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以“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为引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在我校学生中推行“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简称金牌生)过程中的做法,提出了高职高专如何培育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看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与措施,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实现“中国梦”的建设中显示出更大的生命力,那就要突出我校教育的特色,打造“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金质品牌。
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决定了其教育特色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职能,是由企业生产的客观需求决定的。1、工程师的助手,即协助工程师进行部分设计或具体运算等工作;2、根据图纸进行工艺设计,组织指导技术工人进行生产;3、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桥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二)“四性”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与高校、技校具有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它是教育的不同分支。高等职业院校生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性质方面的特点,实质反映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上述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特点,反映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本人认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大致有2点:
1、实践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强调实践训练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学生能较好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强,这是高等职业院校突出的特色;
2、针对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是结合现生产实际安排的既照顾未来的发展,有考虑现生产的适用性原则,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技术和需要组织教学,真题真做,有的放矢。
二、打造“第一汽车证书职业能力证书”金质品牌
我校以《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作为载体,针对优秀毕业生颁发《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主导,校企融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原则,旨在努力提升学生适应企业需要的整体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是我校培养优秀汽车职业人才的标志。获得证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是优秀毕业生的金质品牌(简称为“金牌生”)。获得证书的学生在就业推荐方面有优先选择权,也是企业选择优秀职业人才的依据之一,极大的鼓舞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金牌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修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部课程,并且达到获得毕业证书的全部要求;按照子证书详细的考核标准,全部获得六个子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能力证书、品格素养证书、外语口语证书、体能体魄证书和企业实习证书,);近年来能够达到此标准获得此证书的毕业生每年已经达到了10%,这些毕业生均受到的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许,其工作能力是同期入职的佼佼者。
三、通过 “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体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
(一)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人的活力,并且是动态式的因而专业内部结构、课程设置,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而要与之相适应,培养企业“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动”。那么何为静呢?不管是哪种专业,开设的开设的基础课都要相对稳定,因为不奠定好专业基础,就学不好专业知识,也无法满足毕业后再学习的需要,这就是“静“。调整专业结构,必须遵照动静结合、灵活多变的原则,我们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用两年的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用一年的时间主攻专业实践,这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经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反复讨论确定下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培养方案是非常实用的,学生即掌握了实用、适用的理论,又在企业与学校实训基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实际历练。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既懂技术,又熟悉企业生产,既能进行一般的设计,又能亲自动手操作;既掌握了必须的专业知识,有具有组织生产的初步能力;既能文,又能武;既能上,又能下;因此,就决定了我们在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要把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专业课教学质量一起抓,不可偏废。为提高专业质量必须联系企业现生产的实际,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就等实时引进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适应企业需要,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不同于技校生的简单重复性的操作技能。它突出表现为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一种复杂劳动,由于不同的现场问题,要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因而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生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说动手能力强,很大程度上是表明理解脑力强和学以致用能力强。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要不能忽视理论教育,拓宽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智力,当前,我们面临新技术的挑战,要求毕业生所用与所学完全对口是不现实的,学生只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实践知识,到工作岗位搞新专业,经过再学习就能够很快入门。
(三)搞好调研为企业输送适用性人才。企业需要办哪些专业,企业欢迎什么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如何,特色突不突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等等,答案在哪里,在用人单位。针对这一问题,我校深入社会、企业、职能部门,了解专业人才的需要状况,实时的增设新专业,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调查中了解到现代化的企业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二手车评估师等专业人才比较短缺,模具技术、焊接技术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的更有需求,这些专业都是依据企业发展需要开设的。这就是校企融合的特色,这就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针对性强和适应性强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与措施,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实现“中国梦”的建设中显示出更大的生命力,那就要突出我校教育的特色,打造“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金质品牌。
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决定了其教育特色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职能,是由企业生产的客观需求决定的。1、工程师的助手,即协助工程师进行部分设计或具体运算等工作;2、根据图纸进行工艺设计,组织指导技术工人进行生产;3、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桥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二)“四性”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与高校、技校具有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它是教育的不同分支。高等职业院校生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性质方面的特点,实质反映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上述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特点,反映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本人认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大致有2点:
1、实践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强调实践训练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学生能较好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强,这是高等职业院校突出的特色;
2、针对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是结合现生产实际安排的既照顾未来的发展,有考虑现生产的适用性原则,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技术和需要组织教学,真题真做,有的放矢。
二、打造“第一汽车证书职业能力证书”金质品牌
我校以《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作为载体,针对优秀毕业生颁发《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主导,校企融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原则,旨在努力提升学生适应企业需要的整体素质,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是我校培养优秀汽车职业人才的标志。获得证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是优秀毕业生的金质品牌(简称为“金牌生”)。获得证书的学生在就业推荐方面有优先选择权,也是企业选择优秀职业人才的依据之一,极大的鼓舞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金牌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修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部课程,并且达到获得毕业证书的全部要求;按照子证书详细的考核标准,全部获得六个子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能力证书、品格素养证书、外语口语证书、体能体魄证书和企业实习证书,);近年来能够达到此标准获得此证书的毕业生每年已经达到了10%,这些毕业生均受到的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许,其工作能力是同期入职的佼佼者。
三、通过 “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体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
(一)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人的活力,并且是动态式的因而专业内部结构、课程设置,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而要与之相适应,培养企业“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动”。那么何为静呢?不管是哪种专业,开设的开设的基础课都要相对稳定,因为不奠定好专业基础,就学不好专业知识,也无法满足毕业后再学习的需要,这就是“静“。调整专业结构,必须遵照动静结合、灵活多变的原则,我们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用两年的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用一年的时间主攻专业实践,这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经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反复讨论确定下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培养方案是非常实用的,学生即掌握了实用、适用的理论,又在企业与学校实训基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实际历练。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既懂技术,又熟悉企业生产,既能进行一般的设计,又能亲自动手操作;既掌握了必须的专业知识,有具有组织生产的初步能力;既能文,又能武;既能上,又能下;因此,就决定了我们在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要把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和专业课教学质量一起抓,不可偏废。为提高专业质量必须联系企业现生产的实际,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就等实时引进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适应企业需要,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不同于技校生的简单重复性的操作技能。它突出表现为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一种复杂劳动,由于不同的现场问题,要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因而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生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说动手能力强,很大程度上是表明理解脑力强和学以致用能力强。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要不能忽视理论教育,拓宽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智力,当前,我们面临新技术的挑战,要求毕业生所用与所学完全对口是不现实的,学生只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实践知识,到工作岗位搞新专业,经过再学习就能够很快入门。
(三)搞好调研为企业输送适用性人才。企业需要办哪些专业,企业欢迎什么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如何,特色突不突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等等,答案在哪里,在用人单位。针对这一问题,我校深入社会、企业、职能部门,了解专业人才的需要状况,实时的增设新专业,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调查中了解到现代化的企业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二手车评估师等专业人才比较短缺,模具技术、焊接技术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的更有需求,这些专业都是依据企业发展需要开设的。这就是校企融合的特色,这就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针对性强和适应性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