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语文教材(倪文锦 于黔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所选篇目在正文前都有课前提示,教材针对不同教学要求标注为“课文导读”、“选读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编者对文本的解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这些学习指南的要求,这有利于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前提示就其特点归纳,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简介选文背景,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词作中的精品,编者将该词编入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版·工科类)“人生与创造”单元,其目的是要学生积累一定的诗文基础知识,对诗文进行简单欣赏,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但该词创作的时间离今天已经很远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和当时的时代相距甚远,理解有点难度。
该选文的导读在首段就明确交代:长沙是毛泽东年轻时求学的地方,此时是他路过长沙停留,重游故地,追忆往事,感慨现实,遂作此词。根据这种背景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此时的毛泽东,重任在身,意气风发,该词不应该是逢秋的寂寥呻吟之作,多半言志。研读全词,确属如此。
二、归纳选文主要内容,帮助掌握文章梗概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主要梁山人物性格典型。编者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入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阅读与欣赏”单元。该文的“选读提示”除指明了本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外,对课文内容交代为:官府对林冲步步紧逼,阴谋设计,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则心存幻想,逆来顺受,逼到绝地才死搏。读到这些提示,即使学生没有自读课文,也可以知道:本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抓情节:看林冲是怎么应对危机的?
三、根据选文特质,交代学习重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该书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该书中的“楚汉之争”是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名篇,编者将其中的《鸿门宴》片段选入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阅读与欣赏”单元,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有重要意义。
该文导读明确要求:“想一想,在这场斗争中,军事实力处于劣势、宴会中又身处危境的刘邦,为何能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抓住了这个要求,其实就是要对比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质,分清楚刘邦项羽二人是如何斗智斗勇的,故事的情节应是本文的重要教学目标。文言文大多年代久远,很多用词或者语言习惯都和现在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花大力气去钻研,以便能够给学生更全面、更准确的解释,学生学习则更困难。
编者在导读的末段指出:“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把握通假字及一词多义等知识。”在本文的教学中,像“沛公欲王关中”的“王”是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称王”;“距关内,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内”是通假字,同“纳”;“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些语言的特殊现象就要学生掌握,这样对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按照选文目的,提示学习的方法
白居易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人们尊称为“诗魔”,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名篇重点推出,该诗文是作者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创作,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中职学生的阅历还尚浅,对作者的沉浮不清楚,情感上难以共鸣,理解有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编者在课文导读中指出:“仔细阅读诗前的小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这样,在教学前,教师将诗歌的“序”让学生读懂,就将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由等有了交代。在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宦海中浮沉,生命很是悲哀,这和琵琶女何其相似呀!这样由己及彼,情因景生,触情为文,也就很容易明白诗人为什么会把一个歌伎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了。
五、依照选文内容,突出文章特色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编者在课文导读中指出:“当时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为排遣这种心情而在荷塘边漫步。月下的荷塘如画如歌,荷塘上的月色似梦似诗。但良宵美景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这就指出了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月色下的荷塘意境,以及作者在月下的情绪。所以,作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丰富的感情就寄托在所描绘的景物里。像文中的那“淡淡”的月光,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这种朦胧的环境美恰如他此刻的心境,有几丝淡淡的喜悦,也有几丝淡淡的忧愁始终缠绕其间,是一种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纠结心态。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凭借语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走进作者创作的意境之中,欣赏到散文的意境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对教材本身的资源要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挖掘,课前提示应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使我们对教什么与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告诫要学生善于利用好课前提示,这对学生自学语文知识,加深课文理解有莫大的帮助。
一、简介选文背景,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词作中的精品,编者将该词编入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版·工科类)“人生与创造”单元,其目的是要学生积累一定的诗文基础知识,对诗文进行简单欣赏,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但该词创作的时间离今天已经很远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和当时的时代相距甚远,理解有点难度。
该选文的导读在首段就明确交代:长沙是毛泽东年轻时求学的地方,此时是他路过长沙停留,重游故地,追忆往事,感慨现实,遂作此词。根据这种背景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此时的毛泽东,重任在身,意气风发,该词不应该是逢秋的寂寥呻吟之作,多半言志。研读全词,确属如此。
二、归纳选文主要内容,帮助掌握文章梗概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主要梁山人物性格典型。编者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入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阅读与欣赏”单元。该文的“选读提示”除指明了本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外,对课文内容交代为:官府对林冲步步紧逼,阴谋设计,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则心存幻想,逆来顺受,逼到绝地才死搏。读到这些提示,即使学生没有自读课文,也可以知道:本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抓情节:看林冲是怎么应对危机的?
三、根据选文特质,交代学习重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该书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该书中的“楚汉之争”是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名篇,编者将其中的《鸿门宴》片段选入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阅读与欣赏”单元,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有重要意义。
该文导读明确要求:“想一想,在这场斗争中,军事实力处于劣势、宴会中又身处危境的刘邦,为何能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抓住了这个要求,其实就是要对比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质,分清楚刘邦项羽二人是如何斗智斗勇的,故事的情节应是本文的重要教学目标。文言文大多年代久远,很多用词或者语言习惯都和现在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花大力气去钻研,以便能够给学生更全面、更准确的解释,学生学习则更困难。
编者在导读的末段指出:“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把握通假字及一词多义等知识。”在本文的教学中,像“沛公欲王关中”的“王”是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称王”;“距关内,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内”是通假字,同“纳”;“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些语言的特殊现象就要学生掌握,这样对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按照选文目的,提示学习的方法
白居易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人们尊称为“诗魔”,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名篇重点推出,该诗文是作者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创作,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中职学生的阅历还尚浅,对作者的沉浮不清楚,情感上难以共鸣,理解有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编者在课文导读中指出:“仔细阅读诗前的小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这样,在教学前,教师将诗歌的“序”让学生读懂,就将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由等有了交代。在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宦海中浮沉,生命很是悲哀,这和琵琶女何其相似呀!这样由己及彼,情因景生,触情为文,也就很容易明白诗人为什么会把一个歌伎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了。
五、依照选文内容,突出文章特色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编者在课文导读中指出:“当时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为排遣这种心情而在荷塘边漫步。月下的荷塘如画如歌,荷塘上的月色似梦似诗。但良宵美景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这就指出了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月色下的荷塘意境,以及作者在月下的情绪。所以,作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丰富的感情就寄托在所描绘的景物里。像文中的那“淡淡”的月光,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这种朦胧的环境美恰如他此刻的心境,有几丝淡淡的喜悦,也有几丝淡淡的忧愁始终缠绕其间,是一种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纠结心态。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凭借语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走进作者创作的意境之中,欣赏到散文的意境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对教材本身的资源要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挖掘,课前提示应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使我们对教什么与怎么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告诫要学生善于利用好课前提示,这对学生自学语文知识,加深课文理解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