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其鉴赏能力。
  一、挖掘美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1.自然之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特别爱好自然的性情,比世界其他民族的一般民众都来得强烈。赏心悦目的奇山异水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与慰藉,人们因而又借重山水涤荡世俗尘垢,消解胸中块垒,获得哲学的启示,激发进取的意趣。
  2.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表现在语文课文中包括思想之美、情趣之美、人格之美。
  3.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
  4.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
  二、升华美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本中的“美”,像珍珠一样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附着在形象、意境和事理中。只有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有意识、有方法地探寻推敲,才能把这些珍珠用一条丝线串联起来,成为装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精美饰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呢?
  妙语导入、创设氛围。新课伊始,教师切忌一上讲台就阅读讲析,不妨精心设计三五句导语,创设一种美妙、和谐、新奇的气氛。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追求美感的欲望。
  声情并茂、获得美感。朗读在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尤其是教师的范读,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使用普通话有表情地朗读。
  现代的手段美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尽收眼底,生动形象地进入课堂。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文、图、声、像等多种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过程,并刺激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优化了教学功能,也使学生获得了充足的视听享受,让每位学生全方位去感受语文的美。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品味形象、提高能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景象、场面、事态环境,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如中学课文中的孔乙己、诸葛亮、屈原、窦娥、夏瑜……,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褒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这次学习培训收获特别大,不仅和威海专家零距离地磨课、评课,还通过实战演练与省远程教研挂上了钩,我也变成改革创新的土专家了,想不进步都难呀!”刚参加完中小学业务干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乳山府前中学的教导副主任于喜松兴奋地说。  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是学校管理与教学的脊梁与中坚,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 纵横协调的作用。他们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校执行力的强弱。为不断提升乳山市中小学中层
期刊
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子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听得直打瞌睡。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细心观察,鼓励他们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当代著
期刊
依据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学科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新学年乳山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将以《课标》为指导,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承接延续、完善提高”的原则,围绕“开展课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重点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完善优化学生良好习惯为基本点,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根本,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
期刊
我们班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能把《弟子规》熟练地从头背到尾,且大多数孩子能够理解意思,实在令人欣慰。  但这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背诵、理解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弟子规》。因此,我和孩子们经常就《弟子规》某一章节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那天,我和孩子们的交流讨论就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小节开始。  “我觉得这一小节所说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相信你们
期刊
如今,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为着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结晶。祖国的未来当然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为着梦想执着的追求。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样为着祖国教育事业的腾飞而努力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时光如梭,我已踏上教书生涯14年个头了。我一直梦想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然而现实离梦想总是很遥远的。可是,我没有放弃,总是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因为学历低,我参加了自考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难免枯燥乏味,探索乐学之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幸福感,是语文教学的追求目标。教者感到快乐学生才幸福。激发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课堂激励,掀起高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走出课堂,体验快乐。  首先,要教者快乐。即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再者,字字句句总关情。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
期刊
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农村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老师怕批改作文,学生怕上作文课。农村与城市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作文错别字、病句多;词汇贫乏,词不达意;胡编乱造,抄袭成风。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比城市初中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能力差,也不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智力比城市初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低,追根究底,是阅读量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现状  十几
期刊
据心理学家分析,当人心情愉快轻松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各种潜能将得到很好的发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45分钟内在于激活语文课堂。当然,这里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课堂的“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才有学生学得“活”。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激活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宽松、
期刊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的。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近几年,本人与本校语文科组的教师一道探索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尤其是课内文段阅读的美育渗透,已有了一些体会。但对课外文段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则还是一个空白。  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陈述一些浅见。  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它们的联系,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不能把美育看成
期刊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行“素质教育”,由此国家实施了“基础教育改革”, 制定了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评价的改革方案。此次课改在课程改革和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成绩,但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依然时常出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搬硬套某种课堂教学模式,出现畸形课堂;二是以考试结果为主要评价手段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  不管是洋思中学还是杜朗口中学成功的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