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建构相关论文
乔纳森·卡勒的《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作为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研究文学是什么这一重要问题时,在文学的界定特征、文学的功能方面......
从《汉书》到《后汉书》,是昭君故事要素体系不断丰富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她从和亲宫女定型为"昭君怨"形象的过程.此过程是在汉魏六......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解放区文学研究。这里的所谓“历史”,主要包括客观形态的历史和观念形态的历史,其中历史的观念处于核心的......
在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下,女性终于冲破语境,“浮出历史地表”。女性文学几与新文学同时起步,至今,“娜拉”们在出走之后一直在寻找自我。......
鲁迅以文学的方式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奉献了深刻的精神与文学遗产。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现代转型,他始终致力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中出现了许多种重写的实践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次:一次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重写文学史";......
传统的中国文学建构着“文学父权”神话,这在新中国成立后似乎不存在了。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几乎一夜之间吹散了几千年形成的“文学父......
作为一种话语表意的实践活动,文学是建构民族认同的一种重要手段。民族作家文学中民族认同的现象特点突出。阿来小说《格萨尔王》......
摘 要: 阿房宫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室,在秦末毁于项羽大军的战火,让今人唏嘘不已。但是在近期的考古发现中却得到了完......
自晚清以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成为国人的基本诉求,在作品中再造现代中国形象成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在1940年代(1937—1949)战时地......
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一直持有情性为一体的自我特征,而当代知识分子在资本利益的冲击下,该怎样从文化、思想的立场上来应对这场激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学在中国文学创作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升。东北城市在文学地图中的形象越来越丰富,异域文化、地域......
唐曾孝先生的《金鸡梦》记录了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流露出无可置疑的亲身体验所带来的真诚朴实,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前言易文(1920-1978),原名杨彦岐,1949年从上海到香港定居,从事报纸编辑、小说创作等工作。他于1955年正式加入国泰影片发行公......
自文化诞生以来,人对自身的认识与塑造便从未中断。在西方社会,如果说古希腊时期被看作是神具有人性、人具有神性及总体性的“黄金......
吴翔宇《鲁迅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与嬗变》一书,在鲁迅研究中独辟蹊径,从时间角度考察鲁迅文学创作的本质,探究其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揭......
<正>近年来,张爱玲遗作陆续整理面世,大众阅读视野中张爱玲相关读物层出不穷,转向学术领域,张爱玲研究则逐渐从"发现"的水流激荡转......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文言文的学习,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在中小学课堂开展文言文教学,几......
虞姬虽从《史记·项羽本纪》中诞生,却成长于历代文人之手。是他们从垓下出发,向前为虞姬补写了清楚的家世,向后为虞姬构想了死后......
文学作为一种话语表意的实践活动,是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徐则臣作为70后代表作家,在小说中一直发出“我是谁?”的精神追问,他......
寻根文学作家确立了表现民族文化内涵和建构民族文学特色的目标后,他们又在思考着运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目标的问题。尽管目标是共同的......
面与线:建构俄罗斯文学史的框架──兼与汪介之同志商榷刘亚丁20世纪俄罗斯文学渐渐成了历史,一群中国的热心的学者正为叙述它而殚精竭......
<正>作家之责实为艰巨。明言之,作家不能为今日创造历史的人服务,他必须为受制于历史的人服务。——卡缪(Albert Camus)《一九五七......
本文旨在分析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这本小说中对由早期美国作家,诗人建构的美国民族特性的颠覆与重建。......
<正>伴随着莫言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莫言创作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莫言创作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文章更多散见于......
<正>一、在他乡书写上海在吴正(生于1948年)的短篇小说集《后窗》面市的一个月前,亦即2008年12月22日,山东文艺出版社为新书造势,......
文学是在现实中用现实语言来捕捉、固定、整理、强化审美状态——感受、体验、品味、浮想联翩的一种活动,它竭力展现人心灵中感悟......
晋江籍菲华作家的代际出现与菲华新文学的产生、发展与兴盛同步,在菲华新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们领导......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用不可抗拒的技术力量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转型,又约束和限定了这一转型的内涵,为汉语文学的历史......
以取"象"为原点的中国传统非理性思维在现代文学创作过程中与西方以"意志"为基点的现代非理性思维发生交汇与对接,所形成的独具优势的......
文学承载的历史,折射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认知。"慰安妇"群体作为特殊的历史存在,既是个人和民族受害的证据,也是全人类集体记忆的......
昭君出塞的故事常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类文学活动与历史构筑的紧密联系下,昭君故里成为富有历史文化意义......
“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就本意而言指的是民族文化自身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它“关涉到‘我是谁’、‘我走向何方’、‘我有什么......
作为当下中国故乡意象的重要构成元素,当代乡村小说以文学的方式,重建了人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诗情画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