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活力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基于教学实践,我以“电流做功”一节课为例,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电流做功”一节课就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电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为我们照明;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得电风扇旋转、电力机车飞驰”,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感性认识,不能激起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优劣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不妨尝试利用教学片段1,优化课堂导入。
  教学片段1:
  师(教师准备小道具,如图1所示):这是老师的宝马车(会发光、会唱歌的玩具车),我把它放在桌子上,用力推它,车沿力的方向往前运动,手对车做了功。如果我的手不推车,同学们还能有什么方法让它动起来呢?
  生(非常活跃):装电池!
  师:请大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谁在对它做功?
  【设计意图】我把一辆普通的玩具车说成“宝马车”从听觉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的手不推车,同学们还能有什么方法让它动起来呢?”这个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变成学习的主人,随着情境的变化思考问题,学习兴趣被激发。我再借机引导学生对比机械功的概念,电功概念的形成就顺理成章了。
  二、精心设计问题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最终提升他们的学科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2:
  师:做功通常伴随着什么?
  生:能量转化!
  师(再次演示通电后的玩具车,既能动,又会发光、唱歌):在电动小车的运动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它在工作时只转化为机械能吗?
  生:光能、声能!
  师:如果把后盖打开能摸它的电动机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摸?
  生:燙手啊!
  师:说明工作过程中电能还转化为什么能?
  生:内能!
  师:用一句话总结电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其他形式的能。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如“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之类的内容即使教师费尽口舌讲无数遍也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精心设计一连串问题,层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认真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就清楚地认识到“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搭建实验探究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假设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实施计划的能力、得出结论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实验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片段3:
  师(如图2所示,演示实验,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电流做的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生:W与U、I、t有关。
  师:假如要研究W与U的关系,应控制I、t相同,U不同,怎样保证电流相同?
  生:串联电路。
  (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串联电路图,如图3所示)
  师:怎么让电压不同?
  生: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
  师:怎么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呢?
  生:只要看灯泡的亮度,因为通电时间相同。
  师:要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生:需要电压表。
  (改进电路设计,在灯的两端增加电压表,如图4所示)
  师:闭合开关做一次实验能得出结论吗?
  生:不能,要换电源、换灯泡。
  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串联滑动变阻器。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增加滑动变阻器的串联电路图,如图5)
  师:假如要研究W与I的关系,应控制U、t相同,I不同,怎样保证电压相同?请大家画出电路图。
  (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教师补充纠正,师生达成共识,得到电路图,如图6所示)
  (当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路图后,教师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实验,一部分同学研究W与U的关系,另一部分同学研究W与I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和改进电路图,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自己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发展学科素养。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探究者通过自身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思考、活动、学习)。科学探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过程。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社会学研究之中,是指由历史因素而形成、通过社会关系联系结合的人类的集群,或者具有相同自我价值、自我认同与利益的社群集合。具体到某一领域当中,就是在该领域中相互联系交流、共同发展探索的群体。“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由博耶尔在1995年首次提出,即在学习领域内,为了共同的目的、要求、任务乃至利益,进行沟通、交流、共享,促进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知识在内的人际交流的平台、组织、集体。
期刊
情境化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声音、图像和行为等生活化的描述和演绎,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情境化教学可以广泛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促使学生高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中的收获,有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效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创设实践体会情境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
期刊
语言是传达作品意义的媒介,任何作品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又显示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和审美价值。语言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基本层面,正因为有了语言,我们才能看到李白豪放洒脱的梦游天姥的情景、杜甫沉郁悲凉的登高场面,也才能看到朱自清心中恬静柔美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眼中深邃静谧的地坛图景;正因为有了语言,我们永久地记住了贪婪虚伪、吝啬卑鄙的守财奴,自欺欺人、愚昧无知的阿Q。  鉴赏文学作品从品味语言入手,离开语言文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群文阅读”如何实现群文的深度聚合?如何在这种“解构”与“建构”中帮助学生既感性又理性地解读文本并感知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作出尝试,学生反馈较好,也引发了笔者更多的思考。  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富尔格姆的《信条》,三篇文章皆出自大家手笔,各篇自有其内蕴和对现实问题的指涉,但单一
期刊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7)。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讀后活动有着极其重要
期刊
【范式阐释】  诗是流动的风景,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绝美的图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朱光潜教授也说:“要培养一个人真正的文学况味,就要从诗歌入手。”在诗歌教学中,笔者习惯于引领学生们遵循爱诗、学诗、写诗这一过程。  一、爱诗,兴趣生活在诗意里  就像爱之于人类,总是要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不仅把诗歌定位在语文课堂上,更在平时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环境,让诗像日常的行为习惯一样贯穿在学
期刊
歷年来,云南省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始终遵循“整体稳定、立足基础、强化语用、关注生成”的命题思路,着重考查英语学科的核心知识、语篇意识、语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其中,单项填空题的命题立足基础,关注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仅以云南省近三年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真题为例,探析命题特点,诊断教学弊病,有效地指导初中英语教学。  一、考点回顾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单项填空题
期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随着课程标准的落实,新教材也应运而生。经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探究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能够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性质,基本理解物质间的变化规律,但是未系统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于元素化合物的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元素化合物是发
期刊
从古今中外论述阅读重要性的名言中可以得知,读书可以拓宽眼界、提高思辨、加强文化修养,整本书阅读更能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和提升境界。正是基于对整本书阅读这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的认识,出于对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的语文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出于对语文教育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然状态的期许,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
期刊
深度学习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于1976年提出的,其重心在于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学以致用。它要求学习者拥有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开展学习,以批判性思维面对知识,将新的知识和思维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联系相关的思想方法,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对于教师,它强调教师要打破浅层教学的思维定式,运用深度教学的课堂策略;对于学生,它鞭策学生要审视浅层学习的发展局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