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全面了解80后文学作品对高职院校学生阅读产生的影响,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高职院校学生80后文学作品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结果分析,找到了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取向,发现了他们在文学阅读方面存在困惑和问题,从而为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在80后文学作品接受中的不足与缺失,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易于其健康发展的良好阅读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80后文学作品;高职学生;阅读影响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而且在认识人生、形成健全人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末期,80后文学作品以其鲜明的文学风格、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迅速占据了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深受青少年追捧,对高职学生这一重要的阅读群体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80后文学作品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产生的阅读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80后文学作品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80后文学作品通常是指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作家创作的,以青春题材为主,反映青春期迷惘、叛逆、疼痛与忧伤的青春文学。由于网络的普及、出版方式的丰富,如今更应强调其特点为:以青少年为主体受众市场,以80后为主要创作力量,以青春题材小说(校园、玄幻、武侠、动漫等)为主要创作内容,倍受14-20岁年青一代受众群体追捧的书籍、刊物以及相关阅读网站。
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以文学类、文化类、生活类、学术类、就业考试类书籍为主。而对文学作品,88%的同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坚持每天读和几乎不读的比例都很小。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不大没形成习惯。但在很少的文学作品阅读中,83%的同学表示阅读过80后文学作品,并观看过由之改编的影视作品。谈及80后文学作品时,他们认为书中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时甚至觉得书中主人公就是自己,且语言新颖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符合其猎奇心理。同时,很多学生对80后文学作品存在弊端有不少质疑,但调查中的绝大数高职院校学生表示这不会影响他们阅读时的兴趣。他们对80后文学作品的喜欢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评价这一趋势是否正确,而是通过对其影响的研究,掌握其阅读心理,进而去引导。
二、80后文学作品对高职院校生阅读影响的客观表现
(一)积极影响
1激发了阅读兴趣
在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青春文学都处于缺失状态,寥寥无几的青春文学不像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构成自己的系统。80后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弥补了青春文学的空缺。而高职院校学生,此时早已远离儿童文学,但成人文学对他们又显得为时尚早,因此他们急需可以反映自己这一代人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的文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0后,与80后作家的时代并不遥远,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和心路历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正直青春年华,80后作家作品所表现的青春历程反映了他们的心声,在浅显、通俗的语言中表现他们眼中的社会并不时传递一些生活哲理,引发了他们与作品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兴趣和阅读欲望
2满足了舒缓压力的阅读心理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园,对于调节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消解内心生活的障碍,维持身与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均衡关系,培育和滋养健全完满的人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社会的隔膜使高职院校学生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他人无法理解只能寻找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寄托。加之从出生起就处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更关注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在阅读上更倾向于与自身相近的文化。一方面要摆脱青春期产生的一系列困惑,又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与危机感,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归属感,而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心理学上讲,文学阅读的选择就是使心理由于某方面的缺失而引起的不平衡达到平衡。而文学的阅读宣泄和补偿了这种心理。问卷显示,不少同在阅读80后文学作品时会产生疼痛、压抑、虚无等心理感觉,毫无疑问这是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结果。这种共鸣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羁绊,直接进行精神交流,找寻本真的自我。
3实现了开阔思维的阅读效果
80后文学作品以奇特的构思、感人的情节、多变的语言、多向度的思维方式为读者堆砌了一个青春城堡,展现了一个酷似现实却又更为神奇的世界。给高职院校学生以很大的思维冲击,丰富了想象力,拓展了他们思考的角度和行为方式,在访谈中,一些学生谈及到80后文学作品影响了他们的写作风格,这对于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无疑可以说是一个突破,有利于打破一直以来的僵化的应试思维模式,体验文学的灵动性
(二)消极影响
1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21世纪大众媒体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与文学的关系也发生着改变。大众媒体的多样性使80后的创作和传播更加快捷,却也导致了读者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心理。许多学生坦言阅读80后文学作品就是受媒体的影响,因为好奇随便看看。非相关专业读者不会花很多时间研读文学作品,而是靠大众媒体来了解。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阅读80后文学作品时倾向用电子设备阅读,而阅读经典作品时仍习惯于纸质阅读。此外,阅读80后文学作品时,近90%的高职院校学生只是粗略浏览,只极个别同学会反复阅读且摘抄其中句子。可见学生对80后文学作品的阅读仅停留在获取信息上,文本知识性和教育性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跟创造性认识,极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2沉浸在虚幻的阅读状态中
上文提到80后文学作品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补偿作用,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当他们沉浸在作品时,易陷进文本低迷、高亢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但获得瞬时“高峰体验”后回到现实强烈的反差使他们更加失落与孤寂,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愿从这种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沉浸其中,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3产生责任意识淡化的阅读后果
80后文学作品多描写青春期的自我感受,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自身体验上,过分强调自我而忽视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易导致以个人为中心的冷漠与狭窄。阅读80后文学作品产生的共鸣,会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深层次心理活动,挖掘其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读者的思想行为自由化。显然长期阅读80后文学作品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很有可能会导致其责任意识的丧失。
三、对策与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人精神的健康成长除外界因素影响外,主体的自我反省和主动修炼更为重要。虽然当下80后文学作品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找到一个宣泄口,但长远来看,过分沉浸在这种阅读中不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明确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社会底蕴,可以激发读者对整个社会、人生及人性思考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学校可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书评等多种形式读书活动,开必读书单等引导其阅读。老师在平时课堂有意识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提高其品位,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引导。
作为文学生产最直接的80后作家、出版商和文化市场,要增强责任感,打造知识含量高、思想深度深的80后文学精品,杜绝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粗制滥造、庸俗不堪的作品,引领趣味高级的阅读风尚。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市场文化机制,加强政府和网络相关部门执法力度監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学安.传统阅读不能丢[N].中国文化报,2015,(11):18.
[2]江璇娥.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交互使用―浅析当前读者最佳阅读方式之取向[J].研究与争鸣,2016,28(1):4-8.
[3]姚彤.手机阅读的利弊及发展趋势[J].当代图书馆,2015,(02):38-40.
(作者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关键词:80后文学作品;高职学生;阅读影响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而且在认识人生、形成健全人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末期,80后文学作品以其鲜明的文学风格、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迅速占据了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深受青少年追捧,对高职学生这一重要的阅读群体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80后文学作品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产生的阅读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80后文学作品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80后文学作品通常是指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作家创作的,以青春题材为主,反映青春期迷惘、叛逆、疼痛与忧伤的青春文学。由于网络的普及、出版方式的丰富,如今更应强调其特点为:以青少年为主体受众市场,以80后为主要创作力量,以青春题材小说(校园、玄幻、武侠、动漫等)为主要创作内容,倍受14-20岁年青一代受众群体追捧的书籍、刊物以及相关阅读网站。
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以文学类、文化类、生活类、学术类、就业考试类书籍为主。而对文学作品,88%的同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坚持每天读和几乎不读的比例都很小。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不大没形成习惯。但在很少的文学作品阅读中,83%的同学表示阅读过80后文学作品,并观看过由之改编的影视作品。谈及80后文学作品时,他们认为书中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时甚至觉得书中主人公就是自己,且语言新颖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符合其猎奇心理。同时,很多学生对80后文学作品存在弊端有不少质疑,但调查中的绝大数高职院校学生表示这不会影响他们阅读时的兴趣。他们对80后文学作品的喜欢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评价这一趋势是否正确,而是通过对其影响的研究,掌握其阅读心理,进而去引导。
二、80后文学作品对高职院校生阅读影响的客观表现
(一)积极影响
1激发了阅读兴趣
在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青春文学都处于缺失状态,寥寥无几的青春文学不像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构成自己的系统。80后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弥补了青春文学的空缺。而高职院校学生,此时早已远离儿童文学,但成人文学对他们又显得为时尚早,因此他们急需可以反映自己这一代人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的文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0后,与80后作家的时代并不遥远,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和心路历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正直青春年华,80后作家作品所表现的青春历程反映了他们的心声,在浅显、通俗的语言中表现他们眼中的社会并不时传递一些生活哲理,引发了他们与作品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兴趣和阅读欲望
2满足了舒缓压力的阅读心理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园,对于调节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消解内心生活的障碍,维持身与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均衡关系,培育和滋养健全完满的人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社会的隔膜使高职院校学生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他人无法理解只能寻找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寄托。加之从出生起就处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更关注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在阅读上更倾向于与自身相近的文化。一方面要摆脱青春期产生的一系列困惑,又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与危机感,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归属感,而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心理学上讲,文学阅读的选择就是使心理由于某方面的缺失而引起的不平衡达到平衡。而文学的阅读宣泄和补偿了这种心理。问卷显示,不少同在阅读80后文学作品时会产生疼痛、压抑、虚无等心理感觉,毫无疑问这是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结果。这种共鸣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羁绊,直接进行精神交流,找寻本真的自我。
3实现了开阔思维的阅读效果
80后文学作品以奇特的构思、感人的情节、多变的语言、多向度的思维方式为读者堆砌了一个青春城堡,展现了一个酷似现实却又更为神奇的世界。给高职院校学生以很大的思维冲击,丰富了想象力,拓展了他们思考的角度和行为方式,在访谈中,一些学生谈及到80后文学作品影响了他们的写作风格,这对于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无疑可以说是一个突破,有利于打破一直以来的僵化的应试思维模式,体验文学的灵动性
(二)消极影响
1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21世纪大众媒体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与文学的关系也发生着改变。大众媒体的多样性使80后的创作和传播更加快捷,却也导致了读者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心理。许多学生坦言阅读80后文学作品就是受媒体的影响,因为好奇随便看看。非相关专业读者不会花很多时间研读文学作品,而是靠大众媒体来了解。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阅读80后文学作品时倾向用电子设备阅读,而阅读经典作品时仍习惯于纸质阅读。此外,阅读80后文学作品时,近90%的高职院校学生只是粗略浏览,只极个别同学会反复阅读且摘抄其中句子。可见学生对80后文学作品的阅读仅停留在获取信息上,文本知识性和教育性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跟创造性认识,极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2沉浸在虚幻的阅读状态中
上文提到80后文学作品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补偿作用,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当他们沉浸在作品时,易陷进文本低迷、高亢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但获得瞬时“高峰体验”后回到现实强烈的反差使他们更加失落与孤寂,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愿从这种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沉浸其中,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3产生责任意识淡化的阅读后果
80后文学作品多描写青春期的自我感受,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自身体验上,过分强调自我而忽视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易导致以个人为中心的冷漠与狭窄。阅读80后文学作品产生的共鸣,会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深层次心理活动,挖掘其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读者的思想行为自由化。显然长期阅读80后文学作品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很有可能会导致其责任意识的丧失。
三、对策与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人精神的健康成长除外界因素影响外,主体的自我反省和主动修炼更为重要。虽然当下80后文学作品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找到一个宣泄口,但长远来看,过分沉浸在这种阅读中不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明确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社会底蕴,可以激发读者对整个社会、人生及人性思考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学校可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书评等多种形式读书活动,开必读书单等引导其阅读。老师在平时课堂有意识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提高其品位,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引导。
作为文学生产最直接的80后作家、出版商和文化市场,要增强责任感,打造知识含量高、思想深度深的80后文学精品,杜绝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粗制滥造、庸俗不堪的作品,引领趣味高级的阅读风尚。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市场文化机制,加强政府和网络相关部门执法力度監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学安.传统阅读不能丢[N].中国文化报,2015,(11):18.
[2]江璇娥.电子阅读与纸本阅读交互使用―浅析当前读者最佳阅读方式之取向[J].研究与争鸣,2016,28(1):4-8.
[3]姚彤.手机阅读的利弊及发展趋势[J].当代图书馆,2015,(02):38-40.
(作者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