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功能扩展的必然,是人才培养转型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大学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创业型大学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培育创新科研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创新文化和知识的三大使命。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使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35 — 02
  
  
  20世纪以来,各国高等教育在面临新环境变化中一直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一些国外高校抓住机遇,通过制度变革,重视知识在产业中的转化和运用,成功实现了大学的转型,并提出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理念。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的高校,更需要突破传统,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大学,满足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一、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内涵
  20世纪后期,国际上若干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周边,形成很多利用大学知识创新成果创办的高技术公司,通过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催生和新办的企业,这些研究型大学通常被称为创业型大学。由于国家的国情不同,各国学者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对现代大学应该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有着不同的理解,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如: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认为创业型大学是具有更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注重团体合作,有效转化知识为生产力的新型大学。大部分创业型大学是由研究型大学转变而来。相比较而言,创业型大学具有创新研究成果,它们与政府和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它们的目标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提升〔1〕。伯顿·克拉克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思考并寻求怎样在实践中创新。它寻求在组织的特性上做出转变,去争取更有前途的未来”。〔2〕斯克特认为创业型大学承担两个使命:第一,培养未来的可以建立自己事业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第二,高校通过建立机制,运用企业化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来帮助其就业和未来发展。〔3〕王雁等人认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范式主要有: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与工业界、地方政府、国家建立新型的关系,更直接地参与研究成果商业化的活动,争取多样的资金来源,教育和研究方面更注意面向实际问题,大学自身在运营方面更强调创新〔4〕。以上的研究都是基于创业型大学的多角度思考,相应的也为创新创业型大学功能和使命提供丰富的内涵。
  创新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5〕。笔者认为,从功能方面来讲,创新创业型大学比其他类型大学更注重创新,注重提升大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注意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为高校自身的创新创业管理提供不竭动力。从本质上看,创新创业型大学不同于普通单纯教学型大学,它不是传统的提供文化艺术知识传承的大学,也不是以培养和提供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门院校,与特别重视基础研究的研究型大学也有所区别。这种大学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既有较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背景,又有创新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人才;除了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外,创新创业型大学更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能力,学校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关注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相关性,注意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能够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提供原创性的高技术开发成果和高素质人才,能够直接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这类大学不仅仅将研究商业化、产能化,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大学传统的教育教学功能,通过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不断深化,对知识和文化的继承、开拓和再创新,为社会输送创新和创业型人才,更好地担负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二、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
  (一)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功能扩展的使然
  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从19世纪末德国洪堡大学首次在大学功能中注入“研究”元素,到20世纪末威斯康辛大学引入的大学“社会服务”理念,以及现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无不反映了大学功能与使命的时代变化。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大学培养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客观上进一步提升大学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而知识的资本化与大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入了大学议程已是不争的事实,“创新与创业”成了大学新的使命。创新创业型大学作为传承、发展和创新知识的殿堂,作为基础创新理论研究、尖端科研探索、创造新技术、孵化新产业的知识型产业科研基地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服务社会的核心机构。
  (二)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是人才培养亟待转型的切实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仅仅是单一的生产者,还应该能够创新思想、开发新技术,参与新点子、新技术的实施,并进入计划、管理、服务等环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多层次需求,要求大学要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培养教育人才和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大学应加强文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摈弃过时的、保守和僵化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构建一种将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和企业的实践活动中来丰富其知识和实践技能,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业精神的文化和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型大学,有利于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准确定位,找准突破口,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能够提升大学自主发展能力
  20世纪以来,我国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是我国在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力度的同时,为解决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实施提升重点大学水平的战略举措。基于我国国情,占全国高校数量90%以上的地方性高校在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是面临的重要任务,要解决经费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更多的高校不断强化与地方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以实用的科学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获取外部资源,提升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可以使更多的大学必须通过创新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提升学校的创业能力,同时提升学校的社会活力,有利于密切大学与产业和政府的联系。因此,建立创新创业型大学可以能够更好为高校发展筹集资金,缓解资金紧张问题,通过高技术开发,提供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提高经济实力,使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提升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大学使命有两点,第一是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对其进行传播并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和更新;第二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及理解世界和与他人不同想法的能力〔8〕。而大学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在知识和人才资源上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极”。我国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是核心,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且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高低。高等学校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是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創新创业人才的摇篮。高校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实现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大学只有通过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提供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自主创新与实践,参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并运用到企业中去。在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通过人才载体,把扩散生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移植到组织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二)培育创新科研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
  紧密围绕国家创新战略,依托科技和人才优势,把握产业热点,积极与企业组织合作,培育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产业的更新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是创新创业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创新创业型大学不仅要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还需要重视创新成果的输出。创新创业型大学需要不断推动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实验成果研究,把科研选题引导到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和解决产业核心技术的需求上来。大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和源泉,当前,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涌现的是更多创新主体主动参与的集成创新和网络创新。创新创业型大学更注重从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产业化方向的延伸,将有市场前景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应用成果,同时培育和孵化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引导更多的人才进行自主创业,实现效益转化。
  (三)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创新文化和知识
  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优秀文化、进行知识创新也是创新创业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作为先进文明的承继地、创新文化的辐射源,应该自觉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培育建设创新文化,向社会大众传播先进文化的任务,并担负起着引导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导向的责任,为建设创新国家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高校的文化创新,必须将继承传统和开拓进取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在鼓励创新,无畏失败的氛围中,才能培养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但如果对创新的过程太过苛求,就容易压抑或者扼杀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在高校的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中贯穿理念,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要树立开拓创新理念,进行开放式教育。创新创业型大学应当承担创新文化的使命,用创新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亨利·埃茨科威兹.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 宋俊岭, 陈占祥,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 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 Peter Schulte.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 Strategy for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J〕.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4, (02)
  〔4〕 王雁,等.抓住第二次學术革命机遇 建设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D〕,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建议,科技秘书处编,2007.12
  〔5〕 赵文华,易高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研究型大学模式创新的视角 〔J〕. 高教探索,2011,(02).
  〔6〕刘继安.教育是通向未来的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2-07-23(01).〔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须基于职业环境和岗位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内容、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充实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英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25 — 02    职业英语简称EOP ---English for Occup
[摘要]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管理,为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可采取正确制定组织目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确保责任到人、职权对等;激励机制公平有效;末尾淘汰惩罚得当等措施实现目标管理的最大有效性。  [关键词]管理;组织;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113 — 03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
《品德与生活》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设立的新课程。在现有师资相对缺乏和混乱的情况下,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教师的现象大量存在且利弊并存。其优势在于:建立课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青少年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业、人际关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压力。培养和改善青少年应肘压力的方法与技
浦东好比一所"超级大学",大学的创始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如大学要有大楼、大师、实验室、校训和研究成果一样,浦东开发不仅在基础设施、引进外资、外贸、GD
图书管理是社会文化管理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除了搞好普遍的阅读指导外,还要认真搞好地域文化的阅读指导。齐齐哈尔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边疆城市,图书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体制改革,我国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其择业观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大学生择业观存在误区既有转型期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