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这一部分失分率相当高。概况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审题不准,答非所问,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解题示例1:芦芙荭的散文《一只鸟》第一问是: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解题分析:这个题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而有的学生只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即使回答了两个问题,也未注意到“跌宕”二字,只是一味地概括故事情节,显然没有认真审题。
解题示例2: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调研题《纤夫》第15题:作者为什么说纤夫只是“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6分)
解题分析:有学生答成:纤夫,趟河拉纤的苦力。这种人一无生产资料,二无一技半长,只是靠着有几分蛮力,给人拉船运货,辛苦谋生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理想、志向、情操,甚至人格,又怎么能跟“伟大”联系上呢?这个答案完全是主观臆断,根本没有从原文寻找答案,未能做到就题答题。
技巧点拨:答题的原则是回归原文,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不能主观臆断。另外要认真审题,不能犯低级错误。如 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第1小题: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可有的学生偏偏写了11个字。有的题目要求“分三点对此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就只能答三点,而且必须概括。题目问的是怎样写还是问为什么要这样写,题目问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是要求推导出事情的必然结果,回答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认真揣摩题干,明确“问”与“答”之间的内在关系,以确定解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
二、就题论题,牵强附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解题示例3:季羡林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文中有一句是写年近耄耋,所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后有这样的题目,分析该句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语段: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旷,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解题分析:有学生这样回答第二个小问题:表达了燕园胜地的美丽,作者对燕园的喜爱赞美之情。而实际上,作者写朗润园的奇景是为了突出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怀念,突出思乡之情的。结合文章题目《月是故乡明》以及上下文(下文紧接着有这样一句:“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进行整体把握就知道作者写朗润园的奇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技巧点拨:做题时,不能只关注题目语句在原文中及原文附近的局部语句或局部语段,要立足整体思路和层次,分清前后段落的功能和地位(并列、承接、对照、递进,相似性、铺垫性、升华性、过渡性、总括性等),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加以理解,否则会遗漏要点或表述不准确。
另外,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而学生在这方面也很薄弱。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三、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解题示例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2届一模卷中迟子建的《采浆果的人》第11题:第②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解题分析:①表现曹大平夫妇为了挣钱(或“眼前利益”)不惜冒险的形象;②与大鲁二鲁的不为所动形成对比;③承接了上文大多数金井人的表现;④预示了金井人的悲剧(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取向)。不少学生遗漏了第三点和第四点关于形式方面的作用。
技巧点拨:表述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方面,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的原则,找全答题的信息。主观性试题的突出特点就是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丰富、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十分紧密,因此,答题要灵活、全面。当题目要求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时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形式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照应)等;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四、照搬照抄,不会概括,简单重复,不会整合
解题示例5:宁宇《诗情的郑和墓》第1题:作者是怎样介绍郑和墓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解题分析:先介绍郑和墓的方位,再由低到高介绍墓的布局和设施,又结合郑和生平与下西洋的经历介绍修墓经过。而学生或答:坐大巴驶出南京南太平门;或答:郑和墓在牛首山上;或答:在一个小山包上;又或:黄花连绵,鸟鸣啁啾。不知道说明建筑物必须先说方位,也不能概括出“方位”一词;不能抽象出介绍的方式与步骤,只是机械地照抄原文的相关句子。
解题示例6:2012届苏北四市二模卷胡家胜的《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第3问是: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6分)
解题分析:①脊梁弯曲:体现他勤劳;②骂子喂牛摸牛:体现他对牲口的爱护和心地善良;③看子犁田:体现他坚守本分,看重传承;④他带来农产品:体现他朴实、慈爱;⑤讲解农具:表现他热爱农事。(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6分,无情节分析不给分)。而学生一般答成勤劳、善良、爱护牲口、热爱土地,不仅要点不全、没有简要分析,而且其中“善良”和“爱护牲口”其实是重复的要点。
技巧点拨: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或相关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但并不是直接摘抄,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有时要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要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不能含蓄、笼统,不可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应到文中找出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将之归类,分别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漏要点。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的基本要求是“踩点”给分和文通字顺。因此,在答题时应注重要点、讲究形式、选好句式(判断句、陈述句)、条分缕析,这样才能保证少失分或不失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225411)
一、审题不准,答非所问,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解题示例1:芦芙荭的散文《一只鸟》第一问是: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解题分析:这个题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而有的学生只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即使回答了两个问题,也未注意到“跌宕”二字,只是一味地概括故事情节,显然没有认真审题。
解题示例2:2010年河北衡水中学调研题《纤夫》第15题:作者为什么说纤夫只是“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6分)
解题分析:有学生答成:纤夫,趟河拉纤的苦力。这种人一无生产资料,二无一技半长,只是靠着有几分蛮力,给人拉船运货,辛苦谋生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理想、志向、情操,甚至人格,又怎么能跟“伟大”联系上呢?这个答案完全是主观臆断,根本没有从原文寻找答案,未能做到就题答题。
技巧点拨:答题的原则是回归原文,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不能主观臆断。另外要认真审题,不能犯低级错误。如 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第1小题: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可有的学生偏偏写了11个字。有的题目要求“分三点对此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就只能答三点,而且必须概括。题目问的是怎样写还是问为什么要这样写,题目问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是要求推导出事情的必然结果,回答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认真揣摩题干,明确“问”与“答”之间的内在关系,以确定解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
二、就题论题,牵强附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解题示例3:季羡林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文中有一句是写年近耄耋,所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后有这样的题目,分析该句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相关语段: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旷,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解题分析:有学生这样回答第二个小问题:表达了燕园胜地的美丽,作者对燕园的喜爱赞美之情。而实际上,作者写朗润园的奇景是为了突出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怀念,突出思乡之情的。结合文章题目《月是故乡明》以及上下文(下文紧接着有这样一句:“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进行整体把握就知道作者写朗润园的奇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技巧点拨:做题时,不能只关注题目语句在原文中及原文附近的局部语句或局部语段,要立足整体思路和层次,分清前后段落的功能和地位(并列、承接、对照、递进,相似性、铺垫性、升华性、过渡性、总括性等),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加以理解,否则会遗漏要点或表述不准确。
另外,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而学生在这方面也很薄弱。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三、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解题示例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2届一模卷中迟子建的《采浆果的人》第11题:第②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解题分析:①表现曹大平夫妇为了挣钱(或“眼前利益”)不惜冒险的形象;②与大鲁二鲁的不为所动形成对比;③承接了上文大多数金井人的表现;④预示了金井人的悲剧(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取向)。不少学生遗漏了第三点和第四点关于形式方面的作用。
技巧点拨:表述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方面,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的原则,找全答题的信息。主观性试题的突出特点就是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丰富、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十分紧密,因此,答题要灵活、全面。当题目要求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时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形式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照应)等;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四、照搬照抄,不会概括,简单重复,不会整合
解题示例5:宁宇《诗情的郑和墓》第1题:作者是怎样介绍郑和墓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解题分析:先介绍郑和墓的方位,再由低到高介绍墓的布局和设施,又结合郑和生平与下西洋的经历介绍修墓经过。而学生或答:坐大巴驶出南京南太平门;或答:郑和墓在牛首山上;或答:在一个小山包上;又或:黄花连绵,鸟鸣啁啾。不知道说明建筑物必须先说方位,也不能概括出“方位”一词;不能抽象出介绍的方式与步骤,只是机械地照抄原文的相关句子。
解题示例6:2012届苏北四市二模卷胡家胜的《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第3问是: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6分)
解题分析:①脊梁弯曲:体现他勤劳;②骂子喂牛摸牛:体现他对牲口的爱护和心地善良;③看子犁田:体现他坚守本分,看重传承;④他带来农产品:体现他朴实、慈爱;⑤讲解农具:表现他热爱农事。(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6分,无情节分析不给分)。而学生一般答成勤劳、善良、爱护牲口、热爱土地,不仅要点不全、没有简要分析,而且其中“善良”和“爱护牲口”其实是重复的要点。
技巧点拨: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或相关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但并不是直接摘抄,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有时要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要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不能含蓄、笼统,不可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应到文中找出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将之归类,分别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漏要点。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的基本要求是“踩点”给分和文通字顺。因此,在答题时应注重要点、讲究形式、选好句式(判断句、陈述句)、条分缕析,这样才能保证少失分或不失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2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