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了美国的“印太”战略,对此外界态度反映不一,而印度反应却十分积极。实际上在2007 年1 月,隶属印度海事基金会的印度海军上校卡拉那( Gurpreet Khuarana) 就发表《海洋航线安全:印日合作前景分析》一文,从学术层面详细论述印太概念。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军事实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印度不满局限于“南亚澡盆”,而希望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力的意愿更加强烈。故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上台伊始的莫迪政府就将此前的“向东看”政策升级为“向东行动”政策,对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领域的全方位外交。2015年后随着当时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印太战略”,印度方面也是迅速跟进,而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的《国际安全战略报告》中花大篇幅介绍美国的“印太战略”并将印度列为“战略伙伴”,极大地刺激了印度,使得其外交开始以“印太”大格局来开展外交,以期获得更大的战略利益,本文将就对当前印度的“印太”外交政策的动因,措施,以及障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印太 印度外交 东进政策 美印关系
印度的动因与目的摆脱“局外人”角色
在“印太”这一概念成为各国普遍共识之前,印度并非是一个亚太国家,而是一个域外国家。其虽然利用种种优势同亚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安全、防务联系,并且建立列一系列多边机制,积极融入和参加地区机制与秩序的建立。不过作为亚太域外国家的印度很难名正言顺的参与其中,多少会受到种种质疑与反对,其在亚太地区的参与度影响力也难免受到限制,难以达到印度自身期望的水平。而推行“印太”这一概念就可以完美的克服这一障碍,对于印度而言印太概念将印度洋与西太平洋放在同一个地缘范畴中观察,印度便一跃成为“印太”地区的主要国家之一,无疑消除了亚太概念带来的被排斥感。使得印度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印太”地区各项事务以及参与地区秩序与机制的建设。正如印度前外秘萨兰也所说:“随着印度在地区与全球地位的持续提高,印度正在不可避免地向这一广大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的中心移动。
(二)获得美国支持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美国的外交政策剥离了原有的轨道,开始以权力政治与地缘政治为其外交政策的逻辑。在2017年12与18日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战略对手”,并将印太地区作为美国利益的重点地区。而印度作为一个相当西化和实力日益增长的国家自然成为美国用来平衡中国实力的“平衡器”,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已经成为了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而印度也十分乐意成为美国的“平衡器”,因为可以从美国获得众多好处包括:美国支持印度更加积极的参与地区事务,增强印度的影响力与话语权;美国在防务上加强对印度的合作与交流包括:美国向印度出售包括先进的军事装备如,最后还包括向印度提供民用核能技术等。
(三)抵消中国影响力
一度长期以来视整个印度洋为其天然的势力范围,是不容他人染的“后院”。不过在1962年中印战争后,印度意识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喜马拉雅山脉并不能从北边将中国的影响力隔绝开。故从那个时候起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其在南亚地位上的重要威胁,对中国在南亚方面的任何行动都抱怀疑的态度。而近年来中国的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加大了对南亚国家的投资和援助,获得了南亚各国的广泛欢迎与支持,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中国同印度宿敌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迅速,使得印度敏感的神经高度紧绷。所以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影响力迅速提升十分忧虑。而印度方面现在视“印太”战略是抵消中国在南亚影响力的一大法宝。首先在“印太”的概念下印度名正言顺的同中国周边国家如东盟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甚至是蒙古国发展各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发展与中国存在潜在冲突国家如越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外交防务方面的关系,从中国的南面,东面牵制中国的力量分散中国的注意力,从而使得中国从南亚抽身,以削减中国的影响力。其次印度的“印太”战略欢迎美国介入南亚事务,尤其是在经济印度大力支持美国致力于改革金融机构以便能够更好地刺激私营部门对亚太区域的投资,为‘附带条件的国家主导的倡议’提供替代方案。换句话说印度希望借助美国的加大对印太国家投资的机会来抵消中国与日俱增经济上的影响力。
印度“印太”战略的困境与挑战
印美间的矛盾
当前由于中国实力的日益壮大使得,中国成为了美印间的共同“敌人”,在此基础美印迅速升温,但是很难说美印之间亲密无间。一方面来说美国希望建立一个其主导的全球体系,而印度则希望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所以美印在长远目标上存在冲突与分歧。同时从短期来,看美印虽然在安全领域找到了“中国威胁”这个契合点但也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不会发生冲突,实际上特朗普政府此次向全球的“贸易战”也波及到了印度,美国政府也对不少印度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其要求印度进一步实现经济自由化政策,消除贸易壁垒,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美国公司企业的市场开放,以利于美国对印度出口。同时美国最近收紧留学移民的政策也影响了大量在美国硅谷从事IT技术的印度人,他们将无法留美工作。所以从长远看以及从近期看美印都难以亲密无间的合作。
中国因素的影响
“制华”是当前印度的“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印度希望通过加强同中国周边国家的联系尤其是外交与安全上的联系,插手中国同别国的矛盾的做法,来达到印度牵制中国力量,分散中国注意力,最终削弱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的影响力。不过中国作为地区传统大国,而且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是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种问题不可或缺的角色。印度如果想参与地区事务和秩序的构建,必然需要中国的支持,或者说中国是印度无法回避的对象,同时中国与印度在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反对恐怖主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
所以印度如果与中国的关系持续恶化,最终也会使得印度的利益受损。
印度内部分歧与实力不足
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政策就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一直将实现印度“全球性大国”目标为己任,在2014年胜选大会上莫迪直言:“要让21世纪成为印度世纪”。而莫迪在此后几年的外交政策中,一直將美国视为其实现目标的支持者。在其上任来其外交政策不断向美国靠拢,其程度远超以往,比如在2015年莫迪政府同美国签订《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该协定中包括了印度向美国开放海陆空基地的敏感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印已经是“准同盟”关系了。这使得包括国大党在内的印度传统政治精英感到担忧。他们希望的是印度保持“不结盟运动传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同他国亦步亦趋。
同时由于印度综合实力仍然相对较弱,难以支撑其全球大国地位。近年来印度国际地位的提升更多的是因为有利的国际局势以及印度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如果从实力上将印度同其他地区大国横向比较的话,经济实力上,印度GDP与中美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从科技实力看印度也远不如日本、韩国,从自然资源上看印度也不如澳大利亚。只有在军力上能够。不过由于印度的工业实力薄弱许多军事装备依赖进口,这也使得印度的军力大打折扣。所以印度的“印太”战略虽然富有雄心壮志,却没有相应的实力做后盾。
总结
“印太”概念的兴起实际上是地区和全球格局与环境以及主要大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尤其是几年来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安全合作上日益紧密,逐渐将两个地区联为一个整体。同时随着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航运最繁忙,人口最稠密,经济最活跃,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其受到了各方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而富有大国雄心的印度就是在此情况下提出了其印太“战略”。该战略是印度自1992年来的东向战略的发展与升级,与此前印度的战略基本一脉相承,其目的都是要提升印度的在全球的实力与影响力,最终使得印度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从近期来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同时印度的“印太”战略带有很强的“制华”与“亲美”因素,从长远上看会对印度做“有声有色大国”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值得印度决策精英们深入考虑。
关键词:印太 印度外交 东进政策 美印关系
印度的动因与目的摆脱“局外人”角色
在“印太”这一概念成为各国普遍共识之前,印度并非是一个亚太国家,而是一个域外国家。其虽然利用种种优势同亚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安全、防务联系,并且建立列一系列多边机制,积极融入和参加地区机制与秩序的建立。不过作为亚太域外国家的印度很难名正言顺的参与其中,多少会受到种种质疑与反对,其在亚太地区的参与度影响力也难免受到限制,难以达到印度自身期望的水平。而推行“印太”这一概念就可以完美的克服这一障碍,对于印度而言印太概念将印度洋与西太平洋放在同一个地缘范畴中观察,印度便一跃成为“印太”地区的主要国家之一,无疑消除了亚太概念带来的被排斥感。使得印度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印太”地区各项事务以及参与地区秩序与机制的建设。正如印度前外秘萨兰也所说:“随着印度在地区与全球地位的持续提高,印度正在不可避免地向这一广大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的中心移动。
(二)获得美国支持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美国的外交政策剥离了原有的轨道,开始以权力政治与地缘政治为其外交政策的逻辑。在2017年12与18日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战略对手”,并将印太地区作为美国利益的重点地区。而印度作为一个相当西化和实力日益增长的国家自然成为美国用来平衡中国实力的“平衡器”,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已经成为了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而印度也十分乐意成为美国的“平衡器”,因为可以从美国获得众多好处包括:美国支持印度更加积极的参与地区事务,增强印度的影响力与话语权;美国在防务上加强对印度的合作与交流包括:美国向印度出售包括先进的军事装备如,最后还包括向印度提供民用核能技术等。
(三)抵消中国影响力
一度长期以来视整个印度洋为其天然的势力范围,是不容他人染的“后院”。不过在1962年中印战争后,印度意识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喜马拉雅山脉并不能从北边将中国的影响力隔绝开。故从那个时候起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其在南亚地位上的重要威胁,对中国在南亚方面的任何行动都抱怀疑的态度。而近年来中国的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加大了对南亚国家的投资和援助,获得了南亚各国的广泛欢迎与支持,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中国同印度宿敌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迅速,使得印度敏感的神经高度紧绷。所以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影响力迅速提升十分忧虑。而印度方面现在视“印太”战略是抵消中国在南亚影响力的一大法宝。首先在“印太”的概念下印度名正言顺的同中国周边国家如东盟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甚至是蒙古国发展各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发展与中国存在潜在冲突国家如越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外交防务方面的关系,从中国的南面,东面牵制中国的力量分散中国的注意力,从而使得中国从南亚抽身,以削减中国的影响力。其次印度的“印太”战略欢迎美国介入南亚事务,尤其是在经济印度大力支持美国致力于改革金融机构以便能够更好地刺激私营部门对亚太区域的投资,为‘附带条件的国家主导的倡议’提供替代方案。换句话说印度希望借助美国的加大对印太国家投资的机会来抵消中国与日俱增经济上的影响力。
印度“印太”战略的困境与挑战
印美间的矛盾
当前由于中国实力的日益壮大使得,中国成为了美印间的共同“敌人”,在此基础美印迅速升温,但是很难说美印之间亲密无间。一方面来说美国希望建立一个其主导的全球体系,而印度则希望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所以美印在长远目标上存在冲突与分歧。同时从短期来,看美印虽然在安全领域找到了“中国威胁”这个契合点但也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不会发生冲突,实际上特朗普政府此次向全球的“贸易战”也波及到了印度,美国政府也对不少印度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其要求印度进一步实现经济自由化政策,消除贸易壁垒,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美国公司企业的市场开放,以利于美国对印度出口。同时美国最近收紧留学移民的政策也影响了大量在美国硅谷从事IT技术的印度人,他们将无法留美工作。所以从长远看以及从近期看美印都难以亲密无间的合作。
中国因素的影响
“制华”是当前印度的“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印度希望通过加强同中国周边国家的联系尤其是外交与安全上的联系,插手中国同别国的矛盾的做法,来达到印度牵制中国力量,分散中国注意力,最终削弱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的影响力。不过中国作为地区传统大国,而且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是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种问题不可或缺的角色。印度如果想参与地区事务和秩序的构建,必然需要中国的支持,或者说中国是印度无法回避的对象,同时中国与印度在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反对恐怖主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
所以印度如果与中国的关系持续恶化,最终也会使得印度的利益受损。
印度内部分歧与实力不足
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政策就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一直将实现印度“全球性大国”目标为己任,在2014年胜选大会上莫迪直言:“要让21世纪成为印度世纪”。而莫迪在此后几年的外交政策中,一直將美国视为其实现目标的支持者。在其上任来其外交政策不断向美国靠拢,其程度远超以往,比如在2015年莫迪政府同美国签订《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该协定中包括了印度向美国开放海陆空基地的敏感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印已经是“准同盟”关系了。这使得包括国大党在内的印度传统政治精英感到担忧。他们希望的是印度保持“不结盟运动传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同他国亦步亦趋。
同时由于印度综合实力仍然相对较弱,难以支撑其全球大国地位。近年来印度国际地位的提升更多的是因为有利的国际局势以及印度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如果从实力上将印度同其他地区大国横向比较的话,经济实力上,印度GDP与中美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从科技实力看印度也远不如日本、韩国,从自然资源上看印度也不如澳大利亚。只有在军力上能够。不过由于印度的工业实力薄弱许多军事装备依赖进口,这也使得印度的军力大打折扣。所以印度的“印太”战略虽然富有雄心壮志,却没有相应的实力做后盾。
总结
“印太”概念的兴起实际上是地区和全球格局与环境以及主要大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尤其是几年来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安全合作上日益紧密,逐渐将两个地区联为一个整体。同时随着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航运最繁忙,人口最稠密,经济最活跃,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其受到了各方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而富有大国雄心的印度就是在此情况下提出了其印太“战略”。该战略是印度自1992年来的东向战略的发展与升级,与此前印度的战略基本一脉相承,其目的都是要提升印度的在全球的实力与影响力,最终使得印度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从近期来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同时印度的“印太”战略带有很强的“制华”与“亲美”因素,从长远上看会对印度做“有声有色大国”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值得印度决策精英们深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