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的道家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722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东汉末年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道家、佛教的兴起,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不如西汉那样稳固。《古诗十九首》受道家影响颇深,道家关注生命,追求精神自由,这些思想在《古诗十九首》之中都有所体现,其中对于生命的关注和追求及时行乐表现的最为深刻,也最為频繁。儒与道两种思想交织于诗歌之中,也必然存在着冲突与矛盾。
  【关键词】:生命意识,及时行乐,儒道矛盾
  (一)强烈的生命意识
  《古诗十九首》对于节序的迁移,时间的讯迈,特别敏感,表现在诗句之中的,例如:
  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
  对于一日、一季、一生的思考的具体感受,汇集起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生命短暂这一概念,因此,《古诗十九首》同时也发出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慨叹: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今日良宴会》)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人生短暂,必然牵引出一个问题——死亡。《去者日以疏》中“丘与坟”、“古墓”、“古柏”、“白杨”以及《驱车上东门》中的“郭北墓”、“黄泉”、“朝露”等等,都透露着死亡这一命题。“众生必死”并且“生年不满百”,生命活力无处释放的文人们,会迫切的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如李泽厚所说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与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1]他们开始关注生命的存在价值,但是在传统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下,诗人却无所适从,在“朝”与“夕”之间,他们既不能施展自己平生报复,也没能真正得到精神上的真正解脱。
  儒家强调集体意识,而道家则更多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古诗十九首》关注到了个人的情感,对于“情”的表现十分充足,爱情、友情、乡情的展示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诗人们的内心状态。“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孟冬寒气至》)对于爱情的担忧、纠结,字字真切。“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良无磐石固,虚名和复益!”(《明月姣月光》)朋友之交当如磐石,今则须有其名,真无益也。对于友谊的破灭,诗人心中的难过与凄凉波澜跌宕。“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思归还故里,欲归道无因。”(《去者日以疏》)思而不能,欲归不归,这便是游子心中的乡情。爱情、友情、乡情,这些“情”的主體都是人,关注到了个人的这些情感也便关注到了个人,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所展现的重情之心也就是对于生命个体的关注,也是生命意识的一种体现。
  杨德贵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一曲深沉的生命之歌,从内容到形式开一代之先声,之所以能产生一种“泣鬼神,惊天地”的力量,也在于它以“人”为主题而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寻。”《古诗十九首》关注到的人生的短促和个人情感,都是对于生命价值的一种探寻,道家生命意识在这里体现的最为明显。
  (二)及时行乐思想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落魄失意之人,在这样的一个既不能兼济天下,又不能独善其身的环境下,一些文人便把关注点转向了现实,生命如白驹过隙,何不及时行乐?这在《驱车上东门》和《生年不满百》两首中体现的尤为真实。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墓。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首诗,是流荡在洛阳的游子,因看到北邙山坟墓而触发的人生慨叹。生命无常,及时行乐,在这首诗里表现的最为透彻。作者把墟墓间的萧瑟的情景,长眠地下的“陈死人”和“年命如朝露”的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因而诗的情绪显得感慨悲凉。既然生命如朝露,那么人生的价值又在哪呢?诗人首先提出“服食求神仙”,但又随即否定,此路不通,“多为药所误”想求得长生不老恐怕是不可能的。儒而圣贤,道而神仙,皆不能免于此。则亦终无有能免此者矣。[2]于是诗人便选择了“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最终还是归到了现实,趁着时光未散,把酒言欢。“不如”二字亦是诡词,正急急教人修行,然饮酒披素,又何尝不是修行舆?[3]道家讲究养生修行,回归自然,虽与及时行乐思想不同,但在此诗中,饮酒披素不就是回归人本心的自然么?及时行乐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诗人在此诗中对于生命理性的思考充满了一种伤感情绪,也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的失望,归隐退却的想法亦可能产生于心。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诗中所强调的,还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诗人的感慨则是针对着“爱惜费“的“愚者”。乱世的人生,朝夕不保,即使长寿,也不满百年,正不必“怀千岁忧”,对未来许多问题做长远的考虑;而况爱惜身外的钱财,那就更是可怜可笑了。诗人最后又点明神仙只是传说,一般人无法企及,就不要再有这方面的幻想了。作者很理智的看到生命短暂的实际状况,提出的解决办法则是“为乐当及时”。
  《生年不满百》与《驱车上东门》同样是强调及时行乐思想,但《生年不满百》中诗人的情感并不如《驱车上东门》沉重,最后一句还有些轻松的笔调。可见,《古诗十九首》的一些作者,不论处境如何,都对及时行乐思想有推崇。
  (三)《古诗十九首》中的儒道矛盾
  一直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正统地位,《古诗十九首》中会有着儒家思想的痕迹,道家在这一时期兴起发展,因此诗人的诗篇之中也存在着道家思想的影子。
  《青青陵上柏》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表现了生命短暂,要享乐斗酒的思想,这便是道家的出世思想。但后文之中“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又道出了作者不是真心想这样,如果不是功业名利的趋势,就不会来到“宛与洛”。而功名利禄无望,又为什么来到这里呢?只有把它说成“游戏”,看看热闹罢了。及时行乐并不能消除忧愁,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现实处境绝望的悲哀。《今日良宴会》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两句诗中,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慨叹,近似于道家,但同时又表现出诗人功名难成的苦闷心情,这又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同样,在《回车驾言迈》中也有这样的矛盾,“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道家的一种消极思想,而“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诗人又在正面肯定了建功立业的奋斗目标,这又是儒家功名思想。而《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两句中,作者看似是要饮酒作乐,游戏人生,但仔细思考,联想到游子们的遭遇,不难看出,在这潇洒的背后是理想破灭、报国无门、无路可走的无奈和悲哀,是对于功业难成、未来茫然的逃避,只能饮酒作乐麻木自己了。这种儒道思想的矛盾在诗中隐约展示了出来。
  《古诗十九首》在同一首诗中体现出儒道两种思想的对立,也可以看出诗人们内心儒道思想的矛盾,这种深邃而复杂的思想反映到诗中,便是我们所看到的诗人愁苦郁闷而又无奈的心态。但是同样由于这种思想的杂糅使得他独具魅力,体现出中国两种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注释:
  [1]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93
  [2][3]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55:22,2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際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于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越加关注。课堂教学是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大途径,如何在外语文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降低交际失误,还能满足现代教学目标,适应国际的发展,接着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外语文化教学中培养跨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语言与文化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间接表明,若想深入学习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内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科。可是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向人们显示出文化教学与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只有将不同文化内容与不同文化载体相连接,运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将这些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中,才有可能培育出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这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萨加派因明在藏传因明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与贡献,进一步分析了萨加因明的承上启下作用, 最后通过浅析萨加派的最著名的学者萨班的因明著作,讲述了萨班对藏传因明的贡献。  【关键词】:萨加派;萨班;藏传因明  第一章 萨加派的建立.  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三怙主
期刊
【摘要】:在乡村领域,中共革命对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领域亦产生十分明显的变化。文章立足于近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重点分析中共革命对乡村土地关系、政权交替、文化嬗变与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期较为正确地还原中共革命与近代乡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变动关系。  【关键词】:土地关系;政权演变;文化嬗变;  一、中共革命与土地关系的变迁  土地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社会历史斗争的基本内容之一。为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以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过程中筛选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案例主要来源于本人与留學生交谈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课上老师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总结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与反思  案例一:  学生来自日本,老师自编剧本,剧本时长在25分钟左右,让学生分小组排练表演剧本,作为期末考察。  分析与反思:  本案例来自于课上老师放的一段视频
期刊
【摘要】:大学学生会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它坚持党的领导,并在党的指示下,團委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同时紧紧围绕学校展开工作,通过开展创作比赛、文艺晚会、运动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以此达到提高自身能力,服务同学、促进全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校园氛围的目标。这个目标引导全校学生刻苦求学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采用学分制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解决了学生因为创业而延迟毕业,从而不敢创业的心理。学分制转换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这种教学管理理念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学分制;创新创业;职业院校  一、引言  应用型高职院校是面向区域经济,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是最为基本的五个环节,虽然说当前大学生在书面英语上表现不错,但是在口头英语上能力薄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就以学生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关键词】:英语口语;大学生;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难题现状  根据笔者的学习经验,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当前大学生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國的文学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人们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而且人们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现阶段的文学视角,都在努力追寻更高的文学天空。但是从近代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文学发展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情感时代”,文学的感性因素在不断地增强,理性因素在逐渐的流失,现代的人在思考文学的时候,没有相对准确的价值观,缺少了必要的理性分析,导致现
期刊
【摘要】:英语教育一直是国内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的学习之上。但是在英语的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处理好中国文化与其的冲突一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以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为例,近些年很多英语老师都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他们不具备向外宣传本民族文化以及跨国交流的能力,这已经影响到了高校英语教育的课程质量。所以说正确剖析这一现象的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