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风向改变时,有的人筑墙,有的人造风车。”不同的思维态势背后体现的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在作怪。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任何“与己无关”或“落井下石”的人的狭隘和短视。相反,只有敢于和一切邪恶作斗争;只有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助力抗疫的全面胜利。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意识形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段,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凝聚勠力同心的精神力量的前提下,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更加凸显。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拘泥于意识形态领域本身,其本质上是经济、政治领域斗争的一种折射。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危急时刻,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但不集中精力抗疫,反而意图把自身抗疫不力的“锅”甩到中国头上,甚至污名化中国的无私援助,企图抹黑中国形象。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在作怪。
何为意识形态?我国意识形态可以分为政党层面的意识形态、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由于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有一致性,所以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高度一致,具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功能、对社会利益的整合功能和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功能,是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现实要求的把握,具有文化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意识形态受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引领,具有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利益的辩解功能以及整合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他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要从强化显政、把握主导、占据主动三个层次加大宣传舆论工作,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指出意识形态对政权合法性的决定作用,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这一重要论断蕴含深刻内涵: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如何有效营造主流舆论格局?这要求我们必须在认识破解疫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举措
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正通过疫情爆发出来,由疫病引发的各种问题亟待深入理解。
(一)引导公众认知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年年初,正当全国人民准备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俗话说,灾难是人性的试金石,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善恶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在疫情面前,很多人,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从钟南山院士到普通护士都选择了逆向而行,驰援湖北。这种选择的动因正是人性的善良。很多医务人员认为,白大褂就是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要求他们不能临阵脱逃。这就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一份担当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就是一份使命。担当意识贵在履行职责,尽责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标注着人生价值的刻度。2020年1月21日,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首批定点医院之一,要求3天完成院区的改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腾病房、院区分区、重新改造......在重重困难面前,作为院长的刘智明没有半点推脱,他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直到自己躺在病床上,他还在不停地打电话,安排医院的工作。2月18日,刘智明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也是第一位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医院院长。像刘智明这样的医务人员太多了,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在灾难面前一些人的恶也显现出来。有的诈骗分子利用网络散布出售预防新冠肺炎医用口罩、护目镜、测温器等信息,等受害人上钩后诱骗购买,以先付款后发货为由要求转账,钱一到账就销声匿迹;有的药店销售口罩等医用物资时趁机涨价,发不义之财;有的人从疫区回到家乡,不进行自我隔离,还隐瞒身份,到处走亲访友,参加婚宴等各种聚会,使更多人感染;有的人故意不戴口罩,甚至故意在电梯间吐口水等等。
人性之善深深植根于人性的肥沃土壤之中,反映了人们向上向善的美好价值追求。孟子将“仁”的基础归结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说: “人皆有不忍仁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大意是看见一个孩子在井边玩耍,眼看要掉进井里,任何一个路人都会产生一种惊惧心疼之情。他并不是想要从孩子父母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也不是想让大家夸奖他热心救人,获得好的名声;也不是因为孩子如果掉到井里,其哭声将使他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反感。这就是孟子所讲的“仁之端”,也是仁爱之心产生的人性基础。这种基础不是自然基础,而是社会基础,因为人必须由自然的存在变为社会的存在,所以人不是独在,而是共生共存。
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告诉我们,只有人心向善,万众一心,不计得失的付出,才能打赢这场战役。善是社会的凝聚力、吸引力,恶是离散力、破坏力,凝聚力、吸引力只有大于离散力和破坏力,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进步发展。善是人们对共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正是向着更高的善的社会理想推动着社会由低級向高级迈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的仁爱德性,宣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爱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批判各种丑恶的现象,为彻底战胜疫情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积极弘扬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疫情。中国共产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调动党内党外的力量,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的领导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和极大锻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全军上下齐动员,14亿人齐心协力战疫情,这是多么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们坚定的信念、大爱的情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其实这些英雄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单位和社区,他们也都是平凡的个人。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人在民族危难中挺身而出,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歌颂、不崇敬这些英雄。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人不喜欢这些歌颂,只喜欢揭露负面、阴暗的东西。有的人只喜欢抱怨、指责党和国家的文章,喜欢歌颂西方国家民主自由的文章。他们不喜欢国家、社会的“大叙事”,只喜欢个人的“小叙事”,喜欢挖掘一般人看不到的所谓“内幕”。在疫情期间,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在网络上专门发表抹黑党和政府的文章,这是不能掉以轻心的。疫情背后的舆论斗争并不是能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要不要说真话的问题,而是坚持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
(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人的精神无论是信仰层面的裁判,还是强烈的地方文化“自信”,都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社会危机采取的短暂的权宜型思考,而是持续绵长的社会影响,可能导致精神上整体的历史变迁,从非常规的思想意识转化为一种常态的公共精神。如何确保社会秩序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引领国人走出疫情,走向未来?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总结与思考
疫情没有国界,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历史证明,任何灾难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危机是“危”,亦是“机”。中华民族具有化“危”为“机”的智慧和能力。
第一、多方协同加大宣传阵地,深入持久抗疫正能量宣传。现如今我国抗疫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湖北、武汉复工复产,经济迅速恢复,高校学子秋季陆续开学等,方方面面都奔向好的趋势,离不开大家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信任和支持。为打赢这场持久战,首先,从实践上看需要塑造稳定舆论环境。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着力稳定公众情绪。其次,上至国家,下到基层社区都应在努力抗疫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经验,制定抗疫宣传的长期规划,党政机关带头,开辟增设宣传阵地。最后,各方将202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赢抗疫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艰辛感人历程进课题、进学校、进社区,巡回宣讲,彰显抗疫背后的感人力量,带动群众珍惜抗疫成果,增强集体认同感、归属感。第二、对抗疫中各种负面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各级应积极关注居民群众的需求,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收集不同的声音,并作出及时反馈和解决;加强居民群众心理建设,定期开设相关心理讲座,普及疫病相关知识,制作小视频倡导做好防疫措施,越了解越能正确面对。对于抗疫中的负面的行为要第一时间制止,产生的负面情绪要有针对性的疏解和遏制。第三、从国际层面出发,加强抗疫的国际舆论的宣传,对一切黑化中国抗疫言论予以回击。同时,多支持利用国外对华友好,能够公正客观态度报道中国抗疫的媒体和影视制作人深入国内报道抗疫消息,制作抗疫纪录视频作品。第四,发动艺术部门、文联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文学等多种方式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撰写抗疫人物故事,描绘抗疫积极面貌,进一步宣扬抗疫精神。9月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涌现出一批抗击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虽看似平凡,但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背后,都付出了非常多的艰辛与汗水,有的甚至牺牲性命,只为履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而他们只是大部分抗疫人群的一个缩影。
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应对疫病积极且迅速,对重大疫情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出了回应。但是,这些举措尚未体系化,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风险应对的短板。总的来说,由于行为主体多元化,疫病問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层面建设,强化疫情治理规范和社会危机应对机制,以期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共同解决社会危机的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意识形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段,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凝聚勠力同心的精神力量的前提下,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更加凸显。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拘泥于意识形态领域本身,其本质上是经济、政治领域斗争的一种折射。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危急时刻,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但不集中精力抗疫,反而意图把自身抗疫不力的“锅”甩到中国头上,甚至污名化中国的无私援助,企图抹黑中国形象。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在作怪。
何为意识形态?我国意识形态可以分为政党层面的意识形态、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由于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有一致性,所以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高度一致,具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功能、对社会利益的整合功能和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功能,是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现实要求的把握,具有文化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意识形态受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引领,具有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利益的辩解功能以及整合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他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要从强化显政、把握主导、占据主动三个层次加大宣传舆论工作,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指出意识形态对政权合法性的决定作用,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这一重要论断蕴含深刻内涵: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如何有效营造主流舆论格局?这要求我们必须在认识破解疫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举措
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正通过疫情爆发出来,由疫病引发的各种问题亟待深入理解。
(一)引导公众认知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年年初,正当全国人民准备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俗话说,灾难是人性的试金石,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善恶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在疫情面前,很多人,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从钟南山院士到普通护士都选择了逆向而行,驰援湖北。这种选择的动因正是人性的善良。很多医务人员认为,白大褂就是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要求他们不能临阵脱逃。这就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一份担当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就是一份使命。担当意识贵在履行职责,尽责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标注着人生价值的刻度。2020年1月21日,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首批定点医院之一,要求3天完成院区的改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腾病房、院区分区、重新改造......在重重困难面前,作为院长的刘智明没有半点推脱,他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直到自己躺在病床上,他还在不停地打电话,安排医院的工作。2月18日,刘智明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也是第一位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医院院长。像刘智明这样的医务人员太多了,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在灾难面前一些人的恶也显现出来。有的诈骗分子利用网络散布出售预防新冠肺炎医用口罩、护目镜、测温器等信息,等受害人上钩后诱骗购买,以先付款后发货为由要求转账,钱一到账就销声匿迹;有的药店销售口罩等医用物资时趁机涨价,发不义之财;有的人从疫区回到家乡,不进行自我隔离,还隐瞒身份,到处走亲访友,参加婚宴等各种聚会,使更多人感染;有的人故意不戴口罩,甚至故意在电梯间吐口水等等。
人性之善深深植根于人性的肥沃土壤之中,反映了人们向上向善的美好价值追求。孟子将“仁”的基础归结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说: “人皆有不忍仁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大意是看见一个孩子在井边玩耍,眼看要掉进井里,任何一个路人都会产生一种惊惧心疼之情。他并不是想要从孩子父母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也不是想让大家夸奖他热心救人,获得好的名声;也不是因为孩子如果掉到井里,其哭声将使他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反感。这就是孟子所讲的“仁之端”,也是仁爱之心产生的人性基础。这种基础不是自然基础,而是社会基础,因为人必须由自然的存在变为社会的存在,所以人不是独在,而是共生共存。
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告诉我们,只有人心向善,万众一心,不计得失的付出,才能打赢这场战役。善是社会的凝聚力、吸引力,恶是离散力、破坏力,凝聚力、吸引力只有大于离散力和破坏力,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进步发展。善是人们对共同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正是向着更高的善的社会理想推动着社会由低級向高级迈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的仁爱德性,宣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爱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批判各种丑恶的现象,为彻底战胜疫情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积极弘扬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疫情。中国共产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调动党内党外的力量,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的领导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和极大锻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全军上下齐动员,14亿人齐心协力战疫情,这是多么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们坚定的信念、大爱的情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其实这些英雄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单位和社区,他们也都是平凡的个人。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人在民族危难中挺身而出,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歌颂、不崇敬这些英雄。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人不喜欢这些歌颂,只喜欢揭露负面、阴暗的东西。有的人只喜欢抱怨、指责党和国家的文章,喜欢歌颂西方国家民主自由的文章。他们不喜欢国家、社会的“大叙事”,只喜欢个人的“小叙事”,喜欢挖掘一般人看不到的所谓“内幕”。在疫情期间,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在网络上专门发表抹黑党和政府的文章,这是不能掉以轻心的。疫情背后的舆论斗争并不是能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要不要说真话的问题,而是坚持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
(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人的精神无论是信仰层面的裁判,还是强烈的地方文化“自信”,都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社会危机采取的短暂的权宜型思考,而是持续绵长的社会影响,可能导致精神上整体的历史变迁,从非常规的思想意识转化为一种常态的公共精神。如何确保社会秩序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引领国人走出疫情,走向未来?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总结与思考
疫情没有国界,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历史证明,任何灾难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危机是“危”,亦是“机”。中华民族具有化“危”为“机”的智慧和能力。
第一、多方协同加大宣传阵地,深入持久抗疫正能量宣传。现如今我国抗疫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湖北、武汉复工复产,经济迅速恢复,高校学子秋季陆续开学等,方方面面都奔向好的趋势,离不开大家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信任和支持。为打赢这场持久战,首先,从实践上看需要塑造稳定舆论环境。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着力稳定公众情绪。其次,上至国家,下到基层社区都应在努力抗疫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经验,制定抗疫宣传的长期规划,党政机关带头,开辟增设宣传阵地。最后,各方将202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赢抗疫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艰辛感人历程进课题、进学校、进社区,巡回宣讲,彰显抗疫背后的感人力量,带动群众珍惜抗疫成果,增强集体认同感、归属感。第二、对抗疫中各种负面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各级应积极关注居民群众的需求,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收集不同的声音,并作出及时反馈和解决;加强居民群众心理建设,定期开设相关心理讲座,普及疫病相关知识,制作小视频倡导做好防疫措施,越了解越能正确面对。对于抗疫中的负面的行为要第一时间制止,产生的负面情绪要有针对性的疏解和遏制。第三、从国际层面出发,加强抗疫的国际舆论的宣传,对一切黑化中国抗疫言论予以回击。同时,多支持利用国外对华友好,能够公正客观态度报道中国抗疫的媒体和影视制作人深入国内报道抗疫消息,制作抗疫纪录视频作品。第四,发动艺术部门、文联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文学等多种方式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撰写抗疫人物故事,描绘抗疫积极面貌,进一步宣扬抗疫精神。9月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涌现出一批抗击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虽看似平凡,但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背后,都付出了非常多的艰辛与汗水,有的甚至牺牲性命,只为履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而他们只是大部分抗疫人群的一个缩影。
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应对疫病积极且迅速,对重大疫情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出了回应。但是,这些举措尚未体系化,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风险应对的短板。总的来说,由于行为主体多元化,疫病問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层面建设,强化疫情治理规范和社会危机应对机制,以期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共同解决社会危机的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