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功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预习,实际上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尤其对于初中及以后的学生而言,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而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是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的。
  一、预习的目的
  预习的目的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甚至说,每节课预习10分钟,就可节省1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一般而言,预习是指在听课之前主动地了解和钻研将要学习的内容,目的是为听课做好准备。国内外各种学习理论,无不强调预习这一环节。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水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课堂教学开始的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学生很难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都能集中精力,只会用“有限的精力”来学习。预习的目的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二、不正确的观点
  有的学生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白白浪费时间。有的学生认为,如果课前把新课的内容都学习过了,上课就没有新鲜感了,提不起精神听课。也有的学生曾经做过预习,但不得要领,往往只是草草地浏览一遍,没有见到什么效果,因而不能坚持。这些都是没有正确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通过各种学习班提前学习,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三、预习的作用
  预习可以扫除听课中的“拦路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后带着自己的问题上课,目的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自然会好。
  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听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做课堂笔记。如果不经过预习,就会盲目地抄老师的板书,往往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内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记,哪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或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而必须详细地去记。由于忙着抄板书,便没有精力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问题。经过预习,记笔记就会有的放矢。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会加快,思维变得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
  四、预习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是阅读教材,了解新知识的内容、课后练习和习题,对不懂的问题用笔标出。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习要有所选择。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进学习方法,一下子全线出击,门门课都预习,可能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时间没那么多,其次是预习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可以先选择一两门学起来感到吃力的科目进行预习,等尝到甜头、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比较熟练的预习技能后,再逐步扩大预习的范围。预习也不要平均用力,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可以不作为预习的重点,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薄弱学科上。
  五、预习的时间安排
  预习的时间安排和预习的程度,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同科目的特点而定。预习一般放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以后进行。如果时间充裕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如果时间比较紧,就要有选择地进行预习,对教材初步领会即可。另外,有决心的学生最好能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进行阶段预习(预习章节和单元的内容)和学期预习(预习整本书的内容),以掌握学习的主动。对于知识点多、事实多、难度不大的科目,如历史、生物等,可以只做比较粗略的预习,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而对于逻辑性强、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数学、物理等,最好采用精细的方式进行预习。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中学的同学,也许会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进程,影视、网络、社会大环境等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日益严重,校园中暴力事件、早恋、厌学、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德育管理成了很多校长、教师、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如家教方法不当、家庭残缺、家风不正等;有青少年本人的原因,如不良生活追求、认识片面、控制力差等;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如何使学生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成为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德育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提出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德育工作,将德育融入到美术教育的各方面并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来引导学生。  关键词:德育意识 教学设计 教师素质 技能训练 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小学美术教学过程来看,审美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与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班主任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了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前的那种课后补习、课后训练、题海战术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为此,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灵魂。教师的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然而在
期刊
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从发展的角度看,这四项技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获得的。一个孩子在开口说话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听的过程。听与说是口头技能,读与写是书面技能。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顺序是先“听”,而后“说”,然后是“读”,最后学“写”,这个顺序是不能改变的。英语学习中,我们首先要通过听读来接受外部信息(输入),而后再通过读写表达内心思想(输出)。学习英语不可能是输入与输出等量齐观,只
期刊
摘 要:听力是外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它能力,因此,对中学英语听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障碍、寻找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真分析了在听力教学中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因素和问题,总结出了一些如何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 教学方法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
期刊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好的主题班会,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得到指引,在他们低沉的时候得到信心,在他们欢乐的时候得到共鸣,为他们健康快乐的高中生活做好策划,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终生不忘。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不
期刊
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和成长的迫切需要,其中初三学生在中考考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人生第一次大型考试,也将为今后人生之路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当前初三学生考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考前学习压力大。由于初三后期考试密集,学生总是担心考试会失败,会遭受来自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