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求异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渗透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鼓励标新立异,将学生从定向思维中解脱出来;尝试一题多解,培养其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寻找新思路和新解法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计这样一例:
  已知:在△ABC中,AB=AC,点D为BC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BG为AC边上的高.
  求证:DE+DF=BG.
  问题一提出,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 于是,笔者又提出:“大家是否还有更为简便的证法呢?”此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答道:“利用相似三角形去证简便些.”有的说:“证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可将三条线段化为两条线段,即用‘截长补短法’去证更为简便”等. 其中有一位学生给出如下证明方法:
  连结AD.
  ∵ S△ABD+S△ACD=S△ABC,
  ∴ ■AB·DE+■AC·DF=■AC·BG.
  又∵ AB=AC,
  ∴ DE+DF=BG.
  因此利用面积法证明最为简便.
  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主演,而教师则改为导演.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提高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讨论一题多问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其设计的问题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例题:
  某校长暑假带领市级三好学生去杭州旅游,甲旅行社提出优惠条件:若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提出优惠条件:包括校长在内按全票的6折优惠(即按全票价的60%收费). 若全票价为240元,设学生数为x人,甲旅行社收费y甲元,乙旅行社收费y乙元,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用函数解析式表示).
  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组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寻求解法,达到创新的目的.
  (1)当学生是多少人时,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
  (2)就学生人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迅速展开思考,并讨论加以解决. 这种题型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体会一题多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变换条件,让学生体会一题多变,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设计这样一例:
  已知: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CE是∠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E,AG⊥BD于点G,AF⊥CE于点F.
  求证:FG//BC.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变换条件入手,再深挖一层,则上例可拓展为从下两例:
  (1)在△ABC中,若B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CE是∠ACB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结论FG//BC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在△ABC中,若BF、CG分别是∠B、∠C的外角平分线,其他条件不变,结论FG//BC是否仍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
  这种别具一格的新题型一提出,立即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 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让学生体会一题多变,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又能使学习成绩大幅度地提高.
  四、让学生探求异题通解
  数学具有通性,因此转变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 经过分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最后都会归为一类. 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寻找规律,探求异题通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以下四例:
  (1)已知:△ABC中,∠B=30°,∠C=45°,BC=2■+2,求AB、AC的长;
  (2)已知:梯形ABCD中,AD//BC,∠D=90°,∠B=60°,CD=3,求AB的长;
  (3)已知:⊙O中,弦AB=8,圆心O到AB距离为3,求⊙O的半径;
  (4)已知: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为O,外接圆半径为6,求正六边形ABCDEF的面积.
  经过分析可知,以上四例都可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解图形中的问题是几何计算题的通解. 像这样,通过探求异题通解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就可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尝试一题多解、讨论一题多问、体会一题多变、探求异题通解等多种方式创新求异,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知识的迁移和融汇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又应该如何深挖教材、科学设计呢?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参与体验;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始终坚持民主、科学、开放的原则;坚持把学生看成教育的真正主体;坚持体现课程内容的引人入胜和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演绎出了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观”,即改革落后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引导
期刊
科技的发展使物理学的作用越来越大。物理学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崇尚科学、大胆创造、不断进取。教育要面向未来,而真正代表未来、对未来有决定性影响的不仅仅是所掌握的知识,而且是潜在的创造思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观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一、注重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互相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挖掘学生的竞争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下面笔者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学生懵懵懂懂、不知所云;现在新课标强调学生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当前教育形式要求各地中小学教师必须把工作的重点迅速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科学、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
期刊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年来,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读死书、背答案的书呆子,学生所能运用的只有大脑里储存的一些未经消化、不能灵活运用的知识。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思想和水平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就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它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数学的自身特点使其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学好英语?我的向答是重复,重复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  以我们的母语汉语为例:我们小时候并未刻意进行语言学习,就是落不断的模仿和重复而自然获得的一种技能。一个孩子从呀呀学语到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一个事物的名称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父母教孩子说话,不是给他讲解语法,也不会给他分析句子成分,而只是一遍遍地指着实物重复着它的名称,而孩子也是一遍遍地跟
期刊
立定三级跳是体育特长生高考体育科目必考项目之一。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考生的成绩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体育教练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际训练,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交流,以期共勉:    一、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是根本    我们知道,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基本技术要求。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形成技能技巧,增强人的体质,而且对预防运动性伤病
期刊
诚信之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崇尚诚信、追求诚信。一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诚信意识有所淡化,校园也受到波及。目前中小学生的很多行为足以说明,他们缺乏诚信意识,如:借了同学的东西不还,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售票场合逃避买票,不遵守交通规则,考试作弊等。造成以上现象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家庭因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间合作交流的深化,英语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现在一些教师只是把英语单纯地当作一种工具,只培养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却忽视了英语同样是人文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美感。教育与教学无论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在支撑,有一种东西是无法漠视的,即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鲜活而不容玷污的纯洁的心灵。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心灵的塑造才是第一位的,其它是第二位的,这符合现行素质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