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内部审计阶段,难以同高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评价职能作用。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要结合高校的特点,积极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 创新 必要性 途径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目的是促进本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内部审计阶段,主要是实施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的审计项目,这同高校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基于此,创新高校审计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控制机制,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要将所提建议认真落实,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效果。体现的是整个过程的参与式审计,这也是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核心,即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当起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参谋和帮手。所以,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创新,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
2.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是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校连续逐年扩招,在国家投入资金不足,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办学的规模效益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于学生人数激增,资金严重不足,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进行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几个亿的基建项目,几千万的教学科研仪器采购,高校之间的合并重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校办产业的发展,后勤的社会化,二级学院的开办,可以说,经济活动已经渗透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由此带来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合并风险、经营风险也逐步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高校内审机构履行着经济活动的监督、鉴证、评价职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一直是内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必须转变内部审计的模式以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3.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是高校完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的需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经费支出逐年增长,高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高校不断地完善内部管理,以完善高校的长效机制。因为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保证高校内部经济运行的效率与效果,是高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长效的核心内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才能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制度与程序方面的缺陷,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与意见,从根本上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的途径
1.高校要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济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高校来说,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内容的管理控制。高校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重点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决算执行的内部控制、财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校办产业等)、建设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包括基本建设工程和修缮工程)、物资采购与管理的内部控制等几个方面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其次,要实施内部审计过程控制。一是开展审计前的调查工作,根据上述审计内容中的每一个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做好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二是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客观选派审计小组组长,以确保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抓好审计项目的日常控制;三是落实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认真复核审计证据,重点关注审计证据的相关性、真实性、重要性、合法性;四是做好对审计结论、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最终审定控制工作。
2.高校要尝试开展风险审计。内部审计领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影响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为依据确定审计项目,以其进行的所有降低风险的活动为测试重点,评价风险降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的一种方法。
对于高校来说,目前高校建设新校区,异地办学,成为各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的一种举措,但同时由于贷款规模过大,隐藏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将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扩大为高校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并将其作为确定审计项目及其审计重点的依据。在内部审计领域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一是可以改变内部审计人员探讨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方法,为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促进内部审计与其他风险管理要素的结合。二是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内部审计人员以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营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式,变为更加关注高校面临的风险和未来的发展及为降低风险所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三是高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的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使学校在保证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降低审计风险。最后,相对于社会审计来说,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更了解,控制活动和经济运行情况也更熟悉,这也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运用这种现代的审计方法,可以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高效率的审计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要根据高校自身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行的规律,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思路,既要加强和完善财务审计,同时要积极开展和探索管理审计,在保障本单位财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前提下,对本单位内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各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并且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本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促进风险管理,争取从源头上杜绝管理漏洞,防范经济风险。
参考文献:
[1]阎银泉.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5).
[2]任志宏.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经营能力[J].审计研究,2005,(3).
[3]石勉,李佩君.高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J].审计月刊,2004,(5).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审计处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 创新 必要性 途径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目的是促进本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内部审计阶段,主要是实施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的审计项目,这同高校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基于此,创新高校审计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控制机制,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要将所提建议认真落实,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效果。体现的是整个过程的参与式审计,这也是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核心,即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当起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参谋和帮手。所以,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创新,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
2.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是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校连续逐年扩招,在国家投入资金不足,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办学的规模效益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于学生人数激增,资金严重不足,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进行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几个亿的基建项目,几千万的教学科研仪器采购,高校之间的合并重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校办产业的发展,后勤的社会化,二级学院的开办,可以说,经济活动已经渗透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由此带来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合并风险、经营风险也逐步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高校内审机构履行着经济活动的监督、鉴证、评价职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一直是内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必须转变内部审计的模式以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3.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是高校完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的需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经费支出逐年增长,高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高校不断地完善内部管理,以完善高校的长效机制。因为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保证高校内部经济运行的效率与效果,是高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长效的核心内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才能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制度与程序方面的缺陷,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与意见,从根本上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的途径
1.高校要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济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高校来说,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内容的管理控制。高校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重点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决算执行的内部控制、财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校办产业等)、建设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包括基本建设工程和修缮工程)、物资采购与管理的内部控制等几个方面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其次,要实施内部审计过程控制。一是开展审计前的调查工作,根据上述审计内容中的每一个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做好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二是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客观选派审计小组组长,以确保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抓好审计项目的日常控制;三是落实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认真复核审计证据,重点关注审计证据的相关性、真实性、重要性、合法性;四是做好对审计结论、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最终审定控制工作。
2.高校要尝试开展风险审计。内部审计领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影响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为依据确定审计项目,以其进行的所有降低风险的活动为测试重点,评价风险降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的一种方法。
对于高校来说,目前高校建设新校区,异地办学,成为各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的一种举措,但同时由于贷款规模过大,隐藏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将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扩大为高校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并将其作为确定审计项目及其审计重点的依据。在内部审计领域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一是可以改变内部审计人员探讨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方法,为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促进内部审计与其他风险管理要素的结合。二是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内部审计人员以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营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式,变为更加关注高校面临的风险和未来的发展及为降低风险所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三是高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的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使学校在保证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降低审计风险。最后,相对于社会审计来说,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更了解,控制活动和经济运行情况也更熟悉,这也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运用这种现代的审计方法,可以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高效率的审计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要根据高校自身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行的规律,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思路,既要加强和完善财务审计,同时要积极开展和探索管理审计,在保障本单位财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前提下,对本单位内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各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并且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本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促进风险管理,争取从源头上杜绝管理漏洞,防范经济风险。
参考文献:
[1]阎银泉.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5).
[2]任志宏.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经营能力[J].审计研究,2005,(3).
[3]石勉,李佩君.高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J].审计月刊,2004,(5).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