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中华职教社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总结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出席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获奖选手和单位表示衷心祝贺,向具体承办颁奖典礼活动的单位以及长期以来支持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有关单位表示诚挚谢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文明风采”活动的成绩和经验
2004年,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首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到今年已连续举办10届。10年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规格不断提升,学生参赛规模不断增长,作品质量不断提高,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加强中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了“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的良好局面。今年参赛学校达到2800多所,参与学生120多万。这项活动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如此受到普遍欢迎,得益于:
一是导向正确。10年来,竞赛活动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步伐,突出德育内核,活动主题都紧密联系中央和部党组对职业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要求,赛项内容和形式都力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二是特色明显。10年来,竞赛活动始终围绕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突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理念,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参与的平台,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三是勇于创新。10年来,竞赛活动坚持赛后认真总结并组织座谈交流,根据“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激励”的原则适时调整赛项和组织形式。特别是今年既严格按照“八项规定”要求节俭办赛,又充分发挥省级作用扩大影响,值得肯定。
四是形成合力。10年来,竞赛活动一直得到有关部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把集中竞赛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相结合,竞赛活动成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载体。
实践证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时代感强,为广大中职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提高素养的舞台,彰显了职业教育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独特魅力,树立了职教特色的德育活动品牌。正像老师们所说的:“竞赛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的一次精神聚会,也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师生风采的一次大检阅。”
二、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关键会议,改革是会议的主题。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职业教育必须抓住六个重要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战略地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两个看似矛盾但又本质关联的现象:一是青年就业形势严峻。目前全球15-24岁青年失业者达到7340万,失业率达12.6%,其中欧盟国家达23.5%。二是技术工人短缺日益突出。造成这两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对我国来说,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个战略任务,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二是注重体现类型特点。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就业导向,逐步确立了自身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是具体体现,2011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立足类型特点办学,是我们的重要经验和必须坚持的方向。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进一步促进“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是科学设定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既要着眼于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又要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要围绕产业发展要求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路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我们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德国、瑞士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的合力。
五是深入推进关键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中,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重点内容。要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加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在高等教育阶段,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同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人们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
六是积极拓展服务面向。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整合自身的工作平台和资源库,对职业院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方面,很多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服务行业企业职工培训需求,为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作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
目前,教育部正在按照中央指示,积极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准备印发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我们要按照中央和部党组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特别是深刻领会三中全会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论述,贯彻落实好中央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德育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有机融合、共同育人,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是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德育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把德育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和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二是不断强化核心价值引领这一育人导向。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切实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要把德育课作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着力点。教育部将组织力量修订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大纲和规划教材,把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渗透到课程大纲和教材中。各地各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按照规定开齐开足德育课,配好师资,按规定选用教材,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美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代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不是简单的培养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要充分认识美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力量,持之以恒做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使得职业院校真正成为文化高地。
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以民族传统节日、历史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坚持把艺术课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不能以任何理由被挤占。继续用好《百首古诗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幅名画赏析》等教材,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文化经典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是挖掘专业课程和活动的美育功能。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渗透美育内容,更好地发挥美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特殊功能。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设人文素养讲座、竞赛,组织各种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扩大艺术教育活动的受益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四是推进校企文化结合。吸收优秀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使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学校建筑等要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彰显职教氛围,体现教育性、审美性、人性化特点。
(三)创新有效形式,建立实践育人活动育人长效机制。
学做结合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职业学校在校生多数都处于青春期,身心还不够成熟。他们有志向、有朝气,朴实勤奋,吃苦耐劳,但心理较敏感、易自卑、成长困惑较多、逆反心理较强。必须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作用,推进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一是创新活动载体。要充分利用开学典礼、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常态化。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要做好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密切关注网上动态,杜绝不良信息传播,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近年来,以“文明风采”竞赛为代表的德育品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支持的政策举措。提升活动规格,扩大初赛的覆盖面、参与面,吸收更多的部门和行业参与进来。优化项目设置,进一步提高竞赛获奖作品的水平。优化评审程序和标准,提高全国决赛的影响力和奖项的含金量。加大宣传推广,使相关德育实践活动成为放大职教好声音、传递职教正能量、代表职教形象的品牌活动。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校围绕中国梦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节粮、节水、节电”教育等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要把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长期任务,加强顶层设计,与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主题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四)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制度。
近年来,各地各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的德育网络初步形成,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现了从“参照做”到“专门抓”的重要转变。但也要看到,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仍是薄弱环节,必须不断改革完善德育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修订。要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领导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抓紧修订,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大纲正式颁布实施后,各地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认真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党的建设。健全职业院校党的组织,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职业院校把党建和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要按照立德树人工程要求,统筹大中小学德育,加强部门沟通,明确工作职责,避免工作缺位。要充分发挥各地文明办、共青团、关工委、有关学会协会等的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深入系统研究德育工作。
同志们,德育工作涉及面宽、影响力大,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关系到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进职业教育德育改革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
今天,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中华职教社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总结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出席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获奖选手和单位表示衷心祝贺,向具体承办颁奖典礼活动的单位以及长期以来支持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有关单位表示诚挚谢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文明风采”活动的成绩和经验
2004年,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首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到今年已连续举办10届。10年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规格不断提升,学生参赛规模不断增长,作品质量不断提高,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加强中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了“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的良好局面。今年参赛学校达到2800多所,参与学生120多万。这项活动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如此受到普遍欢迎,得益于:
一是导向正确。10年来,竞赛活动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步伐,突出德育内核,活动主题都紧密联系中央和部党组对职业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要求,赛项内容和形式都力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二是特色明显。10年来,竞赛活动始终围绕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突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理念,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参与的平台,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三是勇于创新。10年来,竞赛活动坚持赛后认真总结并组织座谈交流,根据“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激励”的原则适时调整赛项和组织形式。特别是今年既严格按照“八项规定”要求节俭办赛,又充分发挥省级作用扩大影响,值得肯定。
四是形成合力。10年来,竞赛活动一直得到有关部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把集中竞赛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相结合,竞赛活动成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载体。
实践证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时代感强,为广大中职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提高素养的舞台,彰显了职业教育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独特魅力,树立了职教特色的德育活动品牌。正像老师们所说的:“竞赛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的一次精神聚会,也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师生风采的一次大检阅。”
二、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关键会议,改革是会议的主题。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职业教育必须抓住六个重要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战略地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两个看似矛盾但又本质关联的现象:一是青年就业形势严峻。目前全球15-24岁青年失业者达到7340万,失业率达12.6%,其中欧盟国家达23.5%。二是技术工人短缺日益突出。造成这两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对我国来说,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个战略任务,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二是注重体现类型特点。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就业导向,逐步确立了自身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是具体体现,2011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立足类型特点办学,是我们的重要经验和必须坚持的方向。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进一步促进“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是科学设定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既要着眼于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又要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要围绕产业发展要求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路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我们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与德国、瑞士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的合力。
五是深入推进关键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中,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重点内容。要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加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在高等教育阶段,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同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人们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
六是积极拓展服务面向。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整合自身的工作平台和资源库,对职业院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方面,很多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服务行业企业职工培训需求,为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作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
目前,教育部正在按照中央指示,积极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准备印发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我们要按照中央和部党组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特别是深刻领会三中全会对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论述,贯彻落实好中央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德育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有机融合、共同育人,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是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德育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把德育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和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二是不断强化核心价值引领这一育人导向。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切实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要把德育课作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着力点。教育部将组织力量修订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大纲和规划教材,把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渗透到课程大纲和教材中。各地各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按照规定开齐开足德育课,配好师资,按规定选用教材,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美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代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不是简单的培养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要充分认识美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力量,持之以恒做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使得职业院校真正成为文化高地。
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以民族传统节日、历史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坚持把艺术课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不能以任何理由被挤占。继续用好《百首古诗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幅名画赏析》等教材,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文化经典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是挖掘专业课程和活动的美育功能。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渗透美育内容,更好地发挥美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特殊功能。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设人文素养讲座、竞赛,组织各种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扩大艺术教育活动的受益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四是推进校企文化结合。吸收优秀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使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学校建筑等要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彰显职教氛围,体现教育性、审美性、人性化特点。
(三)创新有效形式,建立实践育人活动育人长效机制。
学做结合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职业学校在校生多数都处于青春期,身心还不够成熟。他们有志向、有朝气,朴实勤奋,吃苦耐劳,但心理较敏感、易自卑、成长困惑较多、逆反心理较强。必须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作用,推进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一是创新活动载体。要充分利用开学典礼、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常态化。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要做好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密切关注网上动态,杜绝不良信息传播,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近年来,以“文明风采”竞赛为代表的德育品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支持的政策举措。提升活动规格,扩大初赛的覆盖面、参与面,吸收更多的部门和行业参与进来。优化项目设置,进一步提高竞赛获奖作品的水平。优化评审程序和标准,提高全国决赛的影响力和奖项的含金量。加大宣传推广,使相关德育实践活动成为放大职教好声音、传递职教正能量、代表职教形象的品牌活动。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校围绕中国梦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节粮、节水、节电”教育等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要把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长期任务,加强顶层设计,与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主题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四)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制度。
近年来,各地各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的德育网络初步形成,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现了从“参照做”到“专门抓”的重要转变。但也要看到,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仍是薄弱环节,必须不断改革完善德育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修订。要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领导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抓紧修订,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大纲正式颁布实施后,各地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认真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党的建设。健全职业院校党的组织,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职业院校把党建和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要按照立德树人工程要求,统筹大中小学德育,加强部门沟通,明确工作职责,避免工作缺位。要充分发挥各地文明办、共青团、关工委、有关学会协会等的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深入系统研究德育工作。
同志们,德育工作涉及面宽、影响力大,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关系到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进职业教育德育改革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