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也许是“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人笃信开课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会绞尽脑汁地设计一堂课的导入,而对即将曲终人散的结课却一般不大重视 ,总是急忙草率收场, 结束手段随意、盲目,缺乏艺术构思。笔者通过几十年的教学经历结合新课标要求对初中英语课堂的结课艺术做了一点浅显的思考,希望通过各种形式活泼的结课活动推动课堂最后的精彩,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回味无穷。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主体;结课艺术
【作者简介】周国芬,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
怎样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意犹未尽中下课?怎样让课堂最后的几分钟不再那么难耐?我们的课堂,特别是最后的几分钟能不能“吸住”学生,让他们没有时间“盼望”下课?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希望能在学习,摸索,在学习中改善改进这个问题。
一、英语课堂结课的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英语的语言学习要求将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同语言的功能和应用有机结合,在体现语言的系统性的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内在联系,把握好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所谓结课,主要是指“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条理,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一个完善、独特的结课方式,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很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巩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每位教师应该认识结课的重要性,把握结课的有效策略,注意结课的艺术和方法,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锦上添花。事实上,如同写文章一般,对结尾的“用墨”,往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一节艺术性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应重视结尾的精心设计,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二、传统英语课堂的结课模式
1.上哪算哪,缺少规划。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现代教学的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如叶澜教授所总结的:“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不是随意的,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结课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必须在每堂课都有意识地去落实,让学生对每一堂课都脉络清楚,知识自成体系。而不是脚踩西瓜皮,上到哪儿算哪儿,缺乏治学的严谨性。
2.师言到底,忽视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合作等过程来体验语言,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使学生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的应用能力。然而以往的课堂结课总是“师讲生听”,学生总是坐在那儿“被结课”。这样的课堂结课看似井然有序,然而一味地包办代替,最终的结果却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学习效率降低,逐渐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句话说得好:告诉我 ,也许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 ,也许我会记得; 让我参与,我才会彻底明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能是事倍功半。
3.读背课文, 侧重记忆。新课程在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中写道: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开展学生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在选材上既要注重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注意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何为求简单易行、省心省力而把结课随意化、呆板化的做法都是跟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的。读背课文作为现代英语教学中普遍沿用的教学方法,固然是巩固所学的好方法,但这种机械式的、缺少趣味性的巩固练习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缺少了一定的结课艺术。
4.以写代结,省略步骤。英语教学的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有四项,分别为听说读写能力。“写”是英语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对成绩的衡量还是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上,所以“写”的作用还在有意无意中被夸大了。所以在以往的课堂中,老师们很习惯用写来结课,以检测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现在,各个学校也比较提倡精讲多练,提出35 10模式,即老师讲课时间控制在35分钟左右,剩下10分钟左右让学生写练。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在课堂上对课堂效果进行检测,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既可以放在“写”前,也可以放在“写”后,根据教学目的有意识的调整讲练的顺序。放在“写”前,学生对知识的体系更有层次感的认识,做起來更有自信;放在“写”后,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来主动查漏补缺,结课起来更有针对性。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省略结课这一步。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几种结课艺术
1.以延趣增效为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和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教师巧妙地利用课堂结尾艺术,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对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尤其结课作为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强弩之末,兴趣实为实现终极课堂效率的最佳良药。有趣而又艺术的结课方式有很多,比如“边玩边忆”。
在一堂浙派名师的名为shopping 的课堂上,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让学生玩起了走棋。但走棋的所有内容都与当堂课的主题有关。如果说songs和chants能让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动起来,那么上课玩游戏则能对全体同学一网打尽,课堂不再有旁观者。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者、参与者。 在上述的下棋游戏中,老师巧妙地把学生日常休息生活的一部分搬到课堂上来,把本节课的重点都融入于棋盘之中,使学生在获得游戏乐趣的同时复习了当堂课的重点。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解释游戏规则时不自觉的集中起来,平时休息娱乐的游戏也成了巩固新知的手段。这样的结课,学生喜欢,老师“偷懒”,皆大欢喜。且这种游戏也可变换难度,对较好的同学当然也可把里面的要求再换得难一点,更富挑战性。在游戏中结课,在游戏中人人参与结课,在游戏中层次分明的结课,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精准把握,更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贴近日常生活。
2.以促进思维为目的。归纳总结法是英语课堂中常用的一种结课形式。在一堂课结束前,教师往往利用最后几分钟对当堂课的内容加以简单总结,把重点、难点之处进行突出强调。这种结课方式既是启发学生一起回忆课堂的主要内容,对当堂内容加深印象,增强记忆;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梳理、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使他们对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语言感觉能力。但是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带任务去进行课堂学习和思维,在最后能自主完成归纳总结是我们追求的其中一种结课方式。“首尾呼应”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上海的某个中学听课时,发现他们的课堂非常的严谨与明了,都是开课时先向学生表明本节课的任务,然后再结课时再总结一遍。在上Christmas 这一课中,老師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今天的tasks:
Task1 We are going to revie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ask2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Christmas
Task3 We are going to make a plan for the Christmas party
在课结束时,老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一共几个task, 每个task各做了什么活动,有哪些重要的词组和句型等),呼应前面,用PPT显示对照前面的summary。
Task1 We have review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ask2 We have learnt about Christmas
Task3 We have made a plan for the Christmas party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较之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60%的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可见在目的和动机明确的情况下学习,最终产出的效果会更好。因此在较为严谨的教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他们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过程滴水不漏。在课堂开始,教师会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在结课时进行总结。由于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带着任务去听课,注意力自然专注,学习过程也会比较清晰。
在课的最后,老师用疑问句的形式提问学生: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Could you make a plan for a Christmas party?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结课。这样的结课,顺理成章的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水到渠成。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完整无缺,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思维的发生。
3. 以提升能力为目的。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评价应该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现代教学论的奠基人J.A.Comenius的理论中也说到,每种语言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而不应通过语言规则来学习。这种实践即教学中常说的操练,其中机械操练是基础,意义操练、交流性操练是目的。
在2012年青年教师优质课的比赛中,老师们在七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第四课时结课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让同学们design your own shops。这样的应用型收尾也经常在名师们的课堂出现。如L老师在九年级Unit 9 Who invented tea?的第四课时中让学生围绕主要句型Who is it invented by? What’s it used for?发明一样东西.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在阅读课和复习课上,老师们往往喜欢用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来让学生学以致用,通常有survey, report,pairwork,groupwork,interview,retell和writing等形式。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亦大有裨益。但对这些大型活动,教师的指令清晰和前面的有效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或在最终展示环节秩序混乱,游离课外。有经验的老师在平时比较注重此类习惯的培养,在输出时前面铺垫到位,在最后结课输出阶段,也往往能图文并茂,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四、结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英语结课的方式和艺术对一节课的成败非常关键,结课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很多样,在结课还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精要。因为结课时间往往是课堂最后的几分钟,这时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所以如果老师凭一腔热情,絮絮叨叨,长篇累牍,不管有那么滔滔不绝,振振有词,在学生那么最终也只能成为浮云。所以结课应该言简意赅,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干净利落地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晰完整地了解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他们说教师就不动嘴,做好顾问和导向工作。
2.有趣易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结课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游戏进行课堂小结,能让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英语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课的结尾时间虽然仅四到五分钟甚至更少,但却是一节课画龙点睛,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除游戏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及恰当的方法,如歌曲,chant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匆匆忙忙草率收兵。否则,学生对淡而无味的总结会感到味同嚼蜡,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选取这些方式时,最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就不用解释很久,操作起来也省时省力,实效可落在语言点的操练上,而不是纠结于形式。
3.推陈出新。创新始终是课堂这个阵地的旋律之一,结课也不例外。结课的方法,方式很多,切忌每一节课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要人云亦云,应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用生动活泼、新颖独特的方法方式结课,能引起学生兴趣,并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上述提到的6种结课方式外,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别的方式。比如阅读课我们还习惯用德育渗透的方式来结课,这样使教书和育人达到完美统一。
4.扎实有效。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不可一味地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存在随意性,或有或无的结课流于形式,也不能刻意追求“新颖”而使结课与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输出不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新课程要求我们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因此,小结应有时效性和实效性,从而使整个教学结构完整,使课堂教学更加锦上添花,给教学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5.合适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却想说合适最好,每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不一样,课型也不一样,教学的风格更是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我们应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上述的第一类的结课方式就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也比较适合听说课。而第二类则比较适合较为高年段或者阅读课。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学目标或重点不同也需要及时调整结课策略。如果说第一类比较注重句型的巩固的话,第二类则比较侧重语法的总结。而第三类更是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的必要活动。如果不管不顾的追求标新立异,那么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正所谓意犹未尽,言犹在耳。好的课堂结课艺术能使课堂完整有效,回味无穷。在小班化教学形式有效普及的今天,这样的艺术性结课更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结课的实效性。在很多人致力于课堂研究的今天,这种艺术一定会更加完善,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刘道义.Beginning to Write[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楚松,赵尚志.素质教育与主动发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崔允灏.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英.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英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主体;结课艺术
【作者简介】周国芬,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
怎样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意犹未尽中下课?怎样让课堂最后的几分钟不再那么难耐?我们的课堂,特别是最后的几分钟能不能“吸住”学生,让他们没有时间“盼望”下课?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希望能在学习,摸索,在学习中改善改进这个问题。
一、英语课堂结课的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英语的语言学习要求将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同语言的功能和应用有机结合,在体现语言的系统性的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内在联系,把握好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所谓结课,主要是指“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条理,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一个完善、独特的结课方式,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很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巩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每位教师应该认识结课的重要性,把握结课的有效策略,注意结课的艺术和方法,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锦上添花。事实上,如同写文章一般,对结尾的“用墨”,往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一节艺术性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应重视结尾的精心设计,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二、传统英语课堂的结课模式
1.上哪算哪,缺少规划。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现代教学的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如叶澜教授所总结的:“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不是随意的,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结课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必须在每堂课都有意识地去落实,让学生对每一堂课都脉络清楚,知识自成体系。而不是脚踩西瓜皮,上到哪儿算哪儿,缺乏治学的严谨性。
2.师言到底,忽视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合作等过程来体验语言,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使学生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的应用能力。然而以往的课堂结课总是“师讲生听”,学生总是坐在那儿“被结课”。这样的课堂结课看似井然有序,然而一味地包办代替,最终的结果却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学习效率降低,逐渐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句话说得好:告诉我 ,也许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 ,也许我会记得; 让我参与,我才会彻底明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能是事倍功半。
3.读背课文, 侧重记忆。新课程在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中写道: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开展学生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在选材上既要注重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注意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何为求简单易行、省心省力而把结课随意化、呆板化的做法都是跟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的。读背课文作为现代英语教学中普遍沿用的教学方法,固然是巩固所学的好方法,但这种机械式的、缺少趣味性的巩固练习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缺少了一定的结课艺术。
4.以写代结,省略步骤。英语教学的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有四项,分别为听说读写能力。“写”是英语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对成绩的衡量还是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上,所以“写”的作用还在有意无意中被夸大了。所以在以往的课堂中,老师们很习惯用写来结课,以检测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现在,各个学校也比较提倡精讲多练,提出35 10模式,即老师讲课时间控制在35分钟左右,剩下10分钟左右让学生写练。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在课堂上对课堂效果进行检测,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既可以放在“写”前,也可以放在“写”后,根据教学目的有意识的调整讲练的顺序。放在“写”前,学生对知识的体系更有层次感的认识,做起來更有自信;放在“写”后,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来主动查漏补缺,结课起来更有针对性。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省略结课这一步。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几种结课艺术
1.以延趣增效为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和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教师巧妙地利用课堂结尾艺术,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对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尤其结课作为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强弩之末,兴趣实为实现终极课堂效率的最佳良药。有趣而又艺术的结课方式有很多,比如“边玩边忆”。
在一堂浙派名师的名为shopping 的课堂上,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让学生玩起了走棋。但走棋的所有内容都与当堂课的主题有关。如果说songs和chants能让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动起来,那么上课玩游戏则能对全体同学一网打尽,课堂不再有旁观者。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者、参与者。 在上述的下棋游戏中,老师巧妙地把学生日常休息生活的一部分搬到课堂上来,把本节课的重点都融入于棋盘之中,使学生在获得游戏乐趣的同时复习了当堂课的重点。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解释游戏规则时不自觉的集中起来,平时休息娱乐的游戏也成了巩固新知的手段。这样的结课,学生喜欢,老师“偷懒”,皆大欢喜。且这种游戏也可变换难度,对较好的同学当然也可把里面的要求再换得难一点,更富挑战性。在游戏中结课,在游戏中人人参与结课,在游戏中层次分明的结课,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精准把握,更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贴近日常生活。
2.以促进思维为目的。归纳总结法是英语课堂中常用的一种结课形式。在一堂课结束前,教师往往利用最后几分钟对当堂课的内容加以简单总结,把重点、难点之处进行突出强调。这种结课方式既是启发学生一起回忆课堂的主要内容,对当堂内容加深印象,增强记忆;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梳理、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使他们对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语言感觉能力。但是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带任务去进行课堂学习和思维,在最后能自主完成归纳总结是我们追求的其中一种结课方式。“首尾呼应”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上海的某个中学听课时,发现他们的课堂非常的严谨与明了,都是开课时先向学生表明本节课的任务,然后再结课时再总结一遍。在上Christmas 这一课中,老師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今天的tasks:
Task1 We are going to revie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ask2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Christmas
Task3 We are going to make a plan for the Christmas party
在课结束时,老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一共几个task, 每个task各做了什么活动,有哪些重要的词组和句型等),呼应前面,用PPT显示对照前面的summary。
Task1 We have review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ask2 We have learnt about Christmas
Task3 We have made a plan for the Christmas party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较之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60%的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可见在目的和动机明确的情况下学习,最终产出的效果会更好。因此在较为严谨的教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他们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过程滴水不漏。在课堂开始,教师会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在结课时进行总结。由于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带着任务去听课,注意力自然专注,学习过程也会比较清晰。
在课的最后,老师用疑问句的形式提问学生: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Could you make a plan for a Christmas party?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结课。这样的结课,顺理成章的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水到渠成。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完整无缺,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思维的发生。
3. 以提升能力为目的。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评价应该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现代教学论的奠基人J.A.Comenius的理论中也说到,每种语言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而不应通过语言规则来学习。这种实践即教学中常说的操练,其中机械操练是基础,意义操练、交流性操练是目的。
在2012年青年教师优质课的比赛中,老师们在七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第四课时结课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让同学们design your own shops。这样的应用型收尾也经常在名师们的课堂出现。如L老师在九年级Unit 9 Who invented tea?的第四课时中让学生围绕主要句型Who is it invented by? What’s it used for?发明一样东西.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在阅读课和复习课上,老师们往往喜欢用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来让学生学以致用,通常有survey, report,pairwork,groupwork,interview,retell和writing等形式。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亦大有裨益。但对这些大型活动,教师的指令清晰和前面的有效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或在最终展示环节秩序混乱,游离课外。有经验的老师在平时比较注重此类习惯的培养,在输出时前面铺垫到位,在最后结课输出阶段,也往往能图文并茂,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四、结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英语结课的方式和艺术对一节课的成败非常关键,结课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很多样,在结课还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精要。因为结课时间往往是课堂最后的几分钟,这时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所以如果老师凭一腔热情,絮絮叨叨,长篇累牍,不管有那么滔滔不绝,振振有词,在学生那么最终也只能成为浮云。所以结课应该言简意赅,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干净利落地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晰完整地了解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他们说教师就不动嘴,做好顾问和导向工作。
2.有趣易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结课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游戏进行课堂小结,能让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英语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课的结尾时间虽然仅四到五分钟甚至更少,但却是一节课画龙点睛,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除游戏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及恰当的方法,如歌曲,chant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匆匆忙忙草率收兵。否则,学生对淡而无味的总结会感到味同嚼蜡,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选取这些方式时,最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就不用解释很久,操作起来也省时省力,实效可落在语言点的操练上,而不是纠结于形式。
3.推陈出新。创新始终是课堂这个阵地的旋律之一,结课也不例外。结课的方法,方式很多,切忌每一节课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要人云亦云,应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用生动活泼、新颖独特的方法方式结课,能引起学生兴趣,并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上述提到的6种结课方式外,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别的方式。比如阅读课我们还习惯用德育渗透的方式来结课,这样使教书和育人达到完美统一。
4.扎实有效。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不可一味地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存在随意性,或有或无的结课流于形式,也不能刻意追求“新颖”而使结课与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输出不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上。新课程要求我们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因此,小结应有时效性和实效性,从而使整个教学结构完整,使课堂教学更加锦上添花,给教学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5.合适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却想说合适最好,每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不一样,课型也不一样,教学的风格更是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我们应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上述的第一类的结课方式就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也比较适合听说课。而第二类则比较适合较为高年段或者阅读课。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学目标或重点不同也需要及时调整结课策略。如果说第一类比较注重句型的巩固的话,第二类则比较侧重语法的总结。而第三类更是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的必要活动。如果不管不顾的追求标新立异,那么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正所谓意犹未尽,言犹在耳。好的课堂结课艺术能使课堂完整有效,回味无穷。在小班化教学形式有效普及的今天,这样的艺术性结课更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结课的实效性。在很多人致力于课堂研究的今天,这种艺术一定会更加完善,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刘道义.Beginning to Write[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楚松,赵尚志.素质教育与主动发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崔允灏.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英.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英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