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是构建生态园林的两大基本保障,设计方面,要符合城市美学的标准;配置方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本文基于这两项前提展开论述,以期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城市面貌已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然而,城市的外在形态还仅是居民需求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工业的腾飞,民居环境日益恶劣,在新形势下,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城市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构成部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论述更加深刻的构思内涵;而城市生态园林又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需从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居民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从生态链的角度强化植物的合理搭配,使植物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以此为前提,本文重点论述了城市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及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期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完善的生态城市贡献力量。
1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需结合地域性文化特征,对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人文以及价值观等要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构思设计框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注重以下几项要点。
1.1 按区域划分 当前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在总体规划上区分了工业区与居民区,其中居民区又按照建筑类型划分了高层建筑住宅区与低层建筑住宅区。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性质设计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重要课题,要能够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特征的当代景观,打造不同区域的不同景观特色。
如工业区以林木为主,腹地以松木为主要景观,间杂着林荫小路;外围可考虑以杨、柳点缀,突出通往厂区宽阔的马路,其间配置休憩设施。林木密度应当适中,过于紧密会影响树木生长,而过于稀疏又会影响景观效果,破坏植被。通过这样的景观设计,形成以林木包围工业园区,既可消除噪音对居民住宅区的影响,又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同时幽静的环境也能够缓解园区内人们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再如高层住宅居民区,可用树木替代传统的围墙,或以木制栅栏作外围,以常青藤、紫藤、爬山虎、爬墙梅、凌霄等攀爬植物加以点缀,其重点是要紧凑、密集,以增加居民的安全感;而相对应的是,住宅区内部应以低矮的植物为主,如丁香、牡丹、玫瑰、香蒲、美人蕉,等等。
此外,低层住宅居民区可在围墙内外栽种高大树木,间杂低矮花草或灌木;内部也应当以低矮花木为主,以衬托人行甬路。色彩是低层住宅居民区最重要的景观点缀,设计者要根据区域特征配置相应的色彩性植物,使外围的高大与内部的低矮形成高低搭配;使民居住宅与植物之间形成色彩搭配,从而彰显城市住宅的炫丽或淡雅风格。
1.2 按类型划分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对于类型的采用也应当配合区域分析,以区域性质为依据设计景观类型。
1.2.1 点缀型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采用点缀型景观设计,可有效增强园林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如墙角一排低矮的灌木,出口处几棵高大的树木,都是点缀型城市生态园林的典型范例。
1.2.2 绿化型 绿化型在工业园区以及居民住宅区都可应用,其主要特征是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其间设置少量假山、花坛、回廊或儿童游乐设施。绿化型景观设计有优势,有弊端,其优势体现在应用范围广、设计简单等方面;其弊端体现在景观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变化,因此周遭必须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
1.2.3 观赏型 好的景观设计会带给人美的享受,城市生态园林中观赏型景观的主要特征是美观炫丽,但实用性不强。当前许多城市将观赏型景观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使用木质围栏或其他植物将景观加以保护,这样虽然能够保持景观的永久性,然而封闭式的美景使人难以亲近,久而久之,其势必将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景观设计是构建城市生态园林中的重要部分,要强化设计内涵,突出设计功效,其重要前提是需深入分析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实际需求。同时,要结合地域性地理以及文化特征开展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当代景观,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景观,使景观得以永久的保存下去。
2 城市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探讨
植物配置是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结合植物的习性特征,及其功效、分类、颜色,等等,合理的配置植物,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化园林”。
2.1 从观赏性角度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目的之一即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因此,植物的配置也应当包括观赏性因素在内。要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功能,在植物配置方面可应用更多的观赏性植物进行点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即是强化观花与观叶植物的相互结合。
观花植物包括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以及少量的木本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如凤仙、百合、美人蕉、牡丹,等等。然而因其季节性较强,因此草本植物可采用盆栽方式配置;木本植物包括玉兰、樱桃、樱花以及一些季节性果树等。观花植物的季节性普遍较强,因此单一的观花植物群难以彰显生态园林的观赏性价值。
观叶植物在构建当代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如红叶李、红枫、银杏等等。在搭配过程中,设计者需根据植物的季节性特征以及色彩进行配置,如集中栽种红叶李,树下留出较大空间,间杂草本观花植物,或以木本观花植物夹杂草本观叶植物,使色彩更协调,搭配更自然,从而塑造出和谐美观的城市园林景象。
2.2 从生态学的角度配置植物 生态是自然和谐的集中表现,考虑到城市生态园林较为依赖人力的特性,因此既要彰显园林的观赏价值,又要突出园林的生态特征,设计者需从植物的习性出发进行配置。
如将喜阳木本植物与喜阴草本植物进行配置,设计者结合木本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特征分析,可在木本植物的区域范围内栽种草本植物。对于草本植物的种类要细致选择,尽量避免栽种攀爬类草本植物,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同时,还可采用速生大乔木与中生或慢生种的配置方式。速生大乔木的生长周期短,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可实现短期内形成较大面积的园林景观;而当速生大乔木可采伐时,中生或慢生树种已形成规模,可替代速生树种,从而相互交替,确保景观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可运用植物互惠互生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相互配置,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相互之间都有共通的促进作用,设计者可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物种搭配。
3 结束语
当代城市建设离不开生态园林的美化作用,而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又需要结合美学以及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从美学的角度设计景观可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趣;从生态学的角度科学配置植物可提高园林的实用价值,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精神享受。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居民的需要,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因此,强化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科学设计、合理配置,是当前所有城市建设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焦琮.浅析西北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3):49-50.
[2] 李梅,赵志芳.浅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搭配[J].科技致富向导,2013,(2):205.
[3] 李文广.浅析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J]. 环境科技与管理,2012,37(12):161-164.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城市面貌已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然而,城市的外在形态还仅是居民需求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工业的腾飞,民居环境日益恶劣,在新形势下,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城市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构成部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论述更加深刻的构思内涵;而城市生态园林又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需从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居民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从生态链的角度强化植物的合理搭配,使植物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以此为前提,本文重点论述了城市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及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期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完善的生态城市贡献力量。
1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需结合地域性文化特征,对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人文以及价值观等要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构思设计框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注重以下几项要点。
1.1 按区域划分 当前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在总体规划上区分了工业区与居民区,其中居民区又按照建筑类型划分了高层建筑住宅区与低层建筑住宅区。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性质设计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重要课题,要能够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特征的当代景观,打造不同区域的不同景观特色。
如工业区以林木为主,腹地以松木为主要景观,间杂着林荫小路;外围可考虑以杨、柳点缀,突出通往厂区宽阔的马路,其间配置休憩设施。林木密度应当适中,过于紧密会影响树木生长,而过于稀疏又会影响景观效果,破坏植被。通过这样的景观设计,形成以林木包围工业园区,既可消除噪音对居民住宅区的影响,又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同时幽静的环境也能够缓解园区内人们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再如高层住宅居民区,可用树木替代传统的围墙,或以木制栅栏作外围,以常青藤、紫藤、爬山虎、爬墙梅、凌霄等攀爬植物加以点缀,其重点是要紧凑、密集,以增加居民的安全感;而相对应的是,住宅区内部应以低矮的植物为主,如丁香、牡丹、玫瑰、香蒲、美人蕉,等等。
此外,低层住宅居民区可在围墙内外栽种高大树木,间杂低矮花草或灌木;内部也应当以低矮花木为主,以衬托人行甬路。色彩是低层住宅居民区最重要的景观点缀,设计者要根据区域特征配置相应的色彩性植物,使外围的高大与内部的低矮形成高低搭配;使民居住宅与植物之间形成色彩搭配,从而彰显城市住宅的炫丽或淡雅风格。
1.2 按类型划分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对于类型的采用也应当配合区域分析,以区域性质为依据设计景观类型。
1.2.1 点缀型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采用点缀型景观设计,可有效增强园林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如墙角一排低矮的灌木,出口处几棵高大的树木,都是点缀型城市生态园林的典型范例。
1.2.2 绿化型 绿化型在工业园区以及居民住宅区都可应用,其主要特征是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其间设置少量假山、花坛、回廊或儿童游乐设施。绿化型景观设计有优势,有弊端,其优势体现在应用范围广、设计简单等方面;其弊端体现在景观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变化,因此周遭必须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
1.2.3 观赏型 好的景观设计会带给人美的享受,城市生态园林中观赏型景观的主要特征是美观炫丽,但实用性不强。当前许多城市将观赏型景观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使用木质围栏或其他植物将景观加以保护,这样虽然能够保持景观的永久性,然而封闭式的美景使人难以亲近,久而久之,其势必将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景观设计是构建城市生态园林中的重要部分,要强化设计内涵,突出设计功效,其重要前提是需深入分析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实际需求。同时,要结合地域性地理以及文化特征开展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当代景观,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景观,使景观得以永久的保存下去。
2 城市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探讨
植物配置是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结合植物的习性特征,及其功效、分类、颜色,等等,合理的配置植物,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化园林”。
2.1 从观赏性角度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目的之一即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因此,植物的配置也应当包括观赏性因素在内。要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功能,在植物配置方面可应用更多的观赏性植物进行点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即是强化观花与观叶植物的相互结合。
观花植物包括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以及少量的木本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如凤仙、百合、美人蕉、牡丹,等等。然而因其季节性较强,因此草本植物可采用盆栽方式配置;木本植物包括玉兰、樱桃、樱花以及一些季节性果树等。观花植物的季节性普遍较强,因此单一的观花植物群难以彰显生态园林的观赏性价值。
观叶植物在构建当代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如红叶李、红枫、银杏等等。在搭配过程中,设计者需根据植物的季节性特征以及色彩进行配置,如集中栽种红叶李,树下留出较大空间,间杂草本观花植物,或以木本观花植物夹杂草本观叶植物,使色彩更协调,搭配更自然,从而塑造出和谐美观的城市园林景象。
2.2 从生态学的角度配置植物 生态是自然和谐的集中表现,考虑到城市生态园林较为依赖人力的特性,因此既要彰显园林的观赏价值,又要突出园林的生态特征,设计者需从植物的习性出发进行配置。
如将喜阳木本植物与喜阴草本植物进行配置,设计者结合木本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特征分析,可在木本植物的区域范围内栽种草本植物。对于草本植物的种类要细致选择,尽量避免栽种攀爬类草本植物,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同时,还可采用速生大乔木与中生或慢生种的配置方式。速生大乔木的生长周期短,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可实现短期内形成较大面积的园林景观;而当速生大乔木可采伐时,中生或慢生树种已形成规模,可替代速生树种,从而相互交替,确保景观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可运用植物互惠互生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相互配置,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相互之间都有共通的促进作用,设计者可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物种搭配。
3 结束语
当代城市建设离不开生态园林的美化作用,而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又需要结合美学以及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从美学的角度设计景观可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趣;从生态学的角度科学配置植物可提高园林的实用价值,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精神享受。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居民的需要,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因此,强化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科学设计、合理配置,是当前所有城市建设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焦琮.浅析西北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3):49-50.
[2] 李梅,赵志芳.浅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搭配[J].科技致富向导,2013,(2):205.
[3] 李文广.浅析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J]. 环境科技与管理,2012,37(12):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