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互相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挖掘学生的竞争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下面笔者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学生懵懵懂懂、不知所云;现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权威性。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是无所事事地站在一边,还是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是像领导一样来回巡视,还是深入到各小组讨论中去?答案当然是后者,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随时关注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如:在学生提出无效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课文特点及学习目标帮其寻找更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进行不顺利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启示和示范;在学生提出新奇的观点或学生有较好表现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氛围的营造者。
  
  二、小组组建的形式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中心约翰逊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这是构成合作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这种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笔者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四人,其中各组的一号都是各方面表现较好的优秀学生,二号和三号为中等生,四号是学困生。由于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还为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还有监督员(参与不积极的学生),这样,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均能主动参与。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进其更强的参与意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角色互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还可按兴趣和爱好自结小组。如:在教学《敬畏自然》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于文章主旨的观点:我们是应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还是敬畏自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愿结合小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为了说服对方,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筛选信息,互相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重视独立思考
  
  谈到合作学习,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教师宣布讨论开始,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教室里顿时一片嘈杂,每个人都在说话,可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有的学生还没进入角色,一两分钟就过去了,教师喊停,学生很难立即安静下来。
  试问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吗?能达到“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吗?由此可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环节不能缺少。讨论之前,应该让学生认真读书,充分思考,要求边读边思,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在课本上圈、点、批、画,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写下来,以便在小组讨论
  时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讨论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深刻,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学习效果。可以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
  
  四、学习成果的展示
  
  说到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大家想到的都是热烈讨论的表现形式,无疑,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应用最多的表现形式。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在组内交流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总结,使自己的见解丰富、全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正确的思路,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又给不爱动脑筋思考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因此,小组合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达到了不丢下一个学生的教育要求。
  以上所述是课上的合作学习形式,那么课下应怎样开展合作学习呢?针对语文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课下,可采取小组集体预习课文、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等合作形式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那么对课下的合作成果应怎样进行监督和评论呢?如:可以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内容),让小组成员在各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集体修改,课上采用推荐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利用测试题进行检测并评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学、多思,力争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扬长避短,注意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避免走入误区,避免盲目跟风,真正让学生受益,使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行动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提到作文,很多学生感到头痛。作文教学也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笔者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认为作文教学若要改变现状,必须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从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生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的兴趣爱好并非先天铸就,后天的引导对兴趣的培养及兴趣的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写作
期刊
数学课一向被认为是最难的课程,如何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并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目前教师的主要责任。以往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近几年来,提倡素质教育,无论是从课程安排还是高考命题方面都使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改善。  我校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两先两后一小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章节要小结。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会数学?无外乎四个环节:
期刊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仍存在着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致使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呢?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以生活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识字任务的完成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完成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最好的办法便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能力的培养又应以贴近实际、激发兴趣为前提。下面笔者谈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让识字教学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激发学
期刊
语文的本质是用语言文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进行诗性地审视、表现和交流。语文教学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才能产生具体而深刻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过多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人才,创新教育必须要由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完成,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其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者。在创新教育中,课堂教育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呢?不妨从以下途径入手:
期刊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又应该如何深挖教材、科学设计呢?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参与体验;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始终坚持民主、科学、开放的原则;坚持把学生看成教育的真正主体;坚持体现课程内容的引人入胜和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演绎出了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观”,即改革落后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引导
期刊
科技的发展使物理学的作用越来越大。物理学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崇尚科学、大胆创造、不断进取。教育要面向未来,而真正代表未来、对未来有决定性影响的不仅仅是所掌握的知识,而且是潜在的创造思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观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一、注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