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感初中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维目标中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对学习过的词汇、句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运用,是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达到“会意”目的。阅读技能目標在新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我把它概括为:一是连贯、流畅地朗读,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克服生词障碍(会读);二是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如报纸、杂志(读会)。从“会读”到“读会”,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匠心独具的设计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部分教师在处理阅读教学时,往往走入一些误区或是停滞于传统教学的层面。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刚刚踏上讲台的几年里,总是把阅读课当讲读课来上。“讲”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在生词、短语、句式上,甚至于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对词性、语法进行“拓展”;“读”便是让学生边读边译。为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初中阅读课的预习尤为重要。随着八年级下册英语每单元课后增加了一篇较长的阅读之后,学生就发现信息量一下子增多,教师也感觉这类的课上得很费劲,有时教学进度安排两个课时都不够。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教材中也安排了Before You Read这一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前预习。笔者认为预习可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对生词进行预习,学生可以借助词汇表及字典等工具书预习生词的音和意。这样学生对文章就能够尝试自主阅读。二是从调查、讨论主题展开,从社会生活实际入手。比如八年级下Unit6和九年级Unit14都是有关家族根源有关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族谱宗和家乡的特色,让学生用中英文形式在课前作介绍。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去实践,又为阅读作了铺垫。此外有关文化礼仪、课外活动、理想愿望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相关的调查、讨论式预习。
二、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理应深思熟虑地设计好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兴奋、渴望的求知欲状态。因而导入要新颖,要来源于生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讨论话题。也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感性方式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为阅读创设情境、开畅绿灯。
比如八年级下Unit8阅读(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和九年级Unit14(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可以创设情景,用音乐导入效果最佳。教学设计时,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这一阅读导入,我就播放了英文歌曲Trouble is a friend. 这首曲子,让学生先听一遍之后,再跟着歌词一起唱。然后设置疑问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is song? Do you think it’s a creative way to learn English?再进入到阅读课文。九年级阅读课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我播放费翔《故乡的云》(The Clouds of Hometown),让学生在情感上对故乡的热爱与歌词和旋律产生了共鸣。为教学营造了氛围,也为本课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早早的埋下了伏笔。
三、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
要让学生从“会读”过渡到“读会”,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过多的介入和枯燥生硬的语法讲解。要以学生的“读”为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会意。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轻松、快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在其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去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阅读后自行讨论,解决疑问。
(2)注重阅读理解技能、技巧的培养。这些技巧包括:如何通过相关的信息预测内容;如何抓住主题大意、捕捉特定细节;如何通过找关键词来理解文章的层次段意;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以及辨认语段过渡等。教师可以通过预设相关的要求,尝试着让学生去阅读训练,然后针对阅读效果进行反馈并及时的纠正、指导。阅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反复的训练、反馈,从而在练中不断的提高自我的阅读技能。
(3)注意文章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传统的分段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分割下,最终七零八凑的合成文章的大意。可是,当学生离开了教师之后,自主进行阅读时,就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理解文章主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标题或文章开头与结尾等方式来理解文章的大意。
(4)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读”的层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比如第一阶段,“会读”: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阅读文章,语感好,能把握句子的停顿和轻重。第二阶段,学生根据信息理解文章大意、细节等。当然,对学生在认知、理解上点滴的进步要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给他们自信与动力。
四、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在初中五级阅读的要求上,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而光靠课文中的阅读是远不及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灵活地改变教学策略,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根据笔者的经验,认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是行之有效的。一来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二来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英文报刊、杂志等内容都可以借助。但是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教师把握好相近阅读的题材、难易度、训练的目标以及对学生阅读量度的把握等等。
总之,英语阅读是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目标之一。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匠心独具、精心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初中阅读课的预习尤为重要。随着八年级下册英语每单元课后增加了一篇较长的阅读之后,学生就发现信息量一下子增多,教师也感觉这类的课上得很费劲,有时教学进度安排两个课时都不够。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教材中也安排了Before You Read这一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前预习。笔者认为预习可分两部分:一是学生对生词进行预习,学生可以借助词汇表及字典等工具书预习生词的音和意。这样学生对文章就能够尝试自主阅读。二是从调查、讨论主题展开,从社会生活实际入手。比如八年级下Unit6和九年级Unit14都是有关家族根源有关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族谱宗和家乡的特色,让学生用中英文形式在课前作介绍。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去实践,又为阅读作了铺垫。此外有关文化礼仪、课外活动、理想愿望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相关的调查、讨论式预习。
二、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理应深思熟虑地设计好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兴奋、渴望的求知欲状态。因而导入要新颖,要来源于生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讨论话题。也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感性方式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为阅读创设情境、开畅绿灯。
比如八年级下Unit8阅读(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和九年级Unit14(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可以创设情景,用音乐导入效果最佳。教学设计时,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这一阅读导入,我就播放了英文歌曲Trouble is a friend. 这首曲子,让学生先听一遍之后,再跟着歌词一起唱。然后设置疑问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is song? Do you think it’s a creative way to learn English?再进入到阅读课文。九年级阅读课He’s already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his ancestors.我播放费翔《故乡的云》(The Clouds of Hometown),让学生在情感上对故乡的热爱与歌词和旋律产生了共鸣。为教学营造了氛围,也为本课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早早的埋下了伏笔。
三、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
要让学生从“会读”过渡到“读会”,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过多的介入和枯燥生硬的语法讲解。要以学生的“读”为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会意。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轻松、快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在其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去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阅读后自行讨论,解决疑问。
(2)注重阅读理解技能、技巧的培养。这些技巧包括:如何通过相关的信息预测内容;如何抓住主题大意、捕捉特定细节;如何通过找关键词来理解文章的层次段意;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以及辨认语段过渡等。教师可以通过预设相关的要求,尝试着让学生去阅读训练,然后针对阅读效果进行反馈并及时的纠正、指导。阅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反复的训练、反馈,从而在练中不断的提高自我的阅读技能。
(3)注意文章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传统的分段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分割下,最终七零八凑的合成文章的大意。可是,当学生离开了教师之后,自主进行阅读时,就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理解文章主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标题或文章开头与结尾等方式来理解文章的大意。
(4)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读”的层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比如第一阶段,“会读”: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阅读文章,语感好,能把握句子的停顿和轻重。第二阶段,学生根据信息理解文章大意、细节等。当然,对学生在认知、理解上点滴的进步要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给他们自信与动力。
四、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在初中五级阅读的要求上,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而光靠课文中的阅读是远不及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灵活地改变教学策略,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根据笔者的经验,认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是行之有效的。一来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二来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英文报刊、杂志等内容都可以借助。但是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教师把握好相近阅读的题材、难易度、训练的目标以及对学生阅读量度的把握等等。
总之,英语阅读是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目标之一。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匠心独具、精心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