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学点 教出略读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开课上或是赛课上,执教者为我们展示的课例大都是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只能待在“被遗忘的角落”。究其原因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是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两难境地”:教深了,不仅课时吃紧,还会混淆了与精读课文的界线,影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教浅了,又担心略读变成自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于是就出现了精、略不分等现象。大家只是自己摸索着教,该怎么教?实践起来五花八门,难以驾驭。
  《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在今年11月18日有幸走进了福建省晋江市青阳教育办,笔者有幸与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同课异构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略读课文《珍珠鸟》。这再一次引发了笔者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略读课文教学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课文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下面笔者就以执教的《珍珠鸟》一课,谈谈自己备课时如何探寻《珍珠鸟》一课的教学点,力求上出略读味的几点浅见。
  一、抓准切入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每篇文章入选课本,成为课文,它就承载了课文的独特意义。”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让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思路,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三者兼容。
  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是编者的思路的结晶。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和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我紧抓“阅读提示”这根“藤”不放: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那么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启示呢?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我先让学生梳理出“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①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启示呢?②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③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再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到文中寻求答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又可以在课堂上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顺“藤”摸“瓜”,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以板块推进,课堂呈现粗放的形态,少了主线鲜明、流水无痕的结构之美,却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空间。
  二、选准迁移点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珍珠鸟》的教学着力点在理解“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这一过程。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金钥匙,有的学生说想针对课文的主要事件试着画情节线(这是北师大版教材该单元新学的金钥匙,虽然人教版里没有“金钥匙”这说法,但我觉得教学方法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说法不同而已)。有的学生说想圈画出重点词句;有的学生说想做批注……接着我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金钥匙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让同桌交流学习所得,再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通过交流画的情节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这一过程。如有一位学生是这样画的,“为珍珠鸟安家 →不惊动、不打扰珍珠鸟→不管珍珠鸟,让它自由→经常陪珍珠鸟玩→当小珍珠鸟飞来时不吓跑它,让它完全信赖‘我’”。通过这条情节线学生清楚地看出正是因为“我”细心呵护珍珠鸟,才一步一步地取得珍珠鸟的信赖。而另一位学生是这样画的,“探出脑袋→从笼子里钻出来→敢在屋里飞→渐渐胆大,落在书桌→用嘴啄‘我’的笔尖和手指→落到‘我’肩上睡着了”。该学生抓住的是珍珠鸟活动范围变化的重点词语画的情节线,通过这条情节线,学生也很清楚地看到珍珠鸟和“我”之间正是由远距离“观望”一步一步到零距离的接触,信赖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既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着力点,又检测了学生对“针对课文主要事件画情节线”这把金钥匙的掌握度,也实现了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并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的教学目标。
  三、看准训练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训练语言,发展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略读课文不能因为教学的“略”而略去语言训练的教学任务,恰恰相反,它也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此任。冯骥才爷爷从自己和珍珠鸟的交往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了深化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悟,我预设了一个说写训练点,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例子。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了自己和小动物间信赖的故事,有的说了自己和朋友间相互信赖的事……从而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接下来的练笔积累素材。接着我让学生仿照“信赖”的句式写写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启示。学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信赖让心灵与心灵之间构造起一座桥梁;信赖让人与人之间的一堵墙化为乌有;信赖让友谊天长地久;信赖让人与人互相理解……通过这个语言练习,不但深化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认识,也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带给人深刻的启示。
  四、找准延伸点
  叶圣陶先生说:精读课文是“例子”和 “出发点”。其实相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后继学习来说,略读课文也是新的出发点,所以,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后继学习活动的延伸点。课上,我让学生再次走进信赖的进程中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时,学生着重抓住的是第8、10、13段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既感受到作者语言描写的细腻、精妙,又感悟到善于观察、抓住细节描写、遣词造句等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了技巧,也使得精读与略读融为一体。课后我亦及时让学生抓住作者细腻的文笔和深刻的感受为支点延伸开去,让学生试着模仿《珍珠鸟》这篇课文写写自己和小动物间的故事,并推荐学生阅读冯骥才爷爷的书籍——《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珍珠鸟》,进行更多的、力所能及的阅读活动,从而落实《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
  总之,略读课文不是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应当是──“略读”应介于精读和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的自读感悟配合教师的有效引导。让我们重视略读教学,且思且行,探寻最佳的教学点,教出略读味,力求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力求让略读课教学在公开课上或赛课上占有“一席之地”!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应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课堂应是开放的、创造的、高效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直面轰轰烈烈的课改,我认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功能和作用;最完美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求得语文课堂的最大效益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公开课、展示课上,白板的运用非常之多,而且效果极佳。但这些课往往集合多人的智慧、经过多次的打磨,并不是我们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而再先进的信息技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我们的常态课堂教学。  那么,面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纷繁的功能,如何有效地运用它来服务于语文常态课堂教学呢?这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第二课时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进行品味式的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的方式去体会文本词、句、段蕴含的内涵与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以此作为激发其阅读兴趣的突破口,努力建构一个真正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的课堂。  一、推进阅读进程:从聚焦学生独特体验开始  新课程标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案例] 《天
读写结合的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多年来,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阅读课上,学生能进入思想内容的大门,却难以登入写作的殿堂,语文能力提高缓慢。究其因,目前的语文课堂没有打通读写结合的通道,读和写仍在各自的跑道上单行,两者难以结合。多年来,在怎样教导学生进行读写的问题上,我通过不断地尝试,认为应变读写结合为写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识字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 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认为这就是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有必要进一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运用
最近,市好课比赛在我校举行。我先后聆听了八位教师执教的《孔子游春》。旁边的一些同行连续听了两三节课后便唉声叹气地感慨:“听同样的内容真没劲!”而我却恰恰相反,特别期待教师们对同一教材的不同诠释,我默默地欣赏着、比较着,越发深刻地品味到课堂的真意味。  《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论水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
低段学生生活经验少,词句积累不丰富,因此在写话时常常是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不加以有效地指导,只单纯鼓励学生凭借兴趣写话,可能会给日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留下隐患。因此,教师要以课内写话为抓手,充分研读教材,发掘文本资源,创设写话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元写话。  一、模仿写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人教版低段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语言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对老师这个角色的诠释,而学生,自然而然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今。这一传统观念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冲击。专家们指出。教师应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但是,现在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仅是一句口号而已。其实,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度”,有时退居幕后,甚至故意“谦让”一回,也许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