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突破化学学习瓶颈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两类知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和教师教学的困境。一是微观概念和一些微观过程;二是一些实验装置的选取和使用细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这两种现象采取了让学生画一画的方法,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将微观过程具体化,将细节问题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的绘画过程中理解知识,找准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绘画让抽象的微观概念和微观过程变得具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就引入了微观粒子,从简要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入手,深化到物质的构成、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中的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看似零散地分布于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是它们都与微观概念与微观过程息息相关。在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教师通常的教法是以图为本进行讲解,但学生听过之后很难牢固地记在心里,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无法刺激记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再理一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一个对知识理解与巩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编码记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教学生画原子,然后画分子,画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而画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画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绘画中,逐渐深入地反复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
  1.引导学生用绘画方式学习原子与分子之间的联系,以及物质的构成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简易的原子(如氢原子、氧原子),然后画由这些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水分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子与原子,让学生认识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有些物质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图1、图2。
  2.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理解原子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归纳成树状图。但这种树状图除了一览无余、简洁明了的优点外,对学生真正理解原子的结构不能起到丝毫作用。教师可以尝试示范如图3、图4所示的原子结构简易画法,以及几种原子微观结构简图的画法,引导学生画图记忆。在画图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只告诉学生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其中之一,让他们运用四数相等来推测原子的结构,从而真正理解原子结构。
  3.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
  在理解物质构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从而引申到电解水在微观上就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如图5),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去发现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此教师还可以引入教材上提到的氧化汞的分解过程,让学生对比,再次强调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4.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和反应的实质)
  对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條件,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在宏观上观察大量化学方程式去硬找规律,就像是吃夹生饭,绝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消化,更无从去正确高效地理解大量的酸碱盐问题。但如果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则大有不同。复分解反应的要点是交换成分,那么反应前必须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反应后为了不让反应“回潮”,生成物必然有一个是难电离成离子的物质,即水、气体、沉淀三者必居其一。在教学中,笔者用画图的方式展示这个过程(如图6),学生竟然还能发现并不是每种离子都在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结合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才真正参与了反应,自然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二、绘画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实验中的细节
  教学中,除了微观概念和微观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外,许多实验中装置选取、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中的细节也是学生记忆的盲区,记错、记漏、记混是常常出现的问题。动手画出这些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图,其实也是将知识整理、重现的一个过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画的图发现他们存在的不同的知识漏洞和理解误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
  如图7,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另外也对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中导气管深入瓶口长短的细节有了关注,对于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异同也有了考量。
  2.电解水实验
  如图8,在电解水实验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和对应电源的正负极,通过绘画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3.过滤操作的要点
  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是学习的重点。如图9,在画图的过程中,笔者要引导学生复习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以及在图上将“一贴二低三靠”圈出来。这样学生不需要大篇幅地背诵那些文字描述就能轻松地记住这个操作的要点,并且知道该怎么去描述。
  绘画可以巧妙地将抽象的微观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宏观”图形,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装置、操作、现象中的细节呈现出来。它既有利于学生的系统记忆,又不失为一个全面的检查反馈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于1976年提出的,其重心在于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学以致用。它要求学习者拥有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开展学习,以批判性思维面对知识,将新的知识和思维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联系相关的思想方法,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对于教师,它强调教师要打破浅层教学的思维定式,运用深度教学的课堂策略;对于学生,它鞭策学生要审视浅层学习的发展局限
期刊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基于教学实践,我以“电流做功”一节课为例,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电
期刊
一、设计理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辉伟业,从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向榜样看齐,激发责任担当,厚植学生爱国、爱党情怀,感受信仰力量。同时,探索学科深度融合下的思政大课堂改革和实践方向,云大附中一二一校区与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
期刊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停留在字词句翻译的零碎认知上,课堂往往缺乏整合性和生长力,学前易被学生嫌弃,学后易被学生遗忘。正如布鲁纳所说:“没能在一个更大的基础性框架背景下认清这些主题或技能所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是不经济的。”为了让课堂经济有效甚至高效,每次上文言文,笔者都力求确定一个与文本内容对应、关联配套的核心问题,该核心问题要能经得起反复推敲研讨,要能激发大量的思维活动和阅读兴趣,要指向语文学科的核心素
期刊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按照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要求,这是一篇游记写作。要求同学们记录一次有意义有感受的旅游经历,回想游览时的最深印象和总体感受,据此确定写作内容,叙述详略。游记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
期刊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指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对祖国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并
期刊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明确给出具体解析式的函数.抽象函数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抽象函数定义域问题有一定难度,大多数学生解答起来总感到很棘手,即使学会了,过几天又会混淆.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呢?首先,抽象函数也是函数,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期刊
物理学科无论在哪个学段,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既枯燥又困难的。现在许多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即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会读死书,创新能力不足,学习公式化、机械化。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各方面素养得不到提升,物理成绩一落千丈。那么,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如下六点,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巧
期刊
王珺老师组织的全州课赛选择了整本书阅读之《乡土中国》,也许学生只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连滚带爬地读完了,但至少营造了州内高中生读书的风气。新教材比旧教材好,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它让我们带着学生大量地读、大量地写,读和写的强度比旧教材大得多。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一是群文教学,二是整本书阅读,认真用好新教材,师生都会获得真正的语文素养。  这本书,我完整地读了两遍。  第一遍读的是三联书店的版本,也是第一
期刊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它不是一种“雕刻”,而是一种“唤醒”。如果将孩子们的灵魂视为等候被唤醒的“种子”,那么,班主任就需要为唤醒种子提供土壤水分营养。一旦时机成熟,种子自己会破土而出,长成本应属于它的理想模样。  刚进入高三,孩子们都异常兴奋和努力,他们以为凭着这兴奋劲儿就可以所向披靡。然而接连的几次考试,我们班都排在年级倒数,孩子们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整个班气氛沉闷,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