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兴美且潮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xl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生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改变一些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但是,只要你想做,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可以实现的。衣食住行上的点点滴滴小事,就能实现低碳生活,为应对气候变暖做贡献。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每天进行一项减碳行为,或者计算自己的碳排放量、记下自己的碳足迹,这种生活新时尚正在悄然流行。
  在气候变化以及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之下,以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足迹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说到低碳发展模式,似乎离普通民众的生活比较遥远。然而正如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所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要想实现低碳发展,仅仅发展低碳工业、强调政府或企业的职责与义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人人参与,共同实现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的真谛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ving),是一种简单、简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作息中尽力减少能量消耗、尤其是碳(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量,其目的在于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从而减缓生态的恶化。时至今日,低碳生活早已不再只是个别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的呼吁,城市居民对低碳生活所倡导的公众环保和社会责任理念的接受度已经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地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而有效的调整,倡导并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正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低碳生活方式,大多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比如中国百姓自幼所熟悉的随手关灯、一水多用、餐后打包一类,都早已深入人心。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理念的更新,主动购买节能节水的电器、一周一天素食主义、避免油炸食品、衣服面料首選棉质而非耗能更高的化纤织物,也慢慢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认可与实践。低碳生活,为生活增添了美好与便捷,减少了浪费与危害。
  低碳生活的践行
  在拥堵的街道上排队等待,曾经是在北京工作的小黄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工作单位离家并不算远,但是已经拥有了私家车的他不甘心把车白白放在家里,他总是坚持开车出行。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黄发现了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便利后开始选择自行车这一绿色、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快捷又健身。小黄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新增了许多只需刷公交卡或微信支付就可以自助租用的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无疑为北京无数像小黄一样的百姓提供了便利,使低碳出行观念有了落地的载体。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不仅是出行,低碳消费的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家住青岛的常阿姨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近来她尤其喜欢到农超对接的菜市场选购果蔬。“那里的菜特别新鲜,味道也足,还不贵!”常阿姨经常这样向街坊们宣传。其实,产地较近的水果和蔬菜不仅新鲜程度更有保障、吃得更加放心,由于缩短了运输距离与消耗,减少了农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本地的农产品中也多以应季的为主,而选择应季的农产品能够有效减少生产反季节蔬果所耗费大量能源,健康又环保。
  当常阿姨得知自己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时,笑得合不拢嘴。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开始推行农超对接,间接地促使更多居民加入到选择本地蔬果、低碳消费的队伍中来。
  主动低碳生活
  尽管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渐扩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依然存在着诸如“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炫富消费”与“面子消费”一类与低碳生活背道而驰的消费方式,它们也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
  2016年上半年刚参加车展的小王购买了一辆大排量的汽车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而他之所以不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更多是出于攀比和面子的考虑。实际上,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型、浪费型消费,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已经不再象征着体面和时尚,而是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
  时常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就是苦行僧式的生活,是贫困或落后的生活方式。其实,许多人在选择更加低碳的生活方式时,并不会察觉到自己为了减少碳排放、为了地球的环境而做出了贡献与牺牲,也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发生了下降。多数参与低碳生活的居民都是“主动低碳”,而非“被动低碳”。
  低碳的真实含义包括要给人们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保护和舒适感,同时对环境消极影响更小,或是有助于改善环境。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关键在于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结合点。推进低碳生活,最重要的还是人人都要试着将低碳的理念融入自己日常的生活之中,享受低碳生活的美好,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
  试点低碳城市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线路、良好的居住条件;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建筑、照明与取暖等又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因此,城市居民在引领低碳生活方面责无旁贷。
  关于何谓“低碳城市”这一问题,中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多种阐释与辨析,并在以下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首先,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是低碳发展的一大领域,力求生产与生活达到低能耗、低污染与高效益的目标,在确保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减少碳排放;其次,低碳城市涉及社会、文化、生态、生活、技术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市民等各方面协力合作、统筹规划以实现发展共赢。
  近年来,中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有关低碳城市的构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2008年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这标志着低碳城市建设在中国的正式起步。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分别于2010年8月、2012年11月和2017年1月先后公布了 三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名单。随着对低碳城市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省区、城市开始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根据自身优势探索独具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以摄影艺术的视角展现莆田的生活、文化、经济、环境、人文等发展成果。  拍摄内容主要为莆田A级旅游景区、莆田新旧二十四景、莆田乡村旅游休闲集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地方民俗风情、莆田传统美食等。  一、赛程安排  1.征集日期:2017年3月15日-2017年9月15日(已收到稿件为准)  2.评审阶段:初评、终评截止时间2017年9月29日  3.展出时间:2017年10月8日(以莆田市旅游局确定为准
期刊
印度新德里的一座清真寺正在为开斋节举行庆祝活动,一位父亲伸手帮兒子调整头顶的帽子。摄影师乔比特·乔治拍下了这一幕,并这样说道:“画面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那种亲密的情感关系。”
期刊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下的产物,也是其宝塔尖上的金顶。读书仕进,状元及第,光耀门楣,也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理想。福建,正是个盛产状元之福地,自晚唐至清末,千余年间,福建共出文状元47人、武状元25人。千余年状元荣耀的成就,对我们当代人又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状元”这个词的历史,起码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其居首者因此被称做状头,又名状元。因其为殿试一甲第一名,亦称做殿元。
期刊
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尼克·斯坦伯格用镜头记录下了云霧缭绕的系列美景,他的作品没有任何后期修饰,要求果断行动才能及时抓住最销魂的那一瞬间!
期刊
伯納内尔洞穴造型奇特,坐落于葡萄牙拉戈亚的海岸边。摄影师西芒·维埃加斯在洞内拍摄了这张照片,从洞顶射入的阳光让洞内的人得以一享日光浴。
期刊
泰宁历史上有过很辉煌的科举盛况,北宋时科甲连第、人文昌盛,民谚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说。这里出过两个状元、54个进士、101个举人,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读书、讲学、著书立说。泰宁的读书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泰宁共出过两个状元,一个是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状元叶祖洽,另一个是宋庆元二年(1196年)的邹应龙。一个小县能出两个状元也算是件不寻常的事。 
期刊
翻滚的云海后方是位于斯洛伐克的西塔特拉斯和高塔特拉斯山脈的群峰,紧邻波兰。
期刊
摄影师马尔科·阿·比斯托在葡萄牙的海岸边拍摄时,用长焦镜头捕捉到了一只鹳独立于悬崖顶的画面。它的巢里是未成年的幼鸛。
期刊
一群人正驻足于伦布朗的著名画作《呢商同业公会理事》前,画中的人物与观众恰好形成了有趣的对視。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致力于展示荷兰艺术,馆内收藏的作品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以前。摄影师尤利乌斯·Y这样写道:“他们就这样彼此对望,仿佛穿越了漫长的时空。”
期刊
滨海、河流和人工湿地是福建省的主要湿地,以沿海港湾、河口、红树林等特色为主构建的沿海迁徙候鸟保护网络,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重要组成部分。  八闽湿地保护走上法治化轨道  “福建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近海与海岸、河流湿地为福建省主要湿地。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马祥庆表示,长期以来福建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无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