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体验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身心感受,能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符合病患世纪需求的护理,能够有助于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综合技能。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护理专业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多角色扮演
目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在适应当前护理专业的培训方向,教学资源紧缺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学生的动手机会逐渐减少。由此,为了培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材料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护理学专业年龄在18-22岁之间的学生分为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所有学生都为护理专业的女生,平均年龄在(18.49±1.78)岁,学习时间为3年。
2.方法
对照组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讲授《护理学基础》相关知识的实验要点,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模式,并按照常规教学方法进行示教。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回示评价。
实验组学生采用多角色扮演教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试验组60名学生分成各由5名学生组成的12个小组,两位学生扮演患者家属、一位学生扮演护士长、一位学生扮演病人、一位学生扮演护士。①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任课教师要对本次《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安全护理与卧位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及意義进行介绍;并概况每次角色扮演的操作过程和相关要求。②操作过程:扮演病患的学生要表现出非常痛苦的表情,需要躺在床上,并伴有痛苦性的呻吟声,而扮演家属的同学要在一旁安慰和开导病患。此时,扮演护士的学生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相关操作,护士长则在旁边对护士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扮演护士的学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护理,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情发展状况,并就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
3.教师点评
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细致地点评;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向大家讲述,并且教师要提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对所有学生的表现要进行总结和整理,给出解决和改进方法。
二、结果
在角色扮演实验课后,为了了解学生对该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共收回有效问卷为120份。内容包括专业思想、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技巧等。
1.试验组和对照组调查问卷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记忆效果分别为3.85±0.34、2.54±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性认识分别为3.90±0.23、2.20±0.1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别为3.78±0.21、2.42±0.6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积极性分别为3.68±0.05、2.45±0.1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沟通能力分别为2.89±0.45、2.34±0.18;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业思想分别为:3.45±0.24、2.23±0.16;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兴趣分别为3.90±0.34、3.23±0.43。由此可见,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显著,在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思想等方面,实验组学生优于对照组学生。
2.实验组与对照组操作考试的成绩分析
实验组操作成绩得分为89.78±0.54,对照组操作成绩得分为83.67±0.78,由此可見,角色扮演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操作中,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中,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上,对于知识理解和具体操作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学生具有疲劳和厌烦的情绪,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讲解的位置上。而角色扮演法,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角色扮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能够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断地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1)能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理技术细节比较繁琐,操作步骤多,多角色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单一的技能练习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验课前提出病例中病人现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和解决。如:在护理卧床病人时,学生会充分考虑病人坠床或病情变化的情况,能够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询问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状等,促进了学生主动提出、分析、问题。
(2)提升与人沟通能力。多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能够改变学生“哑巴”练习现状,无论扮演护士、病人还是家属,都能激发学生主动去说、去演,使学生从切身感受去理解,并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护理口腔病人时,学生会及时提出棉球的水是否拧干、止血钳尖端是否会伤到病人口腔黏膜等问题,从而会更多滴关注病人感受、反思这些问题,进而去多询问、多沟通。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角色扮演的方法的运用,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每项操作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操作过程,自己导演,设计台词和流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操作兴趣。
(4)能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多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学生是一个团体,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为了提升整组表演水平,所有学生能够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琳.角色扮演结合同伴评价用于助产学教学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04)
[2]石虹,朱文青,林瑾仪,戴江萍,白浩鸣,严梅华,徐蓓莉,沈锡中.角色扮演对提高医学生问诊技能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
林琳(1989—),女,汉族,四川省三台县人,大学本科,助教职称,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多角色扮演
目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在适应当前护理专业的培训方向,教学资源紧缺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学生的动手机会逐渐减少。由此,为了培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材料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护理学专业年龄在18-22岁之间的学生分为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所有学生都为护理专业的女生,平均年龄在(18.49±1.78)岁,学习时间为3年。
2.方法
对照组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讲授《护理学基础》相关知识的实验要点,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模式,并按照常规教学方法进行示教。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回示评价。
实验组学生采用多角色扮演教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试验组60名学生分成各由5名学生组成的12个小组,两位学生扮演患者家属、一位学生扮演护士长、一位学生扮演病人、一位学生扮演护士。①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任课教师要对本次《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安全护理与卧位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及意義进行介绍;并概况每次角色扮演的操作过程和相关要求。②操作过程:扮演病患的学生要表现出非常痛苦的表情,需要躺在床上,并伴有痛苦性的呻吟声,而扮演家属的同学要在一旁安慰和开导病患。此时,扮演护士的学生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相关操作,护士长则在旁边对护士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扮演护士的学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护理,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情发展状况,并就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
3.教师点评
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细致地点评;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向大家讲述,并且教师要提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对所有学生的表现要进行总结和整理,给出解决和改进方法。
二、结果
在角色扮演实验课后,为了了解学生对该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共收回有效问卷为120份。内容包括专业思想、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技巧等。
1.试验组和对照组调查问卷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记忆效果分别为3.85±0.34、2.54±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性认识分别为3.90±0.23、2.20±0.1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别为3.78±0.21、2.42±0.6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积极性分别为3.68±0.05、2.45±0.1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沟通能力分别为2.89±0.45、2.34±0.18;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业思想分别为:3.45±0.24、2.23±0.16;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兴趣分别为3.90±0.34、3.23±0.43。由此可见,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显著,在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思想等方面,实验组学生优于对照组学生。
2.实验组与对照组操作考试的成绩分析
实验组操作成绩得分为89.78±0.54,对照组操作成绩得分为83.67±0.78,由此可見,角色扮演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操作中,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中,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上,对于知识理解和具体操作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学生具有疲劳和厌烦的情绪,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讲解的位置上。而角色扮演法,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角色扮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能够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断地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1)能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理技术细节比较繁琐,操作步骤多,多角色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单一的技能练习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验课前提出病例中病人现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和解决。如:在护理卧床病人时,学生会充分考虑病人坠床或病情变化的情况,能够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询问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状等,促进了学生主动提出、分析、问题。
(2)提升与人沟通能力。多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能够改变学生“哑巴”练习现状,无论扮演护士、病人还是家属,都能激发学生主动去说、去演,使学生从切身感受去理解,并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护理口腔病人时,学生会及时提出棉球的水是否拧干、止血钳尖端是否会伤到病人口腔黏膜等问题,从而会更多滴关注病人感受、反思这些问题,进而去多询问、多沟通。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角色扮演的方法的运用,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每项操作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操作过程,自己导演,设计台词和流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操作兴趣。
(4)能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多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学生是一个团体,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为了提升整组表演水平,所有学生能够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琳.角色扮演结合同伴评价用于助产学教学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04)
[2]石虹,朱文青,林瑾仪,戴江萍,白浩鸣,严梅华,徐蓓莉,沈锡中.角色扮演对提高医学生问诊技能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
林琳(1989—),女,汉族,四川省三台县人,大学本科,助教职称,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