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发展使物理学的作用越来越大。物理学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崇尚科学、大胆创造、不断进取。教育要面向未来,而真正代表未来、对未来有决定性影响的不仅仅是所掌握的知识,而且是潜在的创造思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观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一、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科学实验能力的基本要素,细致敏锐的洞察力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基石,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有了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创造。
  1. 在平时的实验中要按照一定的认知目的去安排观察活动,使观察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观察的原理和方法。
  2. 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观察。
  3. 要让学生认真、详细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数据,积累素材,以便推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对于“小孔成像”的实验可布置给学生课后进行:认真地制作“小孔”;观察小孔、光源、光屏三者与成像的大小、性质之间的关系;记录结果;最后课堂讨论、总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注重学生情境想象能力的培养
  
  情境想象能力是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学习、研究或应用知识时,需要将观察到的情境变成恰当的表象储存在脑子里。对学生来说,情境想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提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平时实验时,对一些结论的科学猜想就是培养想象能力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在讲授《浮力》一章时,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 把木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观察到有水溢出,并且木块浮在水面上,这表明木块受到浮力的作用。
  2. 让学生猜想:浮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木块还是溢出的水?再猜想具体一些:是与木块或水的哪个物理量有关:质量、体积还是密度?
  3. 稍加提示:浮力是一种力,力与力才能对应,所以浮力可能跟木块溢出水的重力有关,然后把所用器材(测力计、水、盐水、烧杯、溢水杯)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浮力跟溢出水的重力相等,也跟木块的重力相等。
  4. 将木块换成铁块,实验情况又怎样?
  通过这样的几次猜想和动手实验,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减缓了知识的跳跃坡度,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的推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实验能力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分析、综合、导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其基础在于对现象、数据的分析,分析得合理透彻,综合导出的结论才能顺理成章。为此,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到顺序合理、层次分明。演示实验导出结论时,必须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进行“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研究时,对现象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是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关键,否则会造成认识上的极大偏差。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潜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验的乐趣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占主体地位。  下面我们先欣赏一下某堂数学课的教学场景:满身粉尘的老师,一边滔滔不绝,一边奋笔疾书。学生们有的自我欣赏,有的埋头苦读,有的飞鸽传书,有的谈古论今。教师怨学生太调皮,学生评价老师太乏味,教学效果怎样大家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改变这种
期刊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行动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提到作文,很多学生感到头痛。作文教学也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笔者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认为作文教学若要改变现状,必须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从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生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的兴趣爱好并非先天铸就,后天的引导对兴趣的培养及兴趣的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写作
期刊
数学课一向被认为是最难的课程,如何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并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目前教师的主要责任。以往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近几年来,提倡素质教育,无论是从课程安排还是高考命题方面都使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改善。  我校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两先两后一小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章节要小结。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会数学?无外乎四个环节:
期刊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仍存在着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致使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呢?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以生活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识字任务的完成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完成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最好的办法便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能力的培养又应以贴近实际、激发兴趣为前提。下面笔者谈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让识字教学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激发学
期刊
语文的本质是用语言文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进行诗性地审视、表现和交流。语文教学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才能产生具体而深刻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过多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人才,创新教育必须要由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完成,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其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者。在创新教育中,课堂教育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呢?不妨从以下途径入手:
期刊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又应该如何深挖教材、科学设计呢?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参与体验;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始终坚持民主、科学、开放的原则;坚持把学生看成教育的真正主体;坚持体现课程内容的引人入胜和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演绎出了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观”,即改革落后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