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其鉴赏能力。
一、挖掘美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1.自然之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特别爱好自然的性情,比世界其他民族的一般民众都来得强烈。赏心悦目的奇山异水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与慰藉,人们因而又借重山水涤荡世俗尘垢,消解胸中块垒,获得哲学的启示,激发进取的意趣。
2.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表现在语文课文中包括思想之美、情趣之美、人格之美。
3.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
4.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
二、升华美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本中的“美”,像珍珠一样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附着在形象、意境和事理中。只有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有意识、有方法地探寻推敲,才能把这些珍珠用一条丝线串联起来,成为装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精美饰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呢?
妙语导入、创设氛围。新课伊始,教师切忌一上讲台就阅读讲析,不妨精心设计三五句导语,创设一种美妙、和谐、新奇的气氛。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追求美感的欲望。
声情并茂、获得美感。朗读在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尤其是教师的范读,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使用普通话有表情地朗读。
现代的手段美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尽收眼底,生动形象地进入课堂。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文、图、声、像等多种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过程,并刺激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优化了教学功能,也使学生获得了充足的视听享受,让每位学生全方位去感受语文的美。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品味形象、提高能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景象、场面、事态环境,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如中学课文中的孔乙己、诸葛亮、屈原、窦娥、夏瑜……,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褒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一、挖掘美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1.自然之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特别爱好自然的性情,比世界其他民族的一般民众都来得强烈。赏心悦目的奇山异水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与慰藉,人们因而又借重山水涤荡世俗尘垢,消解胸中块垒,获得哲学的启示,激发进取的意趣。
2.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表现在语文课文中包括思想之美、情趣之美、人格之美。
3.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
4.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
二、升华美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本中的“美”,像珍珠一样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附着在形象、意境和事理中。只有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有意识、有方法地探寻推敲,才能把这些珍珠用一条丝线串联起来,成为装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精美饰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呢?
妙语导入、创设氛围。新课伊始,教师切忌一上讲台就阅读讲析,不妨精心设计三五句导语,创设一种美妙、和谐、新奇的气氛。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追求美感的欲望。
声情并茂、获得美感。朗读在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尤其是教师的范读,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使用普通话有表情地朗读。
现代的手段美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尽收眼底,生动形象地进入课堂。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文、图、声、像等多种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过程,并刺激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优化了教学功能,也使学生获得了充足的视听享受,让每位学生全方位去感受语文的美。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品味形象、提高能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景象、场面、事态环境,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如中学课文中的孔乙己、诸葛亮、屈原、窦娥、夏瑜……,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褒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