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依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园课题研究的经验,分析总结出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重点内容,坚持一致性、坚持性、鼓励性的基本原则,通过环境创设、游戏带动、利用多种题材激发兴趣、家园合作等有效途径和方法,抓住小班阶段的关键期,有的放矢地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幼儿 培养 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46-01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内容
1.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脸、洗澡,保持衣服整洁,知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有保持公共卫生的意识。
2.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做到先大小便、有序脱衣服并叠放好,睡中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睡后能够自己穿戴整齐。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良好的自理能力。养成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养成游戏后勤收拾会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沉淀而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养成、不断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长久的耐性、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坚持性原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行为变化大,表现不稳定,自觉的意识较差,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幼儿习惯养成具有反复的特点。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养"不难,而"养成"并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成为自然的流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
2.鼓励性原则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表扬与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在某方面有进步的时候,教师恰当而及时的肯定会有效的激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幼儿觉得自己受到成人的关注,促使已有的良好习惯和技能继续得以保持和巩固。
3.一致性原则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规",也就是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应该习得的。
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1)利用墙饰发挥教育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墙饰向幼儿宣传、暗示、讲解好的习惯,孩子们在与墙饰的交互作用中加快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盥洗室布置了小朋友洗手的步骤图,提醒孩子们怎样正确洗手。自饮水机旁布置《给小汽车加油》鼓励幼儿多喝水。在活动室布置《萝卜青菜真好吃》的墻饰,向孩子们讲解蔬菜有营养,教育幼儿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言谈举止一定要注意为人师表,先正其身,才能正孩子,真正起到良好的示范意义。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孩子的学习,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所以在游戏的活动过程,会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我班有一名幼儿挑食,我们用来很多的办法都不见效。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大力水手》,我们创编了一个游戏《大力水手勇闯关》,请他当队长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到达终点,其中一个环节是一定要添加大力水手的菠菜,不然会不能到达终点。
3.利用故事、儿歌、歌曲等多种题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说儿歌等,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的特点,通过学说喜闻乐见的儿歌、欣赏经典的故事、传唱优美歌曲,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真正把良好的习惯内化到自觉行为。
4.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生活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有些幼儿在园表现非常好,能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制度,而在家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因此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与家长一起研究、探讨、沟通孩子的教养问题,如开设家校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利用家长开放日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定期召开家长会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循序渐进,坚持做家园共育,直到良好的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在幼儿的心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收获到一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年4月出版.
[2]《教育科研论文选编》1998-2002福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出版.
【关键词】小班幼儿 培养 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46-01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内容
1.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脸、洗澡,保持衣服整洁,知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有保持公共卫生的意识。
2.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做到先大小便、有序脱衣服并叠放好,睡中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睡后能够自己穿戴整齐。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良好的自理能力。养成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养成游戏后勤收拾会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沉淀而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养成、不断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长久的耐性、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坚持性原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行为变化大,表现不稳定,自觉的意识较差,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幼儿习惯养成具有反复的特点。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养"不难,而"养成"并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成为自然的流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
2.鼓励性原则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表扬与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在某方面有进步的时候,教师恰当而及时的肯定会有效的激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幼儿觉得自己受到成人的关注,促使已有的良好习惯和技能继续得以保持和巩固。
3.一致性原则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规",也就是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应该习得的。
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1)利用墙饰发挥教育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墙饰向幼儿宣传、暗示、讲解好的习惯,孩子们在与墙饰的交互作用中加快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盥洗室布置了小朋友洗手的步骤图,提醒孩子们怎样正确洗手。自饮水机旁布置《给小汽车加油》鼓励幼儿多喝水。在活动室布置《萝卜青菜真好吃》的墻饰,向孩子们讲解蔬菜有营养,教育幼儿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言谈举止一定要注意为人师表,先正其身,才能正孩子,真正起到良好的示范意义。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孩子的学习,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所以在游戏的活动过程,会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我班有一名幼儿挑食,我们用来很多的办法都不见效。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大力水手》,我们创编了一个游戏《大力水手勇闯关》,请他当队长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到达终点,其中一个环节是一定要添加大力水手的菠菜,不然会不能到达终点。
3.利用故事、儿歌、歌曲等多种题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说儿歌等,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的特点,通过学说喜闻乐见的儿歌、欣赏经典的故事、传唱优美歌曲,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真正把良好的习惯内化到自觉行为。
4.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生活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有些幼儿在园表现非常好,能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制度,而在家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因此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与家长一起研究、探讨、沟通孩子的教养问题,如开设家校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利用家长开放日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定期召开家长会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循序渐进,坚持做家园共育,直到良好的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在幼儿的心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收获到一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年4月出版.
[2]《教育科研论文选编》1998-2002福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