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媳爱我如母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电视剧《麻辣婆媳》、《我的野蛮婆婆》在银屏上火热上演,我很爱看。一时间,婆媳关系成了我和老友们茶余饭后聊天的热门话题。我这个80岁的老婆婆现身说法谈谈我们家的和谐婆媳情。
  我出身教育世家,崇尚家庭和谐,“谅解”二字是我的治家之道。我对两个儿媳都很宽容,并没有处处以婆婆的身份自居,而是放手让她们处理家庭内外事务,做得不好或做了错事,我从来不埋怨指责她们。所以,她们对我也十分大度,她们两人之间关系也很融洽,家里有大事便与我一起商量着办,遇有不同意见时就“求同存异”。
  经济上的独立和大度我也很在意,总想在物质方面让她们尽可能轻松些。我和老伴都是大学教师,收入一般,但我们在物质上从不吝啬。前些年,因为条件有限,两个儿子和儿媳都与我们住在一起。家庭日常开支几乎不花他们一分钱,都用我和老伴的工资。我放钱的抽屉连孙子都知道,谁用谁取,只要在小日记本上记下就行。经常有老友向我埋怨儿媳总想在物质上占公公婆婆的小便宜,对此他们很生气。我则常劝慰他们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即使有余,也迟早都是后辈的,看破这一点很重要。
  我的两个儿媳先后进门,我把她们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换来的是她们对我的真心和信任。平时生活点滴不必说,她们俩生孩子时对我的信赖和真诚,最令我难忘。
  大儿媳是30岁才怀孕的,她父母当时就在同一个城市,我那时还没有退休,学校有课,加上我的腿一直有毛病,本不想去看她分娩,心想有她的父母就够了。可大儿媳一再让我过去,说我去了她才放心。临产那天,大儿子被单位用车直接从儿媳住的医院拉去抢救油井,大儿媳深明大义地拉着我的手对丈夫说:“这里有妈在,我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去吧!”大儿子向我深鞠一躬随车奔赴油田。当天第一个孙女出生,我成了奶奶。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孙女已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那一幕却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二儿媳33岁第四次怀孕才喜得一子,前3次都因高血压妊毒症而流产。第四次怀孕虽然尽力保胎,仍然是早产。本来她母亲和姐妹们都在医院一直陪护着,但临进产房时,她坚持要我在医院守着,并流着泪一再叮嘱:“您千万别走,一定要等我出来。”老天不负婆媳情,我又有了一个孙子。
  家庭和睦是万福,我非常珍惜20年来的婆媳情。现在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家在南京,一家在扬州,都有一间空房随时欢迎我和老伴入住。分开来居住又是另一番距离美,老邻居和常来我家的亲友都夸我有两个贤惠得体的好儿媳妇,羡慕我们家的和睦关系。(责编:曹阳)
其他文献
丁老师:您好!  又到“六·一”儿童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更加想念我逝去的小孙女,眼前全是她的音容笑貌。一想到她已经走了,我的心就好像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任何规劝都无法摆脱今生今世我心中永远的痛,但我还是想向您诉说诉说,否则我真的要彻底崩溃了。  我家在绵竹,我的小孙女是刚刚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才13岁,非常懂事。走的那天中午,她匆匆吃完中饭,
期刊
在春燕剪柳、花红草绿的季节,笔者来到陕西、河南等地了解“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爱心护理院的工作情况,有幸结识了一批有热情、有理想、有能力,热衷奉献的护理院院长们。    西安市百岁爱心护理院:院长似亲儿    中等个儿,圆脸儿,人到中年的西安市百岁爱心护理院院长刘洪义,1964年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8岁时,母亲的瘫痪就使他学会了自力更生。即使后来遭
期刊
博客(Blog):英文直译“网络日记”。  “博客”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了。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用网络做载体,互相交流,求知,问学,交友,表达情感,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圈”,诠释现代老年人全新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充分展示了信息化时代的长者风范。    一    退休后,我因有笔耕砚田的嗜癖,倦伏案头倒也是一种情趣,但与网络的开放性相比,有点自我封闭。近年来,博客风靡一时,各种媒体关于博客的话题突起,
期刊
今年贵刊6期“抛砖引玉”,讨论“怎样做一个现代老人”。这一提法受到我的很多朋友的关注,按照你们的要求,就本人来说,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有心,也是可以实现的。如何实现?做到以下四“引”。  一引,引出现代老人新习气,去掉传统老人的旧习气。比如看低不看高,看近不看远,吃苦不吃甜,穿旧不穿新,用差不用好,住旧不住新,花钱舍不得等等旧习气,要把它颠倒过来,变为现代老人新的习气。  二引,把钱引出来,比如用钱
期刊
年初经朋友介绍,我结识了周凡,她的经历让我肃然起敬,心潮澎湃,我把她的故事略述一二,希望对中老年朋友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老妻自学护理丈夫的肠瘘    周凡今年74岁,丈夫王秉尧76岁,两人在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在苏中地区参加了革命,离休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重走工农红军的长征行程。  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000年6月12日,王秉尧被确诊为结肠癌。6月15日在北京某医院动手术。6天后拆线前夕发生
期刊
《新天地》杂志社与9单位共同发起大型公益活动   每人捐寄一本书,支持“一分钱读书社”  倡议书    “一分钱读书社”,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几年前,曾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被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如今,由福建省武夷山市下岗职工左国栋创办的这家特殊的书屋,在苦心经营了6年之后,仍然挺立不败,并入选“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新天地》的前身——《老人天地》今年第7期曾作详细报道。  一个下
期刊
老母亲年近九旬,在同龄老年人中,她算得上思想相当开放、行为极其豁达的老太太,她经常做出一些让儿孙们吃惊的大事。  去年回上海探亲,小妹妹对我说:“妈妈居然把藏在箱子里的爸爸的骨灰撒在大门口的河滨里了!也不和我们打个招呼。”爸爸已经去世20多年了,生前嘱咐我们把他的骨灰撒在长城。妈妈和哥哥撒了一半,心中有点儿难舍,那一半儿就带到上海去了。  妈妈在80岁时就开始向子女们叨念她的身后事,要把遗体捐给医
期刊
即使是90岁的老年人也亲亲热热地叫北京太阳城总经理朱凤至“二姐”。如果哪一天朱凤至出去办事,老人们就会纷纷打听:“二姐去哪里了?”朱凤至不无自豪地说,这里的老人们喜欢她,因为她对待老人除了爱心、耐心,还要有办法让他们“出气”,无论什么问题,都能妥善地解决。  有一次,有一个老人因为早餐的粥有点凉,一生气把碗摔在地上。服务员被吓得不敢出声,其他老人议论纷纷,老人自己也有点下不来台。朱凤至不慌不忙,捧
期刊
我在同颈椎病的抗争中,逐渐摸索出了自治颈椎病的“金鸡啼鸣”综合保健法,经过两年多的运用,颈椎病的症状逐渐消失,且没有再复发。  一、金鸡啼鸣:双脚叉开与肩同宽,脚不离开地面,两臂自然下垂,指尖垂直向下,站直两眼平视,全身放松。随着缓缓用鼻吸气的同时,做到“三个最大限度”,挺胸收腹、抻腰拔背到最大限度,颈抻长到最大限度,腿伸直到最大限度。抬头看蓝天如头顶球状,稍停片刻,随着用嘴缓慢呼气(呼气的时间应
期刊
去年我的大舅哥沈渊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84岁,独自住在中央编译局分给他的宿舍里。虽然我们夫妻俩都已73岁,高血压、冠心病、老慢支等多种疾病缠身,可是亲人有难,我俩义不容辞立即从南京赶到北京。  沈渊不仅是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而且患有多年的便秘、前列腺肥大和失眠。因此对他的护理要比一般的骨折病人困难得多。不仅要喂饭喂水、洗脸、擦身、按摩,而且每天要靠塞开塞露来排便。到了晚上,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