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资源与素材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古诗词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推动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品质,使学生获得参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素材 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71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收集、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感于此,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古诗词作为教学素材,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恰当使用古诗词有利于提升、推动学生的思想觉悟
文化生活的教学要把握思想性,因为它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学习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文化教育课程,尤其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化生活的教学要突出课程的思想性与文化价值,围绕高中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逐步展开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能力训练。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精神内涵。“诗言志,歌永言。”(选自《尚书·尧典》)“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选自《论语·阳货》)阅读古诗词,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贤人君子高尚的道德情操,仁人志士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文贤哲人深刻精辟的人生思考。例如在教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时,笔者选用了李白的诗《行路难》。
这首诗写于诗人功业未成,被迫离开长安之时。作者找不到出路,内心痛苦,但又倔强自信,不因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全诗感情激荡,起伏多端。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激越高亢,唱出了自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该诗词,分小组探究、分析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价值导向,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不折不挠的精神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进而更深切地感受到“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恰当使用古诗词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参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文化生活的教学注重以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情景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和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隽永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词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然是必要的,又是必需的。例如,在教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古诗词,有利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以《诗经》为例,很多成语来源于它,如辗转反侧(《关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忧心忡忡(《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万寿无疆(《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语义的变化;或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从中体味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
二、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恰当使用古诗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钟启泉曾经指出,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选择不同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他们自己整理的爱国诗人的诗作。有的朗读屈原的《离骚》,有的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有的朗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朗读的学生满怀激情,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人们真挚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热情。课后,布置学生分组整理爱国主义诗词,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或板报展等,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恰当而合理地运用古诗词作为教学资源、素材,对开展高中文化生活的教学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中的许多工作,如素材的搜集与整理,课件的制作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课前课后对学生活动作业的要求等,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素材 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71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收集、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感于此,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古诗词作为教学素材,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恰当使用古诗词有利于提升、推动学生的思想觉悟
文化生活的教学要把握思想性,因为它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学习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文化教育课程,尤其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化生活的教学要突出课程的思想性与文化价值,围绕高中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逐步展开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能力训练。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精神内涵。“诗言志,歌永言。”(选自《尚书·尧典》)“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选自《论语·阳货》)阅读古诗词,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贤人君子高尚的道德情操,仁人志士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文贤哲人深刻精辟的人生思考。例如在教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时,笔者选用了李白的诗《行路难》。
这首诗写于诗人功业未成,被迫离开长安之时。作者找不到出路,内心痛苦,但又倔强自信,不因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全诗感情激荡,起伏多端。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激越高亢,唱出了自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该诗词,分小组探究、分析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价值导向,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不折不挠的精神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进而更深切地感受到“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恰当使用古诗词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参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文化生活的教学注重以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情景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和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隽永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词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然是必要的,又是必需的。例如,在教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古诗词,有利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以《诗经》为例,很多成语来源于它,如辗转反侧(《关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忧心忡忡(《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万寿无疆(《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语义的变化;或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从中体味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
二、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恰当使用古诗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钟启泉曾经指出,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选择不同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他们自己整理的爱国诗人的诗作。有的朗读屈原的《离骚》,有的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有的朗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朗读的学生满怀激情,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人们真挚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热情。课后,布置学生分组整理爱国主义诗词,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或板报展等,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恰当而合理地运用古诗词作为教学资源、素材,对开展高中文化生活的教学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中的许多工作,如素材的搜集与整理,课件的制作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课前课后对学生活动作业的要求等,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