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运输组织和通过能力上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由于在使用中的道岔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多,如果日常养护维修跟不上,极易造成道岔故障或事故,影响铁路运输效率,甚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道岔;铁路轨道;病害处理
1 管内道岔工电结合部存在的常见问题
(1)尖轨滑床板空吊病害。
(2)尖轨整体走行不完全同步、尖轨与基本轨竖切部分离缝造成尖轨反弹病害。
(3)尖轨、基本轨、辙叉绝缘接头肥边和掉块病害。
(4)道岔爬行病害。
(5)道岔结构旷量造成道岔转换、锁闭困难,缺口变化大病害。
2 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2.1 尖轨滑床板空吊病害
道岔尖轨在转换过程中尖轨底部应与滑床板紧密接触不磨卡并油润。由于列车运行对钢轨的冲击造成轨道不平顺,日常整修不及时到位造成尖轨与滑床板之间存在离缝,导致道岔在转换过程中不平稳,转换助力增大或尖轨颤动情况,造成监测机道岔动作曲线或高或低不平稳。电务工区必须定期调阅道岔监测曲线及时发现转化不良的情况,工务和电务工区必须定期组织联合巡视检查,对存在吊空的道岔进行捣固调整联合整治,保证滑床板空吊不超过2块以上,尖轨轨底与滑床板之间离缝小于2 mm(外锁闭尖轨尖端四块滑床板大于1 mm),道岔转换曲线正常。(附图)
2.2 尖轨整体走行不完全同步、尖轨与基本轨竖切部分离缝造成尖轨反弹病害
由于道岔杆件、联接零配件安装不标准导致尖轨与基本轨间的顶铁顶死或离缝过大,多牵引点道岔各点开程和密贴压力调整不合适等原因,造成尖轨整体走行不完全同步和尖轨反弹病害。要克服尖轨反弹,首先要检查尖轨反弹力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要顺着尖轨查看什么地方造成尖轨卡阻,只要找到吃力点,针对吃力点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加以处理。一是尖轨安装是否正确,直尖轨与曲尖轨有无上反,测量第二牵引点处量尖轨厚度的方法确认,直尖轨31 mm、曲尖轨28 mm,9#道岔除外,因9#道岔曲尖轨和直尖轨厚度一样,如果安装上反就会造成尖轨反弹现象。二是检查尖轨根部工务扣件下部的调整块是否安装错误,扣件下面的调整块分7 mm~13 mm不同,靠近尖轨内侧(中心线)方向的调整块应该采用是13 mm厚的、在尖轨靠近连接基本轨间的调整块应该采用为7 mm调整块,如果调整块上反就会造成尖轨根部别劲,使尖轨反弹现象发生。三是密贴侧尖轨与基本轨间的顶铁顶死,在工区日常检修调整中,特别是调整副机密贴时外锁闭道岔副机锁钩过紧且尖轨与基本轨间离缝超过2 mm标准,当副机密贴离缝时,调整人员往往只注意密贴调整,不注重考虑尖轨与基本轨顶铁顶死问题,密贴调好了,但给尖轨在转换中埋下了道岔不解锁或不锁闭的故障隐患,所有我们在进行副机密贴调整前一定要检查顶铁是否存在顶死现象,如果有,调整时要首先将顶铁拆掉后进行密贴调整,道岔密贴调整好后再安装顶铁,顶铁距尖轨离缝不大于1 mm标准,这样就避免道岔由于调整后造成道岔尖轨反弹解锁和锁闭困难现象发生,消除道岔故障隐患。四是在电务工区日常检修工作中道岔密贴调整,一定要适度,必须要在主机、副机间夹2/4/6 mm标准试用板进行试验,以保证道岔在密贴状态下尖轨的松紧度适当,调整密贴过紧也是造成道岔尖轨反弹的原因之一,因为尖轨与基本轨夹“主机2 mm、副机4 mm”试验板锁闭,是防止道岔调整过紧不解锁造成道岔故障隐患重要手段,而在尖轨与基本轨夹“主机4 mm、副机6 mm”是道岔防止不密贴造成设备事故的重要手段,所以检修人员必须明确:道岔夹2/4/6 mm试验板的意义。(附图)
2.3 尖轨、基本轨、辙叉绝缘接头肥边和掉块病害
尖轨、基本轨存在肥边和掉块病害,直接影响道岔的密贴,检查人员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联系工务打磨处理,在工务打磨处理后,要及时进行道岔密贴、缺口的调整试验,防止由于尖轨肥边处理完后造成道岔转换不到位或者道岔缺口不良故障发生。绝缘肥边也是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的主要因素,在设备日常巡视、检查中要重点检查绝缘接头轨缝肥边、绝缘钢轨侧磨肥边、绝缘扣件顶鱼尾板等情况,消灭轨道电路短路故障发生。(附图)
2.4 道岔爬行的病害
道岔由于所处的坡道、列车进出站的制动、上下行方向通过列车数量、联接零配件失效等情况,导致道岔两根尖轨不均匀爬行,尖轨尖产生相错,引起尖轨小框架变形后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离缝)、尖轨尖翘头等问题,造成道岔
转动不到位、不落槽、尖轨跳动等病害。(例如白音库伦站25/27#、 47#、32#、46#道岔)现场工区(工务、电务)处理很困难。 工电维修车间定期开展道岔工电联合检查,重点对道岔转辙各部分尺寸的检查,发现尖轨爬行及时调整尖轨相错量,并对联接零配件紧固。用特制防爬器卡阻尖轨与枕木固定的方法处理,这样一来尖轨就不容易往前窜动,尖轨爬行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或把外轨超高和轨距调至接近于标准的上限,使车轮轴距和轨距增大,当列车通过时减少对外轨单侧冲击力。(附图)
2.5 道岔结构旷量造成道岔转换、锁闭困难,缺口变化大病害
由于道岔部位弹条固定件处有间隙、各部连接螺栓松动、杆件连接销旷动等原因造成道岔密贴、缺口变化或道岔故障的发生。首先弹条固定件处要检查它的“三道缝”,即:基本轨底部内边缘与滑床板凹槽紧密接触、轨速卡子下颚部与基本轨下肩部紧密接触、轨速卡子上颚部与轨头上颚部紧密接触,同时还要检查基本轨外边工务扣件下部的调整块是否与钢轨底部撑紧。上述几个部位密贴都是防止基本轨横移的重要部位,尖轨前部、中部加装轨距杆也是保证基本轨整体横移的重要手段,日常要加强对这些部位的整治。其次,杆件连接销旷动,杆件旷动大于标准1 mm以上时,直接影响道岔密贴、缺口的调整,这是工电结合部整治的重点,也是整治工作的难点,这就要求工务、电务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处理。工務专业方面工务内锁闭道岔方钢销子目前采用的是24 mm轴销,在运用多年后就会产生旷动,在工电联整中更换销子也起不到消除旷动的目的,原因销子孔已经不在是24 mm了,就需要与工务协商只有将销子进行定制加工成24.5 mm的销子,进行消除旷动处理,或者要求工务更换为销子螺栓加以固定的方法处理。电务专业方面电务杆件销子旷动,目前电务杆件都已经采用销子螺丝固定,但是由于销子螺丝杆丝扣不够也会造成杆件紧不死旷动,在道岔整治中,需要在固定螺丝下部加一个大于螺丝杆的平垫圈处理,或者更换“自锁闭螺丝”的方法固定。(附图) 3 整治的相关标准和注意事项
3.1 工务方面
严格落实工务线路设备检查维护的检查周期规定的同时,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安排能够胜任的人员加强重点地段的检查频次,发现几何尺寸不良,及时纳入维修天窗或临时天窗进行整修,检查过程中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按照《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2.2条中表6.2.2规定执行。(80 km/h 3.2 电务方面
一是道岔密贴调整应符合标准:一动2 mm落锁、4 mm不落锁,二动4 mm落锁、6 mm不落锁,密贴调整过紧会导致道岔不能解锁,调整过松会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二是道岔开程及动程应符合标准:ZD6-D型转辙机动作杆动程165±20 mm、表示杆动程135 mm~185 mm,ZD6-E型转辙机动作杆动程190±20 mm、表示杆动程140 mm~190 mm,ZD6-J型转辙机动作杆动程165±20 mm、表示杆动程50 mm~130 mm;ZYJ7型转辙机一动动程220±2 mm,二动动程220±2 mm;开程一动160±3 mm、二动开程75±3 mm,定反位侧开程相差不超过3 mm。三是摩擦电流ZD6-D 型转辙机2.3 A~2.9 A、ZD6-E/J型转辙机2.0 A~2.5 A。ZYJ7型转辙机溢流压力12.5 MPa~14 MPa。四是道岔安装应方正,电液道岔两水泥枕中心距离应为650 mm,锁框中心距尖端灰枕中心350 mm,距后灰枕中心300 mm;尖轨、心轨、基本轨的爬行、串动量不超过20 mm,限位鐵两边应有间隙,尖轨、心轨、基本轨的爬行、串动不得影响道岔方正,造成杆件别劲、磨卡及外锁闭锁闭框调整孔无调整间隙。
※以上为各型号道岔技术标准调整范围,调整至上、下限间靠近边缘数值都有可能造成结合部其他部位“容错率低”,采取调整至合格范围内的中间值,以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4 结束语
针对管内设备情况,为了道岔设备可靠运行,本着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的预防能力和提升结合处理病害方式方法两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精准查找道岔病害形成和处置方式不当等主要因素,从而解决惯性的、不能彻底整治的各类结合部道岔常见病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景新.探究加强道岔病害整治提高检修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8):130-131.
关键词:道岔;铁路轨道;病害处理
1 管内道岔工电结合部存在的常见问题
(1)尖轨滑床板空吊病害。
(2)尖轨整体走行不完全同步、尖轨与基本轨竖切部分离缝造成尖轨反弹病害。
(3)尖轨、基本轨、辙叉绝缘接头肥边和掉块病害。
(4)道岔爬行病害。
(5)道岔结构旷量造成道岔转换、锁闭困难,缺口变化大病害。
2 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2.1 尖轨滑床板空吊病害
道岔尖轨在转换过程中尖轨底部应与滑床板紧密接触不磨卡并油润。由于列车运行对钢轨的冲击造成轨道不平顺,日常整修不及时到位造成尖轨与滑床板之间存在离缝,导致道岔在转换过程中不平稳,转换助力增大或尖轨颤动情况,造成监测机道岔动作曲线或高或低不平稳。电务工区必须定期调阅道岔监测曲线及时发现转化不良的情况,工务和电务工区必须定期组织联合巡视检查,对存在吊空的道岔进行捣固调整联合整治,保证滑床板空吊不超过2块以上,尖轨轨底与滑床板之间离缝小于2 mm(外锁闭尖轨尖端四块滑床板大于1 mm),道岔转换曲线正常。(附图)
2.2 尖轨整体走行不完全同步、尖轨与基本轨竖切部分离缝造成尖轨反弹病害
由于道岔杆件、联接零配件安装不标准导致尖轨与基本轨间的顶铁顶死或离缝过大,多牵引点道岔各点开程和密贴压力调整不合适等原因,造成尖轨整体走行不完全同步和尖轨反弹病害。要克服尖轨反弹,首先要检查尖轨反弹力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要顺着尖轨查看什么地方造成尖轨卡阻,只要找到吃力点,针对吃力点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加以处理。一是尖轨安装是否正确,直尖轨与曲尖轨有无上反,测量第二牵引点处量尖轨厚度的方法确认,直尖轨31 mm、曲尖轨28 mm,9#道岔除外,因9#道岔曲尖轨和直尖轨厚度一样,如果安装上反就会造成尖轨反弹现象。二是检查尖轨根部工务扣件下部的调整块是否安装错误,扣件下面的调整块分7 mm~13 mm不同,靠近尖轨内侧(中心线)方向的调整块应该采用是13 mm厚的、在尖轨靠近连接基本轨间的调整块应该采用为7 mm调整块,如果调整块上反就会造成尖轨根部别劲,使尖轨反弹现象发生。三是密贴侧尖轨与基本轨间的顶铁顶死,在工区日常检修调整中,特别是调整副机密贴时外锁闭道岔副机锁钩过紧且尖轨与基本轨间离缝超过2 mm标准,当副机密贴离缝时,调整人员往往只注意密贴调整,不注重考虑尖轨与基本轨顶铁顶死问题,密贴调好了,但给尖轨在转换中埋下了道岔不解锁或不锁闭的故障隐患,所有我们在进行副机密贴调整前一定要检查顶铁是否存在顶死现象,如果有,调整时要首先将顶铁拆掉后进行密贴调整,道岔密贴调整好后再安装顶铁,顶铁距尖轨离缝不大于1 mm标准,这样就避免道岔由于调整后造成道岔尖轨反弹解锁和锁闭困难现象发生,消除道岔故障隐患。四是在电务工区日常检修工作中道岔密贴调整,一定要适度,必须要在主机、副机间夹2/4/6 mm标准试用板进行试验,以保证道岔在密贴状态下尖轨的松紧度适当,调整密贴过紧也是造成道岔尖轨反弹的原因之一,因为尖轨与基本轨夹“主机2 mm、副机4 mm”试验板锁闭,是防止道岔调整过紧不解锁造成道岔故障隐患重要手段,而在尖轨与基本轨夹“主机4 mm、副机6 mm”是道岔防止不密贴造成设备事故的重要手段,所以检修人员必须明确:道岔夹2/4/6 mm试验板的意义。(附图)
2.3 尖轨、基本轨、辙叉绝缘接头肥边和掉块病害
尖轨、基本轨存在肥边和掉块病害,直接影响道岔的密贴,检查人员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联系工务打磨处理,在工务打磨处理后,要及时进行道岔密贴、缺口的调整试验,防止由于尖轨肥边处理完后造成道岔转换不到位或者道岔缺口不良故障发生。绝缘肥边也是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的主要因素,在设备日常巡视、检查中要重点检查绝缘接头轨缝肥边、绝缘钢轨侧磨肥边、绝缘扣件顶鱼尾板等情况,消灭轨道电路短路故障发生。(附图)
2.4 道岔爬行的病害
道岔由于所处的坡道、列车进出站的制动、上下行方向通过列车数量、联接零配件失效等情况,导致道岔两根尖轨不均匀爬行,尖轨尖产生相错,引起尖轨小框架变形后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离缝)、尖轨尖翘头等问题,造成道岔
转动不到位、不落槽、尖轨跳动等病害。(例如白音库伦站25/27#、 47#、32#、46#道岔)现场工区(工务、电务)处理很困难。 工电维修车间定期开展道岔工电联合检查,重点对道岔转辙各部分尺寸的检查,发现尖轨爬行及时调整尖轨相错量,并对联接零配件紧固。用特制防爬器卡阻尖轨与枕木固定的方法处理,这样一来尖轨就不容易往前窜动,尖轨爬行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或把外轨超高和轨距调至接近于标准的上限,使车轮轴距和轨距增大,当列车通过时减少对外轨单侧冲击力。(附图)
2.5 道岔结构旷量造成道岔转换、锁闭困难,缺口变化大病害
由于道岔部位弹条固定件处有间隙、各部连接螺栓松动、杆件连接销旷动等原因造成道岔密贴、缺口变化或道岔故障的发生。首先弹条固定件处要检查它的“三道缝”,即:基本轨底部内边缘与滑床板凹槽紧密接触、轨速卡子下颚部与基本轨下肩部紧密接触、轨速卡子上颚部与轨头上颚部紧密接触,同时还要检查基本轨外边工务扣件下部的调整块是否与钢轨底部撑紧。上述几个部位密贴都是防止基本轨横移的重要部位,尖轨前部、中部加装轨距杆也是保证基本轨整体横移的重要手段,日常要加强对这些部位的整治。其次,杆件连接销旷动,杆件旷动大于标准1 mm以上时,直接影响道岔密贴、缺口的调整,这是工电结合部整治的重点,也是整治工作的难点,这就要求工务、电务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处理。工務专业方面工务内锁闭道岔方钢销子目前采用的是24 mm轴销,在运用多年后就会产生旷动,在工电联整中更换销子也起不到消除旷动的目的,原因销子孔已经不在是24 mm了,就需要与工务协商只有将销子进行定制加工成24.5 mm的销子,进行消除旷动处理,或者要求工务更换为销子螺栓加以固定的方法处理。电务专业方面电务杆件销子旷动,目前电务杆件都已经采用销子螺丝固定,但是由于销子螺丝杆丝扣不够也会造成杆件紧不死旷动,在道岔整治中,需要在固定螺丝下部加一个大于螺丝杆的平垫圈处理,或者更换“自锁闭螺丝”的方法固定。(附图) 3 整治的相关标准和注意事项
3.1 工务方面
严格落实工务线路设备检查维护的检查周期规定的同时,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安排能够胜任的人员加强重点地段的检查频次,发现几何尺寸不良,及时纳入维修天窗或临时天窗进行整修,检查过程中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按照《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2.2条中表6.2.2规定执行。(80 km/h
一是道岔密贴调整应符合标准:一动2 mm落锁、4 mm不落锁,二动4 mm落锁、6 mm不落锁,密贴调整过紧会导致道岔不能解锁,调整过松会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二是道岔开程及动程应符合标准:ZD6-D型转辙机动作杆动程165±20 mm、表示杆动程135 mm~185 mm,ZD6-E型转辙机动作杆动程190±20 mm、表示杆动程140 mm~190 mm,ZD6-J型转辙机动作杆动程165±20 mm、表示杆动程50 mm~130 mm;ZYJ7型转辙机一动动程220±2 mm,二动动程220±2 mm;开程一动160±3 mm、二动开程75±3 mm,定反位侧开程相差不超过3 mm。三是摩擦电流ZD6-D 型转辙机2.3 A~2.9 A、ZD6-E/J型转辙机2.0 A~2.5 A。ZYJ7型转辙机溢流压力12.5 MPa~14 MPa。四是道岔安装应方正,电液道岔两水泥枕中心距离应为650 mm,锁框中心距尖端灰枕中心350 mm,距后灰枕中心300 mm;尖轨、心轨、基本轨的爬行、串动量不超过20 mm,限位鐵两边应有间隙,尖轨、心轨、基本轨的爬行、串动不得影响道岔方正,造成杆件别劲、磨卡及外锁闭锁闭框调整孔无调整间隙。
※以上为各型号道岔技术标准调整范围,调整至上、下限间靠近边缘数值都有可能造成结合部其他部位“容错率低”,采取调整至合格范围内的中间值,以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4 结束语
针对管内设备情况,为了道岔设备可靠运行,本着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的预防能力和提升结合处理病害方式方法两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精准查找道岔病害形成和处置方式不当等主要因素,从而解决惯性的、不能彻底整治的各类结合部道岔常见病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景新.探究加强道岔病害整治提高检修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