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读者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脑中已有知识整合构建意义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再创造,是极富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来说,老师是读者,学生也是读者,老师和学生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老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差异。同时,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授予学生,而需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慢慢地感受、领悟。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语文阅读要达到这些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读为本,体情悟义
  〓〓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这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此,注意引发学生的语感,努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朗读,就是将书面语言有声化,用声音再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阅读方式,它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如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读得多了,就能“得心应口”,即使是即兴演讲,也能张口即来,并合乎语言规范。成功的朗读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实践中,可以得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的感受。在朗读的全过程中,学生融入对文章的理解、评价和鉴赏,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当前,语文教学“问”风盛行。一堂课几十问,不但把完整的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而且挤占了学生熟读精思的宝贵时间。可以这样说,忽略训练学生熟读,这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如何扭转这种“问风”,策略之一就是“以读为本”。读,是各种活动的基础,是学生经历、认识、体会、感悟阅读材料的必由之路,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情悟义,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语文教学应切实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如重音、快慢、停顿和语气等,通过诵读文本,使学生体情悟义,使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
  〓〓二、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我们都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时间。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其次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古人云,“学贵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因此,教者要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小到谴词、造句、文采的质疑,大到联系全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可越俎代庖。应让学生去讨论,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获得“质疑,而后答疑”的快感。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尊重个性,引领对话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文学修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认识,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无深度的、点滴零碎的,但这是学生自己获得的,只要是立足于作品本身,又不牵强附会,能自圆其说,都应该支持其成立,肯定其“合法性”。这样不仅使学生从这种支持和肯定中获得成功的愉快,更能使他的独立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保护。教师还应营造一个亲密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平等、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对话、交流、碰撞,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争辩,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个性化的表达交流方式,允许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甚至允许学生出错,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翻译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除师生这两个系统之外,主要还包括教材、教法与评估三个系统。教材系统的复杂在于它是多学科(至少有语言学、文体学、翻译学)的综合,在于它的知识、理论、
湖北南隅,隽水河畔,峻岭逶迤,诸山崇聚。崇阳,安静地躺伏在这块盆地里,生养着淳朴的子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仔猪腹泻是典型的多因素疾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仔猪腹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每年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仔猪抵抗力差,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极易引起病毒和细菌感染引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相切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关系,在各种级别的考题中,也常常出现切线的身影,而且圆锥曲线本身就是其切线族的“包络”,但课本对切线的描述却十分吝啬,因此笔者从定义、作法、性质等方面对圆锥曲线的切线进行了一些探究,现把探究的结果整理成文,望同行们指正.  一、圆锥曲线切线的定义  设P(x0,y0)是圆锥曲线C上一定点,P(xn,yn)是该曲线的动点,当点Pn趋近于点P时,割线P
变化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变化教态,变化师生交流的方式,变化信息传输的渠道、教学媒体及变化教学辅助材料、课堂内容结构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每个教师独特的教态与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多种变化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变化分为教学语言、传输媒体、师生互动三大类型
班主任面对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个体,除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外,还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来开展班级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及时抓准教育的契机呢?  一、随机性教育契机的把握  这类教育契机的出现是不规则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敏锐地去识别,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这种教育契机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
跟随素质教育的步伐,小学品德也应遵循素质教育为思想指导,指导其教学。在思品课堂上,课文的内容和教师的有效讲授是道德内化的一个载体。而情感体验才是学生道德内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产方式,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教师的正确把握,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细致、广阔、深入的对话,才能在教学中正确、深入、有创意地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把握文本的精髓,体悟文本之味。笔者认为,文本解读当奏好三部曲。  〓〓一、知人论世,得作者之用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作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新的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进程,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切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