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下,女性终于冲破语境,“浮出历史地表”。女性文学几与新文学同时起步,至今,“娜拉”们在出走之后一直在寻找自我。虽已扫清一些障碍,但“为人”和“为女”的矛盾始终成为女性文学建构自身的困境。陈衡哲作为新文学第一位女作家,取得了个性的独立和婚姻的自主。她之涉足文坛是女性文学不可多得的特例,亦是不可逾越的高度。
一、洛绮思们和马德夫人们
“永远不结婚”曾是陈信奉的宗旨,尤是在瓦沙时,眼见女教授老年未嫁,从事着科学研究,便以之为榜样。关于这个问题在《洛绮思的问题》(下文简称《洛》)中有清晰的描述。洛绮思与瓦德订婚分开半月后,她对瓦德表现较为冷淡,言明缘由:“女子结婚之后,情形便不同了:家务的主持,儿童的保护及教育,那一样是别人能够代劳的?”短短几言将女子婚后所面临的问题一语道破。洛绮思虽是外国女子,但她面临所有女性的问题:婚姻家庭和事业志趣的矛盾。如果历史没有造就婚后女子一心扑在家庭上,让她们抽身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受舆论和内心谴责,那么洛绮思的问题就不成问题。
瓦德们无法理解洛绮思们的问题,一方面认为洛绮思们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在心里对马德夫人们有所微词。洛绮思却没有看不起马德夫人,她直斥瓦德“不要小看了马德夫人,像她这样的女子,也是不易多得的。”诚然,洛绮思们想寻得自己的天地,不被家庭所累,但对于马德夫人们更多的是宽容与理解。这在陈衡哲的另外一篇小说《一支扣针的故事》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西克夫人对于扣针的珍视足以看出她对送扣针之人炙热的感情,但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与爱人长相厮守。西克夫人是马德夫人中的一员,为了丈夫和孩子,甚至失去了自我,最终成为典型的贤妻良母。仍看不出作者对西克太太的指责,而是对于西克太太的理解和同情。
陈衡哲强调性别差异、个体差异,坚持女性应保持“为人”和“为女”两重人格平衡的必要性。在陈那里,并不鼓励有意地抛弃女人的责任,而更多是强调对个性的满足和独立自主的权利选择。如大家存有“这样一种看法:女性的思想、性情和能力因人而异,彼此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但无论是在家庭以外追求事业,还是在家庭之内专心母职,只要能切实为社会的向前、向善发挥积极作用,就是值得敬重和赞美的。”洛绮思们渴望选择被理解,而非受谴责。
二、孤寂的“女强人”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上取得成绩,有好事者造出“女强人”“剩女”等新词。“女强人”同洛绮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疑,洛绮思(正是)表现了一种‘女强人’的方式。她选择了牺牲和忍受,为了实现自己独立的社会价值,她可以放弃自己的爱情,可以把日后的痛苦也深埋在心里,不让任何人知道。”实现自我还是奉献家庭,这个问题一直成为纠结在洛绮思似的“女强人”心头。
正如任鸿隽所述,“至于《洛》,我相信不是洛绮思个人的问题,乃是现今时代一切有教育女子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外国已经发见多久了,可是在我国尚不见有人提及。但这个问题,迟早总是要来的,总是要解决的。”陈衡哲第一次发现“做人”与“做女人”的悖论是女性在现实中和思想中遭遇到的一个真实存在的困境,是女性在探寻自我主体地位时一种真实的切肤之痛。然而,“自我”的发现过程要面临诸多困境,男性的嗤之以鼻,其他女性的隔岸观火,内心的谴责和外在的压力,让“女强人”们在每个无人的夜里,静静地体味着无尽的孤寂。
洛绮思梦醒之后,“她默自思量,假使那梦中的粗人变为瓦德,那么,那梦中的生活,将怎样的可爱呢?……她的著作——可是奇怪,从前能使她得意快乐……现在忽然变为一堆废纸,一些儿也不能引起她的兴趣来了。”年轻时的事业梦,此刻的婚姻家庭梦,两个梦到底哪个更值得追求?假如梦可以重做,她还会放弃婚姻,选择单身、选择独自追求事业吗?20世纪走到21世纪,洛绮思们始终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困境。
事业有成的陈衡哲,生活却比洛绮思幸运。任鸿隽给胡适的信中,直言陈创作《洛》是“有真经验,真诗情,也有深邃的意思”。一方面陈任东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搜集资料准备撰写《西洋史》下册;另一方面,又为复活《努力》进行活动。两方面就已费心费力,况陈身体不佳,国内时局不容乐观,偏这时再次怀孕。陈化身洛绮思面临着一个追求事业的女性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陈曾著文提出三条路:“是牺牲了自己的野心与天才,以求无负于她的家庭与儿女的”;“是牺牲了儿女与家庭,而到社会上去另作旁的事业的”;“是想同时顾全到家庭,儿女,以及女子自身的三个方面的”。显然,陈选了第三条路,因而她的内心冲突就更强烈,在《洛》中就有了“真经验”。
“洛绮思”这个形象,使我们看到20世纪初期女性在面临婚姻家庭和事业志趣时遇到的问题。但“洛绮思则显示了一种新的姿态,这就是在梦幻失落之后重新面对自己和面对现实。”对于“洛绮思”的塑造者,我们更应该看到她在家庭和事业双丰收背后的内心冲突。陈衡哲为人为师为妻为母均可以称为成功,其个人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对洛绮思的问题做出回应。
一、洛绮思们和马德夫人们
“永远不结婚”曾是陈信奉的宗旨,尤是在瓦沙时,眼见女教授老年未嫁,从事着科学研究,便以之为榜样。关于这个问题在《洛绮思的问题》(下文简称《洛》)中有清晰的描述。洛绮思与瓦德订婚分开半月后,她对瓦德表现较为冷淡,言明缘由:“女子结婚之后,情形便不同了:家务的主持,儿童的保护及教育,那一样是别人能够代劳的?”短短几言将女子婚后所面临的问题一语道破。洛绮思虽是外国女子,但她面临所有女性的问题:婚姻家庭和事业志趣的矛盾。如果历史没有造就婚后女子一心扑在家庭上,让她们抽身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受舆论和内心谴责,那么洛绮思的问题就不成问题。
瓦德们无法理解洛绮思们的问题,一方面认为洛绮思们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在心里对马德夫人们有所微词。洛绮思却没有看不起马德夫人,她直斥瓦德“不要小看了马德夫人,像她这样的女子,也是不易多得的。”诚然,洛绮思们想寻得自己的天地,不被家庭所累,但对于马德夫人们更多的是宽容与理解。这在陈衡哲的另外一篇小说《一支扣针的故事》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西克夫人对于扣针的珍视足以看出她对送扣针之人炙热的感情,但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与爱人长相厮守。西克夫人是马德夫人中的一员,为了丈夫和孩子,甚至失去了自我,最终成为典型的贤妻良母。仍看不出作者对西克太太的指责,而是对于西克太太的理解和同情。
陈衡哲强调性别差异、个体差异,坚持女性应保持“为人”和“为女”两重人格平衡的必要性。在陈那里,并不鼓励有意地抛弃女人的责任,而更多是强调对个性的满足和独立自主的权利选择。如大家存有“这样一种看法:女性的思想、性情和能力因人而异,彼此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但无论是在家庭以外追求事业,还是在家庭之内专心母职,只要能切实为社会的向前、向善发挥积极作用,就是值得敬重和赞美的。”洛绮思们渴望选择被理解,而非受谴责。
二、孤寂的“女强人”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上取得成绩,有好事者造出“女强人”“剩女”等新词。“女强人”同洛绮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疑,洛绮思(正是)表现了一种‘女强人’的方式。她选择了牺牲和忍受,为了实现自己独立的社会价值,她可以放弃自己的爱情,可以把日后的痛苦也深埋在心里,不让任何人知道。”实现自我还是奉献家庭,这个问题一直成为纠结在洛绮思似的“女强人”心头。
正如任鸿隽所述,“至于《洛》,我相信不是洛绮思个人的问题,乃是现今时代一切有教育女子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外国已经发见多久了,可是在我国尚不见有人提及。但这个问题,迟早总是要来的,总是要解决的。”陈衡哲第一次发现“做人”与“做女人”的悖论是女性在现实中和思想中遭遇到的一个真实存在的困境,是女性在探寻自我主体地位时一种真实的切肤之痛。然而,“自我”的发现过程要面临诸多困境,男性的嗤之以鼻,其他女性的隔岸观火,内心的谴责和外在的压力,让“女强人”们在每个无人的夜里,静静地体味着无尽的孤寂。
洛绮思梦醒之后,“她默自思量,假使那梦中的粗人变为瓦德,那么,那梦中的生活,将怎样的可爱呢?……她的著作——可是奇怪,从前能使她得意快乐……现在忽然变为一堆废纸,一些儿也不能引起她的兴趣来了。”年轻时的事业梦,此刻的婚姻家庭梦,两个梦到底哪个更值得追求?假如梦可以重做,她还会放弃婚姻,选择单身、选择独自追求事业吗?20世纪走到21世纪,洛绮思们始终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困境。
事业有成的陈衡哲,生活却比洛绮思幸运。任鸿隽给胡适的信中,直言陈创作《洛》是“有真经验,真诗情,也有深邃的意思”。一方面陈任东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搜集资料准备撰写《西洋史》下册;另一方面,又为复活《努力》进行活动。两方面就已费心费力,况陈身体不佳,国内时局不容乐观,偏这时再次怀孕。陈化身洛绮思面临着一个追求事业的女性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陈曾著文提出三条路:“是牺牲了自己的野心与天才,以求无负于她的家庭与儿女的”;“是牺牲了儿女与家庭,而到社会上去另作旁的事业的”;“是想同时顾全到家庭,儿女,以及女子自身的三个方面的”。显然,陈选了第三条路,因而她的内心冲突就更强烈,在《洛》中就有了“真经验”。
“洛绮思”这个形象,使我们看到20世纪初期女性在面临婚姻家庭和事业志趣时遇到的问题。但“洛绮思则显示了一种新的姿态,这就是在梦幻失落之后重新面对自己和面对现实。”对于“洛绮思”的塑造者,我们更应该看到她在家庭和事业双丰收背后的内心冲突。陈衡哲为人为师为妻为母均可以称为成功,其个人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对洛绮思的问题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