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杨武能《“中国的书和关于中国的书”》一文,其美中不足之处,作者也作了说明:“有的书名我无法还原为中文,只能列出(德文)原名,已译出的名称也可能不准确”。这种不强不知以为知的虚心态度,使人很受感动。因此我不自揣愚浅,愿尽菲薄之力,协助作者给这个书目做些拾遗补阙的工作:
1)Yeh-k’ots’ungschu,作者未译为中文。我认为应是《野客丛书》,南宋王撰,三十卷,前有庆元元年自序。这一年正是公元一一九五年,与作者的介绍相合。
2)Sung-chien-pan-ma-tzu-lei,作者未译为中文。我认为应是《宋椠班马字类》,南宋娄机撰,五卷,前有楼钥淳熙壬寅序。这一年也正是一一八二年,与作者的介绍相符。此书本名《班马字类》,“宋椠”是后加的。但这二字却也泄漏了天机,证明此书并非真宋本,而是宋以后人据宋本影写或影印的。宋人刻本,不当自称“宋椠”。
3)T’ung-chien-chi-chin-pen-mo,作者译为《资治通鉴本末》,当误。按其德文原名音译,应为《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四十二卷。又作者介绍此书“序于一二五七年”,则当是赵与于宝五年重刻之湖州大字本,前有赵序,是此书今存宋本中之最佳者。国内也有藏本。
7)Ta-ming-hui-tien,作者译为《大明汇典》,小误。应为《大明会典》,明李东阳等奉撰,原本一百八十卷。作者介绍此书“一五八七年印行”,当是万历年间的续修本,二百二十八卷。
8)Ta-ming-chi-li,作者译为《大明纪礼》,小误。应为《大明集礼》,明初徐一夔等奉撰,嘉靖九年礼部诸臣补纂,五十三卷,前有嘉靖九年世宗御制序文。这一年正是一五三○年,与作者介绍的“一五三○年钦定版”相合。
10)Ch’ung-hsiu-chng-ho-pn-tsao,作者译为《重修郑和本草》,盖缘明初有三宝太监郑和而误。此书应名为《重修政和本草》,宋唐慎微原撰,政和中曹孝忠奉勘定,三十卷。
12)Nung-sang-chi-yao,作者译为《农桑指要》,小误。应为《农桑辑要》,元初司农司修撰,七卷。此书元代曾刊刻多次,广为颁发。但元刻本在清代已属罕见。作者介绍此书是“一三一七年,元版”,如不误,那么这就是所谓元延本,弥足可珍。国内尚未发现有此藏本。
16)Ch’inting-ku-chin-t’u-shu-chich’eng,作者译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不误。但作者介绍此书“一套十本”,按此书多至万卷,所谓一套十本者,或仅是目录,或仅是其中部分内容,断非全帙可知。
未敢自信必是,尚希得到指正。
北京许福谦
编者注:四川成都读者何韫若等亦来信指出,第⑾应作《经史证类本大观本草》或《大观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第⒂“Ssu-i-kuan”三字应是“四译(夷)馆”。
1)Yeh-k’ots’ungschu,作者未译为中文。我认为应是《野客丛书》,南宋王
2)Sung-chien-pan-ma-tzu-lei,作者未译为中文。我认为应是《宋椠班马字类》,南宋娄机撰,五卷,前有楼钥淳熙壬寅序。这一年也正是一一八二年,与作者的介绍相符。此书本名《班马字类》,“宋椠”是后加的。但这二字却也泄漏了天机,证明此书并非真宋本,而是宋以后人据宋本影写或影印的。宋人刻本,不当自称“宋椠”。
3)T’ung-chien-chi-chin-pen-mo,作者译为《资治通鉴本末》,当误。按其德文原名音译,应为《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四十二卷。又作者介绍此书“序于一二五七年”,则当是赵与
7)Ta-ming-hui-tien,作者译为《大明汇典》,小误。应为《大明会典》,明李东阳等奉
8)Ta-ming-chi-li,作者译为《大明纪礼》,小误。应为《大明集礼》,明初徐一夔等奉
10)Ch’ung-hsiu-ch
12)Nung-sang-chi-yao,作者译为《农桑指要》,小误。应为《农桑辑要》,元初司农司修撰,七卷。此书元代曾刊刻多次,广为颁发。但元刻本在清代已属罕见。作者介绍此书是“一三一七年,元版”,如不误,那么这就是所谓元延
16)Ch’inting-ku-chin-t’u-shu-chich’eng,作者译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不误。但作者介绍此书“一套十本”,按此书多至万卷,所谓一套十本者,或仅是目录,或仅是其中部分内容,断非全帙可知。
未敢自信必是,尚希得到指正。
北京许福谦
编者注:四川成都读者何韫若等亦来信指出,第⑾应作《经史证类本大观本草》或《大观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第⒂“Ssu-i-kuan”三字应是“四译(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