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互相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挖掘学生的竞争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下面笔者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学生懵懵懂懂、不知所云;现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权威性。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是无所事事地站在一边,还是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是像领导一样来回巡视,还是深入到各小组讨论中去?答案当然是后者,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随时关注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如:在学生提出无效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课文特点及学习目标帮其寻找更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进行不顺利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启示和示范;在学生提出新奇的观点或学生有较好表现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氛围的营造者。
二、小组组建的形式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中心约翰逊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这是构成合作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这种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笔者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四人,其中各组的一号都是各方面表现较好的优秀学生,二号和三号为中等生,四号是学困生。由于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还为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还有监督员(参与不积极的学生),这样,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均能主动参与。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进其更强的参与意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角色互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还可按兴趣和爱好自结小组。如:在教学《敬畏自然》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于文章主旨的观点:我们是应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还是敬畏自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愿结合小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为了说服对方,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筛选信息,互相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重视独立思考
谈到合作学习,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教师宣布讨论开始,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教室里顿时一片嘈杂,每个人都在说话,可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有的学生还没进入角色,一两分钟就过去了,教师喊停,学生很难立即安静下来。
试问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吗?能达到“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吗?由此可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环节不能缺少。讨论之前,应该让学生认真读书,充分思考,要求边读边思,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在课本上圈、点、批、画,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写下来,以便在小组讨论
时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讨论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深刻,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学习效果。可以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
四、学习成果的展示
说到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大家想到的都是热烈讨论的表现形式,无疑,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应用最多的表现形式。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在组内交流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总结,使自己的见解丰富、全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正确的思路,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又给不爱动脑筋思考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因此,小组合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达到了不丢下一个学生的教育要求。
以上所述是课上的合作学习形式,那么课下应怎样开展合作学习呢?针对语文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课下,可采取小组集体预习课文、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等合作形式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那么对课下的合作成果应怎样进行监督和评论呢?如:可以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内容),让小组成员在各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集体修改,课上采用推荐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利用测试题进行检测并评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学、多思,力争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扬长避短,注意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避免走入误区,避免盲目跟风,真正让学生受益,使教学相长。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学生懵懵懂懂、不知所云;现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权威性。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是无所事事地站在一边,还是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是像领导一样来回巡视,还是深入到各小组讨论中去?答案当然是后者,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随时关注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如:在学生提出无效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课文特点及学习目标帮其寻找更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进行不顺利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启示和示范;在学生提出新奇的观点或学生有较好表现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氛围的营造者。
二、小组组建的形式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中心约翰逊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这是构成合作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这种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笔者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四人,其中各组的一号都是各方面表现较好的优秀学生,二号和三号为中等生,四号是学困生。由于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还为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还有监督员(参与不积极的学生),这样,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均能主动参与。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进其更强的参与意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角色互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还可按兴趣和爱好自结小组。如:在教学《敬畏自然》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于文章主旨的观点:我们是应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还是敬畏自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愿结合小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为了说服对方,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筛选信息,互相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重视独立思考
谈到合作学习,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教师宣布讨论开始,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教室里顿时一片嘈杂,每个人都在说话,可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有的学生还没进入角色,一两分钟就过去了,教师喊停,学生很难立即安静下来。
试问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吗?能达到“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吗?由此可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环节不能缺少。讨论之前,应该让学生认真读书,充分思考,要求边读边思,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在课本上圈、点、批、画,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写下来,以便在小组讨论
时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讨论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深刻,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学习效果。可以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
四、学习成果的展示
说到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大家想到的都是热烈讨论的表现形式,无疑,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应用最多的表现形式。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在组内交流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总结,使自己的见解丰富、全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正确的思路,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又给不爱动脑筋思考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因此,小组合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达到了不丢下一个学生的教育要求。
以上所述是课上的合作学习形式,那么课下应怎样开展合作学习呢?针对语文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课下,可采取小组集体预习课文、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等合作形式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那么对课下的合作成果应怎样进行监督和评论呢?如:可以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内容),让小组成员在各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集体修改,课上采用推荐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利用测试题进行检测并评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学、多思,力争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扬长避短,注意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避免走入误区,避免盲目跟风,真正让学生受益,使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