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浮躁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新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摆在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课外延伸以及交流平台等三大方面入手,阐述教师在提高新时代中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可以采取的方式,以期为日常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能力 提高方式
一、 坚守语文课堂主阵地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开展数年之久,但是无法回避的升学压力,仍然使得当下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在完成每日的作业之余,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有效阅读。这里所说的“有效阅读”在广义上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篇章,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有益的指导作用;而在狭义上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篇章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可以是字词、句子、作者写作风格或是创作背景上的收获,亦或是文章结构布局、思想观点上的收获。可见,要达到有效阅读,对于当下负担较重的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语文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尽量多地创造条件,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经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学语文课文,涉及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演讲辞、小说、文言文等多种题材,其中多数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所有这些对于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相当丰富,因而,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抓住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硬灌”,与其把学生当做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兴趣。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如何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呢?在学习诗歌《沁园春·雪》时,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在学习家书《给儿子的一封信》时,教师娓娓道来的念白、在学习小说《范进中举》时,教师惟妙惟肖的模仿……凡此种种,都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特定的场景之中,同教师一道走进作者营造的氛围之中,去探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手段,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目的。在进行课堂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笔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了解当下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对于教师进行教学手段改革是极其有利的。同时,学生通过读书笔记,还可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记录美文、名言警句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由于当下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加之惰性较大、自制能力不好,在初步实施阶段,教师可以硬性收上来一些读书笔记进行检查,中期时则可进行抽查,当学生们已经把读书笔记当做一种习惯后,即便教师不收上来检查,学生也会继续进行,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养成方面一定会效果明显。
二、 延伸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养成后,课内阅读就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了。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 注意推荐书目质量
当下图书市场图书种类纷繁复杂,质量良莠不齐,这就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设置了重重困难。所以,在课外阅读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推荐给学生的图书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鉴别他们自己选择的图书质量究竟如何。教师习惯于推荐名家经典供学生品读,但是,在推荐名家经典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个性发展状况,不能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莫言的《蛙》或者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余秋雨的《故都的秋》或者鲁迅的《彷徨》。而当下中学生对于网络文学比较痴迷,他们喜欢阅读网络上的作品,而很多教师则对此不屑一顾。网络文学中虽然充斥着一些暴力、色情、迷幻、黑暗、恐怖等内容,但是也不乏一些文笔较好的作家。所以,教师不要“一竿子”将网络文学“打死”,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模仿文笔较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写作,丰富其读书笔记内容,为提高学生有效阅读创造更为宽泛的环境。
2. 及时反馈指导
课外阅读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比较自由,对于学生并没有硬性的考试要求,所以学生多数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为其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增加了无限的乐趣。但是,无论学生是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还是教师为学生推荐的读物,教师都应该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看看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如果只管推荐,不管效果,那么课外阅读难免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之作用。此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教师也容易感知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世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三、 注重搭建交流平台
阅读是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对于读数笔记的交流反馈,教师可以突破师生间单相交流的藩篱,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
1. 校内平台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这种学习不应仅限于教师教导学生,学生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打开更为广阔的眼界。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会、交流品读活动、美文展示、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为学生创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2. 校外平台
在校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性、时效性,为学生创建交互平台。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QQ群、微博、博客或者微信群,让学生在课下能够及时交流心得、表达想法、提出意见,教师可以进行及时指导反馈。另外,博客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在线创作,展示阅读心得。
总而言之,要在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广泛涉猎文章、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推荐、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及有新鲜感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应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童嘉森.中中学生必须爬数学阅读这个坡[J].中国教育报》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能力 提高方式
一、 坚守语文课堂主阵地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开展数年之久,但是无法回避的升学压力,仍然使得当下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在完成每日的作业之余,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有效阅读。这里所说的“有效阅读”在广义上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篇章,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有益的指导作用;而在狭义上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篇章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可以是字词、句子、作者写作风格或是创作背景上的收获,亦或是文章结构布局、思想观点上的收获。可见,要达到有效阅读,对于当下负担较重的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语文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尽量多地创造条件,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经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学语文课文,涉及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演讲辞、小说、文言文等多种题材,其中多数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所有这些对于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相当丰富,因而,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抓住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硬灌”,与其把学生当做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兴趣。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如何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呢?在学习诗歌《沁园春·雪》时,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在学习家书《给儿子的一封信》时,教师娓娓道来的念白、在学习小说《范进中举》时,教师惟妙惟肖的模仿……凡此种种,都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特定的场景之中,同教师一道走进作者营造的氛围之中,去探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手段,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目的。在进行课堂阅读学习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笔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了解当下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对于教师进行教学手段改革是极其有利的。同时,学生通过读书笔记,还可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记录美文、名言警句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由于当下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加之惰性较大、自制能力不好,在初步实施阶段,教师可以硬性收上来一些读书笔记进行检查,中期时则可进行抽查,当学生们已经把读书笔记当做一种习惯后,即便教师不收上来检查,学生也会继续进行,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养成方面一定会效果明显。
二、 延伸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养成后,课内阅读就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了。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 注意推荐书目质量
当下图书市场图书种类纷繁复杂,质量良莠不齐,这就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设置了重重困难。所以,在课外阅读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推荐给学生的图书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鉴别他们自己选择的图书质量究竟如何。教师习惯于推荐名家经典供学生品读,但是,在推荐名家经典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个性发展状况,不能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莫言的《蛙》或者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余秋雨的《故都的秋》或者鲁迅的《彷徨》。而当下中学生对于网络文学比较痴迷,他们喜欢阅读网络上的作品,而很多教师则对此不屑一顾。网络文学中虽然充斥着一些暴力、色情、迷幻、黑暗、恐怖等内容,但是也不乏一些文笔较好的作家。所以,教师不要“一竿子”将网络文学“打死”,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模仿文笔较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写作,丰富其读书笔记内容,为提高学生有效阅读创造更为宽泛的环境。
2. 及时反馈指导
课外阅读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比较自由,对于学生并没有硬性的考试要求,所以学生多数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为其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增加了无限的乐趣。但是,无论学生是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还是教师为学生推荐的读物,教师都应该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看看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如果只管推荐,不管效果,那么课外阅读难免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之作用。此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教师也容易感知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世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三、 注重搭建交流平台
阅读是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对于读数笔记的交流反馈,教师可以突破师生间单相交流的藩篱,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
1. 校内平台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这种学习不应仅限于教师教导学生,学生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打开更为广阔的眼界。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会、交流品读活动、美文展示、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为学生创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2. 校外平台
在校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性、时效性,为学生创建交互平台。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QQ群、微博、博客或者微信群,让学生在课下能够及时交流心得、表达想法、提出意见,教师可以进行及时指导反馈。另外,博客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在线创作,展示阅读心得。
总而言之,要在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广泛涉猎文章、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推荐、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及有新鲜感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应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童嘉森.中中学生必须爬数学阅读这个坡[J].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