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导,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人才发展要求,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只注重技巧性的传授,没有将被动教学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数学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法的概念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學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点拨、监督的角色,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传统教学相比,自主学习法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方法的引导,也能够在课下自觉进行学习的完善和提高。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应用于数学学习中,也是一种能够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的界定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一些学校已经将自主学习法引入到课堂中,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做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仅仅将自主学习变为一种形式教学,没有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联系到一起,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学生无法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自主学习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仍然不够彻底。其次,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实践引导。另外,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运用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法的应用方式
通过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以及路径,从而树立科学的数学思考路径。自学理念的建立需要从问题出发,只有将问题提出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学生先在课堂范围内讨论解决的思路,教师只有真正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增进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数学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从而促进自主探究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环境,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联系并不密切。学生常常会感到学数学无用,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师应当从素质教育的层面进行考虑,将课堂作为主阵地,但同时要在课下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以及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制作圆柱体,然后观察圆柱的基本情况以及特征,自己先尝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这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圆柱是由正方形或长方形以及圆形组成的,它的面积也和这两者相关,教师可以把圆柱的制作任务放在课下,在课上的时候展示制作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联动了课上和课下,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触发学习热情,主动探究数学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观念。
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课堂上即将传授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大概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预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思考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会获得一定提升,如在教学“物体观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物体,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将他们画出来,组织学生在课上分析这些物体有什么样的特征。通过这种预习模式,学生能够自主地将预习转变为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扩展自己的思路,而不仅仅是单层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的放手,确保学生是自主进行探索和发现,通过课前预习的设置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乏味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能够在生活中有多处的运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思考,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主学习法同样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注重学生的主观意识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5).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马塘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人才发展要求,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只注重技巧性的传授,没有将被动教学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数学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法的概念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學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点拨、监督的角色,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传统教学相比,自主学习法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方法的引导,也能够在课下自觉进行学习的完善和提高。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应用于数学学习中,也是一种能够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的界定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一些学校已经将自主学习法引入到课堂中,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做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仅仅将自主学习变为一种形式教学,没有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联系到一起,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学生无法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自主学习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仍然不够彻底。其次,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实践引导。另外,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运用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法的应用方式
通过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以及路径,从而树立科学的数学思考路径。自学理念的建立需要从问题出发,只有将问题提出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学生先在课堂范围内讨论解决的思路,教师只有真正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增进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数学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从而促进自主探究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环境,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联系并不密切。学生常常会感到学数学无用,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师应当从素质教育的层面进行考虑,将课堂作为主阵地,但同时要在课下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以及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制作圆柱体,然后观察圆柱的基本情况以及特征,自己先尝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这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圆柱是由正方形或长方形以及圆形组成的,它的面积也和这两者相关,教师可以把圆柱的制作任务放在课下,在课上的时候展示制作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联动了课上和课下,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触发学习热情,主动探究数学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观念。
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课堂上即将传授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大概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预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思考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会获得一定提升,如在教学“物体观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物体,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将他们画出来,组织学生在课上分析这些物体有什么样的特征。通过这种预习模式,学生能够自主地将预习转变为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扩展自己的思路,而不仅仅是单层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的放手,确保学生是自主进行探索和发现,通过课前预习的设置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乏味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能够在生活中有多处的运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思考,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主学习法同样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注重学生的主观意识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5).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马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