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承担“幼师国培”项目已有三年的时间,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项培训内容就是来自一线教师的小课题讲座。这些讲课的教师中,有省保教能手,有骨干教师,还有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员们了解小课题,了解做小课题的过程,看到小课题研究带来的收获。这样接地气的讲座深受学员欢迎,他们说:“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也能做。”
我园是阳泉市最早接触小课题的园所,目前已参加过两次小课题研究,共有38项小课题顺利结题,17项课题获得园级优秀课题,9项小课题入选为市级优秀课题。通过参加小课题研究,教师真正感受到了教科研的力量与魅力。
一、课题研究认识上的误区
起初听说要做小课题,不仅教师要做,行政、后勤包括食堂的师傅们都要做,大部分职工还是难以接受的。有人认为做课题太难,难以胜任。有人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做好实践和操作就行了。还有些人觉得课题研究好是好,可是日常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即使做也是流于形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不大。
引起这些误区的原因并不是教师对做课题不感兴趣,不想做,而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一是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相距甚远,大而空,不切合实际;二是教师对于自己能否进行课题研究没有信心,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难以支撑课题的研究;三是谈“研”色变,本能地认为课题高不可攀;四是对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这些认识和误区在许多幼儿园或多或少存在着。究其根本,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而小課题的出现,恰恰从根本上破解了这道难题。
二、小课题研究带来的改变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应用研究。它的特点是小、实、活、细。
1.小课题研究贵在“小”。涉及的范围小、占用的人员少、研究的周期短。1~3人为一个课题组,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
2.小课题研究贵在“实”。研究内容从实际出发,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教学,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注重实践的实用型研究。
3.小课题研究贵在“活”。选题自由灵活,组织形式、研究内容可以自己定,成果展现形式多元。此外,小课题研究申报不受职务、职称、教龄等条件限制,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一种低起点、低要求、低重心的“草根”研究,易于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的良好氛围。
4.小课题研究贵在“细”。 发现问题须细心、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方案设计须细心、研究实践须细心。
从以上特点来看,小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小,研究的内容聚焦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问题具体到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因此这种研究方式是一线教师所喜欢的、可以接受的,也是最能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经验的一种全新的、参与面广的,以教师自我专业提升为指向的课题研究形式。教师自己从实践中提炼问题,经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恐惧和看法,更能使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帮助教师从“实践型”走向“研究型”。
三、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问题即课题”的特征,在小课题研究中尤为突出。但是我们在研究课题内容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内容。
1.研究自己的问题
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到的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不尽相同,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需要解决,就可以把它确立为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具有独特性。年轻教师缺乏经验,对于小班幼儿的各种表现难免会束手无策,抓住这个问题,他们确定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具有年轻教师自己的特性,能够使他们通过课题的研究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研究成果是可复制推广的。
2.研究日常的问题
从偶然的问题中,发现“日常问题”,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偶发的事情,寻找研究的内容。幼儿园里许多幼儿没有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即使教师每天督促,但到晚上接园的时候,总有家长反映孩子还是没有喝好水。一次,小二班的教师发现幼儿在喝水时,喜欢拿着小水壶玩“妈妈孩子”的游戏,还能把水喝得又多又快。在这样的情景触动下,小课题“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课题看似简单,但它的研究改变了一种固有的想法,意义重大。
3.研究喜欢的问题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能把自己的优势用课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为园所的发展添砖加瓦,确实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我园武丽芳老师确定的课题“运用生活材料开展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便突出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优势。
4.研究真问题
“研究真问题”应该是我们对课题研究自始至终的一种态度。一线教师所选课题一定是跟自己的工作实践紧密相连的,既是感到困惑又希望通过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工作的困难与问题中挖掘课题,在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分析课题,在实践的碰撞中研究课题,才能使小课题研究更具生命力。
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
1.专家引领
我园先后邀请了省、市专家入园做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全园总动员参加小课题培训。为了将小课题研究弄懂、吃透,我们组织教职工分部门、分课题组进行二次培训,从而确保小课题的顺利进行。
2.建章立制
我园先后建立健全7项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审批立项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和研究资料保管制度,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努力抓好课题制度的落实。健全的课题研究制度,能够有效推动课题的规范开展。
3.多种形式的研讨
世界咖啡大教研: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针对课题研究及课题小组的问题和困惑定期开展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讨中有所启示、有所收获。 体验式教研:主要针对在课题推进过程中,教师应怎样把控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以及深度,引导幼儿探究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观摩研讨。
课题组小教研:这种形式的教研比较灵活自由,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我园小课题组基本以班为单位,课题进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困难,小组成员利用一些幼儿午休、离园的时间,就可以商讨对策、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经验共享:
教师闫瑞珍:在小班幼儿积木建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复制、对印、印刻”系列激趣三法,使幼儿在整理积木、培养耐心、大胆搭建方面都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在建构方面幼儿更善于从技能上不断提高,从想象中不断汲取新思路,创造力不断提升,向更高的建构水平不断迈进。
教师李咏梅:以往参加园里组织的课题研究,更多的是承担实践操作任务,自己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一开始听到小课题研究时我感到很茫然,不知该从哪里入手,后来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课题不断完善,方法愈发多样,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通過课题研究,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认识更加深刻,也充分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4.资源的支持
创设适宜的研究氛围和条件,为教师提供专业书籍及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全面、立体的信息。挖掘外部资源,聘请幼教专家来园进行指导或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更多先进的理念。
五、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收获
课题研究虽然艰辛,但成果却令人欣慰。“幼儿绘画表现与创造实践研究”荣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在家庭中延伸活动的实践研究”在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顺利结题,并获得了良好等次;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今年即将结题,我园也被阳泉市教育局评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学校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小课题研究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幼儿充分游戏、参与社会实践、表达自我及探究的权利,也是教师从“实践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经之路。小课题成果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更有助于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推动全园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整体办园水平。
我园是阳泉市最早接触小课题的园所,目前已参加过两次小课题研究,共有38项小课题顺利结题,17项课题获得园级优秀课题,9项小课题入选为市级优秀课题。通过参加小课题研究,教师真正感受到了教科研的力量与魅力。
一、课题研究认识上的误区
起初听说要做小课题,不仅教师要做,行政、后勤包括食堂的师傅们都要做,大部分职工还是难以接受的。有人认为做课题太难,难以胜任。有人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做好实践和操作就行了。还有些人觉得课题研究好是好,可是日常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即使做也是流于形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不大。
引起这些误区的原因并不是教师对做课题不感兴趣,不想做,而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一是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相距甚远,大而空,不切合实际;二是教师对于自己能否进行课题研究没有信心,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难以支撑课题的研究;三是谈“研”色变,本能地认为课题高不可攀;四是对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这些认识和误区在许多幼儿园或多或少存在着。究其根本,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而小課题的出现,恰恰从根本上破解了这道难题。
二、小课题研究带来的改变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应用研究。它的特点是小、实、活、细。
1.小课题研究贵在“小”。涉及的范围小、占用的人员少、研究的周期短。1~3人为一个课题组,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
2.小课题研究贵在“实”。研究内容从实际出发,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教学,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注重实践的实用型研究。
3.小课题研究贵在“活”。选题自由灵活,组织形式、研究内容可以自己定,成果展现形式多元。此外,小课题研究申报不受职务、职称、教龄等条件限制,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一种低起点、低要求、低重心的“草根”研究,易于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的良好氛围。
4.小课题研究贵在“细”。 发现问题须细心、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方案设计须细心、研究实践须细心。
从以上特点来看,小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小,研究的内容聚焦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问题具体到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因此这种研究方式是一线教师所喜欢的、可以接受的,也是最能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经验的一种全新的、参与面广的,以教师自我专业提升为指向的课题研究形式。教师自己从实践中提炼问题,经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恐惧和看法,更能使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帮助教师从“实践型”走向“研究型”。
三、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问题即课题”的特征,在小课题研究中尤为突出。但是我们在研究课题内容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内容。
1.研究自己的问题
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到的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不尽相同,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需要解决,就可以把它确立为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具有独特性。年轻教师缺乏经验,对于小班幼儿的各种表现难免会束手无策,抓住这个问题,他们确定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具有年轻教师自己的特性,能够使他们通过课题的研究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研究成果是可复制推广的。
2.研究日常的问题
从偶然的问题中,发现“日常问题”,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偶发的事情,寻找研究的内容。幼儿园里许多幼儿没有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即使教师每天督促,但到晚上接园的时候,总有家长反映孩子还是没有喝好水。一次,小二班的教师发现幼儿在喝水时,喜欢拿着小水壶玩“妈妈孩子”的游戏,还能把水喝得又多又快。在这样的情景触动下,小课题“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课题看似简单,但它的研究改变了一种固有的想法,意义重大。
3.研究喜欢的问题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能把自己的优势用课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为园所的发展添砖加瓦,确实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我园武丽芳老师确定的课题“运用生活材料开展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便突出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优势。
4.研究真问题
“研究真问题”应该是我们对课题研究自始至终的一种态度。一线教师所选课题一定是跟自己的工作实践紧密相连的,既是感到困惑又希望通过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工作的困难与问题中挖掘课题,在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分析课题,在实践的碰撞中研究课题,才能使小课题研究更具生命力。
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策略
1.专家引领
我园先后邀请了省、市专家入园做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全园总动员参加小课题培训。为了将小课题研究弄懂、吃透,我们组织教职工分部门、分课题组进行二次培训,从而确保小课题的顺利进行。
2.建章立制
我园先后建立健全7项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审批立项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和研究资料保管制度,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努力抓好课题制度的落实。健全的课题研究制度,能够有效推动课题的规范开展。
3.多种形式的研讨
世界咖啡大教研: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针对课题研究及课题小组的问题和困惑定期开展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讨中有所启示、有所收获。 体验式教研:主要针对在课题推进过程中,教师应怎样把控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以及深度,引导幼儿探究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观摩研讨。
课题组小教研:这种形式的教研比较灵活自由,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我园小课题组基本以班为单位,课题进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困难,小组成员利用一些幼儿午休、离园的时间,就可以商讨对策、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经验共享:
教师闫瑞珍:在小班幼儿积木建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复制、对印、印刻”系列激趣三法,使幼儿在整理积木、培养耐心、大胆搭建方面都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在建构方面幼儿更善于从技能上不断提高,从想象中不断汲取新思路,创造力不断提升,向更高的建构水平不断迈进。
教师李咏梅:以往参加园里组织的课题研究,更多的是承担实践操作任务,自己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一开始听到小课题研究时我感到很茫然,不知该从哪里入手,后来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课题不断完善,方法愈发多样,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通過课题研究,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认识更加深刻,也充分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4.资源的支持
创设适宜的研究氛围和条件,为教师提供专业书籍及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全面、立体的信息。挖掘外部资源,聘请幼教专家来园进行指导或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更多先进的理念。
五、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收获
课题研究虽然艰辛,但成果却令人欣慰。“幼儿绘画表现与创造实践研究”荣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在家庭中延伸活动的实践研究”在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顺利结题,并获得了良好等次;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今年即将结题,我园也被阳泉市教育局评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学校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小课题研究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幼儿充分游戏、参与社会实践、表达自我及探究的权利,也是教师从“实践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经之路。小课题成果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更有助于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推动全园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整体办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