教学要求,本文从背景、策略、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呈现是比较符合当前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
  职校数学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即使知识点已经变得非常简单,但在开展教学中还是困难重重.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数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就是其中的关键点.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让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呈现,就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实践中呈现知识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个目标符合学生的身份,而且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帮助.可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是非常容易.
  先来看一个课堂实例.
  上课内容:圆柱体积.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矿泉水瓶子,里面装了一些水.还给每名学生一根线,一张白纸,一把尺子.然后叫学生测出瓶子里水的体积.学生接到任务之后,马上动起来了.因为很多学生对正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都知道,但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不知道.于是,有学生提出来,有没有求圆柱体积的公式.老师说有,大家到书里找一找.每个小组都在书里找,很快就找到了.圆柱体积的公式:V=Sh.为了降低难度,先不要考虑瓶子平不平,就把它的底当作一个平面来算.高,学生很快就量出来了.接下就就是求圆面积.学生又找出圆面积的公式:S=πr2.面积公式出来之后,开始想办法求圆半径.有的学生直接量,有的学生用周长求.最后,每个小组都把瓶子里水的体积求出来了.虽然各个小组存在不同的误差,甚至有的小组的误差还比较大,但每名学生都投入进来了,对圆柱的体积公式也掌握得不错.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又提出,瓶子的底部不是平的,在学习了圆柱公式之后,再思考一下,怎样做,计算出来的结果更为精确.于是,学生又动起来了.不久,各个小组都找到了自己的办法.这次的结果比上次精确多了,速度也快了.
  根据前面这些实际情况,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这样一种实验的方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实践中呈现知识的策略
  根据职校的特点,开展实验实践的数学课堂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突破,不能局限于教室和45分钟,它可以延伸到教室外,可以打破45分钟的时间.具体策略如下:
  (一)课堂上的实验
  课堂依然是学校、学生、教师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也是十分重要.很多数学知识都和生活有关.所以,要选择一部分在生活中常用到数学的知识,而且在课堂上便于实验的问题.例如上面介绍到的测量水的体积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可以拿到课堂上来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比如,在上面求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求不规则容积中液体的重量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不同形状的容器,在里面装不同重量的水,再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样规格的量杯,给每个小组一把小秤,然后叫学生去完成这道作业.学生在这样的驱动下,他们要考虑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用称的办法,也可能会想到别的办法.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他们要探求不同的方法,而且要把一些其他知识融合进来.比如,他们可能要用到物理的一些知识,利用水的密度、体积与重量的转换公式.
  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会积极思考,从中感受到了乐趣,他们就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他们在快乐的实验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
  当然,我们在选择这些课堂数学实验时,一是要考虑它们的实用性,二是要考虑它们的难易度,三是考虑它们的可操作性.只有把这几点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外的实践
  职校和普高不一样,它有自己的专业特点.而一些专业要求,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实际岗位.我校有机械、财会、园艺和服装几大专业.而这些专业在不同程度上在工作中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这些专业实践中去.
  比如园艺专业,这个专业学生的基础很差,如果还在课堂里按照老一套方法教数学,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就拿排列组合来说,如果在教室里给他们讲公式,他们根本就不想听,也听不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带到实践基地.先拿出三盆不同颜色的花,问一问,把三盆花摆成一排,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用分小组的方式,一些同学指挥,一些同学摆花,一些同学做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摆得最快最好.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而且他们可以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但为了引出数学知识,接下来,可以增加花的数量.那么学生摆起来也就越来越吃力,难度也越来越大.他们就要想法找到一个简单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适时地引入数学中排列的知识点.学生在这个时候也就容易接受了,而且能很快地把它记住.
  那么,在其他专业中也可以这样去做.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做衣服时,如何去计算它的尺寸.在做车工中,教学生如何去测量角度,在查账中,如何去对数据.因为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只凭自己的简单动手,一些问题是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这时,他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在他们急需去解决一些问题时,数学知识的出现,会让他们感觉到受到莫大的恩惠,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他们就乐意接受这些知识了.
  (三)情境中的体验
  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放到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中去的.但为了更好吸引学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它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它有利于我们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例如在学分段函数时,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可以播放一则公益广告.有一则关于水的公益广告,有人用水浪费,有的地方地都干裂了.这就引用一个节约用水的问题.如何节约用水,就引出用不同量的水,水的单价也不一样的问题.让学生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用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能快速地计算每户人家用水的费用.这样,通过一步步引出分段函数.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容易接受.如果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生硬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接受,也不愿意接受.但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学生就能以一种较为快乐和探求的心情来接受,这样,数学知识传授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合理的情境创设,一是可以避免实验和实践带来的不便,二是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为直观,三是可以拓展知识面,四是可以融入丰富的知识.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能随便,一定要遵守数学规律,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的兴趣点等问题.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课堂上的实验、课堂外的实践、情境中的体验三种教学方式,学生愿意走进学习中,他们不需要再面对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而是面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真正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感觉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三、实践中呈现知识的效果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知识出现之前,学生先考虑的并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身边一个个生活实例.他们要努力解决这些生活问题时,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面,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在这样一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努力挖掘教师工作创建性
  教师要把这三个方案做好,也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在这样的一种动力下,教师简单的备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们要不断地思考,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创建性,才能把课上好,才能让学生有所学,学有所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下,教师自己的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扎实延伸学校发展通用性
  不只是数学教学如此,职校中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所以,在目前的一种情况下,整个学校都要作出改变,要以一种真正为学生服务的姿态,来对待学校教学教育工作.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呈现就能提供一些借鉴.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之间在方法上是通用的,在异性存在的同时,它们之间的共性可以起到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大量涌现,"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例。"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的生物教学法相比具有明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它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特点,但还有着一定的脱落率和带器妊娠率,影响节育器的使用效果。因此,超声检查具有安全、准
烧伤是一种突发的灾难,是一种特殊的损伤,对患者而言不仅生理上需遭受痛苦,心理上也会留下创伤。高龄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其年龄偏大,生理机能趋于老化,机体整体调节机能减退,抵抗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成教生实验课的教学实践,针对成人教育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采取相应的解决之道,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大家始终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生物教师也都在实践着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笔者认为.注重以下三点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十分有效。1 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生物
今年我省高考采用了“3+2”模式,文理科考试科目和分值都有变化。但就语文题看,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更加重视读写实际能力的测试。在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块考查内容中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虚拟实验室综合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等技术,使教学实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正】 脑血管病患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是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表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笨拙或失语。脑血管病患者即使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高校创新两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要重点进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两课教育的模式。
患儿,男,3岁,主因间断发热1个月、右下肢肿痛1周于1995年6月17日入院。病儿精神好,贫血貌。T38.2℃。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颈浅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