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著名诗人乔叟典范之作, 乔叟在该部作品中,叙述了三十余名到坎特伯雷朝圣的朝圣客,都住在一个叫做泰巴的旅馆,老板对客人热情且也加入到了朝圣队伍之中,为了提升旅客的兴趣,老板提出在朝圣旅途之中每位客人讲两个故事,回来时每位客人再讲两个故事娱乐大家,谁的故事讲的好,回到住处大伙花钱请他客,当做奖励。该作品里所描写的香客源自社会的所有阶层,所有人都可根据其本人的意愿讲故事,此种创作方式开创性地运用了很久以来人们的"框架记述"的旧传统。与此同时,所有故事间还加入增强整个故事集戏剧性的小片段,这真的是从前"框架记述"所没有过的创作方式。本文试从探究《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框架来诠释文本所表现的作品的特殊性。
乔叟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富豪之家,长大以后,他备受国王重用,曾到海关与王室工程处任要职,屡次被派到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从事外交工作。乔叟的生活阅历对他后来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乔叟翻译作品《玫瑰的传奇》,创作作品《百鸟议会》等所运用梦幻式构造,都彰显了法国文学对乔叟很大影响。乔叟所取得的很高的文学成很多源自意大利文学对他的影响。他出使意大利很多次,亲眼看到和体会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繁荣景象。这不仅对乔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并且更强化了他运用英语推动民族创作的自信心。特别值得说的是薄伽丘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给他以深深的启迪。乔叟后来的作品《特洛伊罗斯与克莉塞德》就是薄伽丘文学作品的翻版。
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不管文学创作艺术方面还是内容上都受《十日谈》的影响很深。薄伽丘文学创作中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在他的作品中,叙事框架已是故事集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薄伽丘原本是让十位佛罗伦萨青年一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恰好一百个故事。如此这般《十日谈》就构成了一个构造极其完整的叙事框架。不过即便是薄伽丘此种严谨构造也有些许破绽。原本每天的故事只根据一个主题来铺开,可到了第二天,主题有了多样化趋势,中心是只要能让大家消遣,每人可以随便讲自己觉得很有趣的故事。到了第4天,作者在序曲中又一改常规,自己讲述了一个故事,并且故事没能讲完。这么严谨的记叙框架被平添了多样化的记叙方式。
《十日谈》在叙事构造上的开创性手法给了乔叟深深的启迪。乔叟在创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时,他运用了初始《总引》、故事主体、每个故事前后的引子与结尾还有故事集结束时作者的告别辞,建立了一个发展程度高的叙事构造。因此,这部故事集不再是故事的堆积罗列,而是一个被切实高度发展了的叙述框架凝结而成的有紧密结构的文学作品。特殊的叙事构造将全部故事密切融合为一体,使该作品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坎特伯雷故事集》在故事安排与组合上展现出乔叟匠心独运。因为乔叟的手稿没有全部保留下来,现存的是十五世纪的手抄本,这么多故事的分组与前后安排上都有很多不同。现今认为的最具权威的罗宾逊版本,大致可把《坎特伯雷故事集》分为9个部分10个组:1..总引子、骑士、作坊主、管家与大厨的故事;2.律师、水手、修女、托巴斯、修道僧与女教士的故事;3.医生与赦罪僧的故事;4.巴斯妇、乞讨僧与仆役的故事;5.学者与生意人的故事;6.仆人与自由农民的故事;7.第2个女寺僧的乡士的故事;8.伙食司的故事;9.牧师的故事,告别辞。作者没有说出以上全部故事的先后顺序,也没有指明9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依照以上的版本,把章节3移到6后;拆开章节2,以律师的故事为21,水手到女妮的教士的故事为22;21保持位置不动,22移到章节3,就是医生与赦罪僧的故事后面。如此这般我们能获得十组故事,先后为1、21、4、5、6、3、22、7、8、9。这些安排不一定全是乔叟的意思,不过从总体来看,此种组合还是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故事集的此种安排不但体现了故事主题的相对集中,又表现出灵活多变。乔叟好像不但看到了故事的相同与相近的地方,还考虑到了这些故事的不同和对立。且尽量运用对照原则让所有故事之间从人物角色形象到故事情节主题都有明显的对比,进而获得了非常成功的艺术功效。
作者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运用的叙事构造和《十日谈》等故事集相近,不过自身有更多的改变与丰富性。故事集不但有总引,并且大部分故事全有开场白与结束语,这么多陪衬的故事,在构造上可以当做联结的链条,其自身又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总引子"部分,是该作品的精华部分。人们一打开该作品的《总引》,就能感受到了英国春天的清新气息:雨水给万物送来了喜悦,带走了略显干燥的三月。然后人们进入到了香客暂住的场所——泰巴旅馆:那是个夏天刚至的一天,我到泰巴旅馆住宿休息;心怀一颗诚挚之心,我打算第二天出发去朝圣……《总引》段落最出彩地方还包括作者对朝圣客的介绍和描绘,在859行中,对人的描绘高达673行。作者将香客一个一个介绍,在人们眼前打开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画。全部朝圣客来自英国各个阶级与全部所有的主要行业,这些人就是那时英国社会一缩影。作者对朝圣客们的衣着、发型、肤色、言谈举止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较为恰当地展现出这些人的身份与从事的行业。此外,作者对差役、修道士,教士等人的贪心、无耻、虚伪、道德败坏的嘲弄与讽刺更是现实主义手法的充分展现。《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机构也有现实主义倾向,表现越隐晦越美好的美学特色。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结构对西方文学结构理论来说是一中重大贡献。西方文学形式传统是一不开放的完整传统。《坎特伯雷故事集》传承了西方文学的此种传统,作者有意识地利用了此种结构,就是大故事中有小故事的模式。不过从全部故事的组合和所有故事的先后顺序看,好像作者又在有意识打破亚里士多德"完整即美"的传统构造。
不过有两点需要指出:1.是在该作品的整个结构中有重要作用的朝圣主题——精神追求。作者运用朝圣旅途当做故事集的叙事结构,他的目的就是想让全部故事放在精神追求这个总主题的范畴之中。朝圣是香客们常见的宗教活动,那时最让人神往的是去耶路撒冷。大多教徒常常喜欢去家乡周边的寺院朝圣,离伦敦大概54英里远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就是香客的好去处。作者用朝圣旅途当做讲述故事的地方,确实匠心独运。人们看到这样一个情况,该作品中的朝圣客们一直没有抵达坎特伯雷,坎特伯雷这个地方真的是可望不可及啊。用这样一个朝圣主题当做该作品的叙事结构,不但是合乎情理,并且还有象征意义,象征人们的精神追求旅程,就是由世俗到精神世界、由人世到天堂的旅程,不过香客永远也没能到达目的地—— "坎特伯雷",即香客心中的"天堂"。
此外,全部故事的叙事视角也是让人值得品味的,作者特意设置了旅店老板这个人物,他事实上是整篇故事的组织与评判者,在整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讲故事前,他自我推荐得到组织者这一重要位置;在讲故事之中,他或鼓励讲故事人,或评论一番,讲话幽默风趣,犹如故事的导演。讲故事的朝圣客们不管地位尊卑,都听命于他,非常有趣。此种叙事视角让故事变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坎特伯雷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展现了当时反封建与人文主义思想意识。把乔叟仅仅当做中世纪英国作家的代表是不够的,因为乔叟已超越了他所处时代,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乔叟的叙事与人物角色描绘等方面,也在英国文学领域开创了新的诗风。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陆扬.欧洲中世纪诗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肖明翰.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J].外国文学评论,2001,(4):85-94.
[4]陆扬.欧洲中世纪诗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乔叟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富豪之家,长大以后,他备受国王重用,曾到海关与王室工程处任要职,屡次被派到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从事外交工作。乔叟的生活阅历对他后来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乔叟翻译作品《玫瑰的传奇》,创作作品《百鸟议会》等所运用梦幻式构造,都彰显了法国文学对乔叟很大影响。乔叟所取得的很高的文学成很多源自意大利文学对他的影响。他出使意大利很多次,亲眼看到和体会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繁荣景象。这不仅对乔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并且更强化了他运用英语推动民族创作的自信心。特别值得说的是薄伽丘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给他以深深的启迪。乔叟后来的作品《特洛伊罗斯与克莉塞德》就是薄伽丘文学作品的翻版。
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不管文学创作艺术方面还是内容上都受《十日谈》的影响很深。薄伽丘文学创作中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在他的作品中,叙事框架已是故事集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薄伽丘原本是让十位佛罗伦萨青年一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恰好一百个故事。如此这般《十日谈》就构成了一个构造极其完整的叙事框架。不过即便是薄伽丘此种严谨构造也有些许破绽。原本每天的故事只根据一个主题来铺开,可到了第二天,主题有了多样化趋势,中心是只要能让大家消遣,每人可以随便讲自己觉得很有趣的故事。到了第4天,作者在序曲中又一改常规,自己讲述了一个故事,并且故事没能讲完。这么严谨的记叙框架被平添了多样化的记叙方式。
《十日谈》在叙事构造上的开创性手法给了乔叟深深的启迪。乔叟在创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时,他运用了初始《总引》、故事主体、每个故事前后的引子与结尾还有故事集结束时作者的告别辞,建立了一个发展程度高的叙事构造。因此,这部故事集不再是故事的堆积罗列,而是一个被切实高度发展了的叙述框架凝结而成的有紧密结构的文学作品。特殊的叙事构造将全部故事密切融合为一体,使该作品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坎特伯雷故事集》在故事安排与组合上展现出乔叟匠心独运。因为乔叟的手稿没有全部保留下来,现存的是十五世纪的手抄本,这么多故事的分组与前后安排上都有很多不同。现今认为的最具权威的罗宾逊版本,大致可把《坎特伯雷故事集》分为9个部分10个组:1..总引子、骑士、作坊主、管家与大厨的故事;2.律师、水手、修女、托巴斯、修道僧与女教士的故事;3.医生与赦罪僧的故事;4.巴斯妇、乞讨僧与仆役的故事;5.学者与生意人的故事;6.仆人与自由农民的故事;7.第2个女寺僧的乡士的故事;8.伙食司的故事;9.牧师的故事,告别辞。作者没有说出以上全部故事的先后顺序,也没有指明9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依照以上的版本,把章节3移到6后;拆开章节2,以律师的故事为21,水手到女妮的教士的故事为22;21保持位置不动,22移到章节3,就是医生与赦罪僧的故事后面。如此这般我们能获得十组故事,先后为1、21、4、5、6、3、22、7、8、9。这些安排不一定全是乔叟的意思,不过从总体来看,此种组合还是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故事集的此种安排不但体现了故事主题的相对集中,又表现出灵活多变。乔叟好像不但看到了故事的相同与相近的地方,还考虑到了这些故事的不同和对立。且尽量运用对照原则让所有故事之间从人物角色形象到故事情节主题都有明显的对比,进而获得了非常成功的艺术功效。
作者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运用的叙事构造和《十日谈》等故事集相近,不过自身有更多的改变与丰富性。故事集不但有总引,并且大部分故事全有开场白与结束语,这么多陪衬的故事,在构造上可以当做联结的链条,其自身又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总引子"部分,是该作品的精华部分。人们一打开该作品的《总引》,就能感受到了英国春天的清新气息:雨水给万物送来了喜悦,带走了略显干燥的三月。然后人们进入到了香客暂住的场所——泰巴旅馆:那是个夏天刚至的一天,我到泰巴旅馆住宿休息;心怀一颗诚挚之心,我打算第二天出发去朝圣……《总引》段落最出彩地方还包括作者对朝圣客的介绍和描绘,在859行中,对人的描绘高达673行。作者将香客一个一个介绍,在人们眼前打开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画。全部朝圣客来自英国各个阶级与全部所有的主要行业,这些人就是那时英国社会一缩影。作者对朝圣客们的衣着、发型、肤色、言谈举止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较为恰当地展现出这些人的身份与从事的行业。此外,作者对差役、修道士,教士等人的贪心、无耻、虚伪、道德败坏的嘲弄与讽刺更是现实主义手法的充分展现。《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机构也有现实主义倾向,表现越隐晦越美好的美学特色。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结构对西方文学结构理论来说是一中重大贡献。西方文学形式传统是一不开放的完整传统。《坎特伯雷故事集》传承了西方文学的此种传统,作者有意识地利用了此种结构,就是大故事中有小故事的模式。不过从全部故事的组合和所有故事的先后顺序看,好像作者又在有意识打破亚里士多德"完整即美"的传统构造。
不过有两点需要指出:1.是在该作品的整个结构中有重要作用的朝圣主题——精神追求。作者运用朝圣旅途当做故事集的叙事结构,他的目的就是想让全部故事放在精神追求这个总主题的范畴之中。朝圣是香客们常见的宗教活动,那时最让人神往的是去耶路撒冷。大多教徒常常喜欢去家乡周边的寺院朝圣,离伦敦大概54英里远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就是香客的好去处。作者用朝圣旅途当做讲述故事的地方,确实匠心独运。人们看到这样一个情况,该作品中的朝圣客们一直没有抵达坎特伯雷,坎特伯雷这个地方真的是可望不可及啊。用这样一个朝圣主题当做该作品的叙事结构,不但是合乎情理,并且还有象征意义,象征人们的精神追求旅程,就是由世俗到精神世界、由人世到天堂的旅程,不过香客永远也没能到达目的地—— "坎特伯雷",即香客心中的"天堂"。
此外,全部故事的叙事视角也是让人值得品味的,作者特意设置了旅店老板这个人物,他事实上是整篇故事的组织与评判者,在整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讲故事前,他自我推荐得到组织者这一重要位置;在讲故事之中,他或鼓励讲故事人,或评论一番,讲话幽默风趣,犹如故事的导演。讲故事的朝圣客们不管地位尊卑,都听命于他,非常有趣。此种叙事视角让故事变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坎特伯雷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展现了当时反封建与人文主义思想意识。把乔叟仅仅当做中世纪英国作家的代表是不够的,因为乔叟已超越了他所处时代,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乔叟的叙事与人物角色描绘等方面,也在英国文学领域开创了新的诗风。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陆扬.欧洲中世纪诗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肖明翰.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J].外国文学评论,2001,(4):85-94.
[4]陆扬.欧洲中世纪诗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