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浙江省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分析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浙江省各地中考的写作考查多采用应用型写作与创意性写作相结合的模式。
  应用型写作可视作“实用写作”或“任务型写作”,它综合考查考生是否能明确题目中布置的特定任务,是否能注意文体要求,是否能考虑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是否能做到简练、准确、流畅、得体的规范表达。应用型写作大多放置在“写作”部分,也有部分试卷(如湖州、温州)放置在“阅读”部分,采用了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分析各地的应用型写作,题型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设置情境,考查围绕话题陈述观点和理由的能力。如:2019年金华/丽水卷和绍兴卷都要求考生根据阅读积累,分辨教材插图中哪个是庄子、哪个是惠子,并陈述理由;台州卷是让考生就“网络上有一小学生说 ‘自己长大后想当木匠’这一事件”参与讨论,并在留言区发表看法;温州卷是就“周末补课的利与弊”进行辩论;衢州卷则是请考生以四部备选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为例,写一段文字,阐述其对“任重而道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的“任”字的理解。其二,设置情境,明确写作任务和目的,在解决问题中考查表达能力。如:2019年湖州卷设置了为百年老字号“丁莲芳”拍摄宣传短片的情境,请考生根据文章内容,续写宣传短片的文字稿,为“丁莲芳”的振兴拟写两条措施;杭州卷设置了制作毕业纪念相册的情境,要求考生在相册扉页上写一段文字,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宁波卷设置了《宁波晚报》“今日新聞”栏目需要新闻稿件的情境,请考生以当天“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嘉兴/舟山卷则设置了“研学”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整份试卷的“研学”材料和经历,结合右边的地图,为学弟学妹做一个“南湖半日游”研学行程规划。
  创意性写作考查的是综合表达能力,即通过写作反映出考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常见文体和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掌握。2020年浙江省各地中考创意性写作题,在关注写作的文学性之外,比较注重写作的思辨性和功能性,以图实现两个转变:其一,引导考生从以往习惯性的“虚假写作”中走出来,走向 “真实写作”,注重在写作中呈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感悟;其二,从以往更注重表达的“文章制作”中走出来,走向更注重交流的“交际写作”。笔者以为,写作是作者与读者(明确或潜在)之间运用背景知识,基于交际目的,针对具体语境而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2020年的创意性写作,从命题形式看,以材料作文为主,如温州卷、绍兴卷、嘉兴/舟山卷、台州卷、衢州卷,都采用了文字材料的方式,温州卷还配以图表形式;情境作文则有所减少,仅杭州卷以及绍兴卷部分体现;命题作文则有宁波卷和湖州卷。从文体要求看,2020年就比较多样化了:有写书信的,如杭州卷、温州卷(可选)及绍兴卷(可选);有写想象类故事的,如金华/丽水卷和衢州卷,宁波卷也有小说创作类可选;有写议论文的,如嘉兴/舟山卷和金华/丽水卷,任务之一都有明确要求;此外,绍兴卷还可写讲话稿,温州卷可选说明文。
  回顾、分析近两年浙江省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主要存在以下四大亮点与特色:
  一、关注教材
  结合统编教材,凸显写作理念
  浙江省起用统编语文教材已是第三个年头,中考作文命题在传承前几年的命题传统之外,自是要体现统编教材理念。纵观过去两年全省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正是如此。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材往往是写作命题的话题或构思的来源。如2019年宁波卷提供了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的情境,并设置“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请考生写一篇文章投稿。“出专栏”是综合性学习成果呈现的常见方式,考生并不陌生,而“话说家乡”这一专刊下的有些子栏目,可以直接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相关联,如八上的“身边的文化遗产”便是“家乡风俗”,八下的“倡导低碳生活”和七下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便是“家乡风尚”等。再如2019年嘉兴/舟山卷的“研学”话题,对考生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很多“综合性学习”,其过程便无疑是“研学”。再如2020年温州卷有关“笔记”的多任务写作,提供了三类具体情境下的写作任务,引导考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文本类型、写作材料并关注语体特点,从而实现真实、个性化的表达和交流,紧贴课堂教材,更加凸显写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有意思的是2019年的金华/丽水卷,要求考生根据四幅漫画进行写作,漫画上的内容是:人想要学会飞,就必须先学会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人只有先学会这些,才能学会飞。乍一看似乎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挨不上边,其实,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样的写作话题同样和“综合性学习”有着深刻的关联。如:“人无信不立”就是在启发考生思考人学会站立、行走的根本条件;“君子当自强不息”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自强不息”便是不放弃,不停地“奔跑”和“攀登”。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人就能学会飞翔,到达梦想的彼岸。因此,金华/丽水卷的作文命题,似乎可以看作是教材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相关素材的深度整合。此外,教材阅读教学中的文章,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如《带上她的眼睛》可以续写成一篇想象类的科幻小说,用来应对2019年温州卷“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这一写作构思,可谓物尽其用,甚至用在2019年嘉兴/舟山卷中的有关地心研学的科幻小说创作上,也并无不可。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根据绍兴卷关于“他们说”的写作话题,改写成一则结局完全不同的故事。而2019年温州卷中的“这可能真的会发生”,则可以用多篇课文和名著进行续写或者改写,如“孔乙己他没死,三年后,他又来到了咸亨酒店……”“于勒认出了他的哥哥……”“张岱穿越了,在国庆节的更定时分来到了西湖,赏三秋桂子……”等等。
  第二,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严格体现在写作命题的各个方面。2020年浙江省各地中考写作命题,在写作要求上,均没有超出教材要求的范围。如:金华/丽水卷、衢州卷以及宁波卷(可选小说创作)的写故事想象作文,其对应七上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和八下第六单元“学写故事”的写作要求;绍兴卷任务之一的写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也是八下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的直接体现;温州卷的任务之一写说明文,即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和八下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的写作内容;2019年衢州卷的游记写作,对应的是八下第五单元“学写游记”的写作要求;而2019年湖州卷和温州卷对“阅读”的认识,其实也可以对应八下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的写作要求;至于教材中的“学习传记”“新闻写作”“文艺性小随笔”等,同样也可适用于有些地市的作文题。除此之外,教材中其他的写作要求,也多在近两年来各地作文评分细则中有直接的体现。   二、关注思维
  唤醒生活体验,注重个性与思辨
  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语言脱离思维。我们可以这样说:思维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思想是作文的基本内核。我们的写作,不能沦为无病呻吟,更不能沦为文字游戏。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写作命题上让写作材料和话题本身具有思辨性,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思想和思维。那种泛化的、虚假的、空洞的作文题都不利于考查考生的思辨性。一个好的作文题,既要联系考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又要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还要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和人生,积极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在比较和辨析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近两年各地市的作文题,大多都对考生的思维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旨在唤醒考生的生活体验,注重个性化表达和思辨性。有意思的是,多地的作文题是以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话题呈现的,需要考生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体现思辨性,写作时除了关注思考的结果之外,更要关注思维的过程。如2020年嘉兴/舟山卷“熟悉和陌生”的思辨、湖州卷“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的思辨,2019年杭州卷关于“肯定自我”和“肯定他人”之间的思辨、绍兴卷关于“关心他们说什么”和“让他们去说吧”之间的思辨、湖州卷关于“读者的身份很美好”和“不容易成为读者”之间的思辨,2019年台州卷则是直接呈现了很多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2019年温州卷要求考生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创作,其实隐含着“看似不会发生”和“其实可能会发生”之间的矛盾统一……这些话题都要求考生具有对立统一的思维品质。这些作文题的涌现,都向我们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写作教学呼吁思辨性的回归。
  三、关注阅读
  结合名著阅读,激发写作灵感
  阅读,从来都和写作密不可分。怎样通过写作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倒逼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近两年浙江省有些地市的中考写作命题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努力让喜欢阅读、有更多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的考生在写作中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如:2020年绍兴卷和湖州卷的写作命题,均出现了对“阅读”的关注,如果考生阅读过王鼎钧《一朵花》及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则不难审题立意;2019年湖州卷要求考生对“读者”身份进行思考,2019年温州卷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试想,如果考生有足够的阅读量,有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应付这两个作文题的写作,自是轻而易举。此外,各个年级的教材,都有关于各类名著阅读的“名著导读”,涉及圈点批注、快速阅读、精读和跳读、选择性阅读、摘抄和做笔记等阅读方法的介绍,还有针对纪实性作品、科普类作品、诗歌、古典小说、讽刺作品及外国小说的阅讀策略介绍等,这些“名著导读”本身就是以培养合格的“读者”为宗旨,其中关于阅读的观点和策略都需要考生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都可以成为构思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和素材。再如2019年温州卷和嘉兴/舟山卷的作文题都可涉及科幻小说的创作,如果考生认真阅读过《基地》《三体》等科幻小说,那么,创作起来可能会更得心应手。
  四、真实写作
  设置写作情境,重视实用功能
  以往,我们的写作教学,似乎是以作家的标准在要求学生的写作,或者就是教一些八股式的应试型文章。而现在的中考写作命题方向则在明确地传递一个信息:写作命题已经更多地回归到其表达和交流的实用功能上来了,也就是在生活和学习中用文字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用得体的语言和清晰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近两年浙江省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努力引导考生从习惯性的“虚假写作”中走出来,走向“真实写作”,注重在写作中呈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感悟。各地市的作文题除了应用型写作重视实用功能,大多提供写作情境、写作目的、写作支架之外,创意性写作也努力实现从“文章制作”到“交际写作”的转变,其材料和话题大多贴近学生生活,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并有一部分提供了写作情境。如:2020年杭州卷创设了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张老师写封信的情境。2020年绍兴卷则设置了三个情境:写一封信劝导表妹、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2019年宁波卷提供了“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的情境。2019年衢州卷设置了“有朋友来衢州旅游,请你分享‘私家地图’”的情境。2019年舟山卷则是为写作的三个思路分别提供了三个情境:向《舟山晚报》投稿、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擂台赛、向校长信箱投稿。此类作文题,增强了生活情境的真实性,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作者身份,这就使写作更有指向性,更有任务意识,有利于考生专注于写作策略的运用和写作任务的完成,有利于考生成为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良好交流能力的写作者和交际者。
其他文献
每每望着墙上的照片,温暖总会填满心窝。奶奶,感谢一路上都有你的陪伴!  照片上,你穿着朴素又整洁的衬衣,挺拔地站在香樟树下,布满皱纹的双手托着小小的我,眼角上扬,挤出几道幸福的纹理。阳光在你的发丝上闪着、跳着,将你花白的头发映射出温馨的光芒。襁褓里的我猫在你怀里,笑得天真。尽管我已对此没有了记忆,但你每次提到它,总会笑着摸着我的头说:“那时你才一个月大,好玩得紧,我每天都会带你去楼下看看花,看看树
期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你徘徊着,疏桐下。风起,吹落了梧桐叶,却吹不走孤寂的冷。  滴答滴答,夜已深。单薄的背影,冷意蔓延,那是孤雁。雁儿扑打着翅膀,来去匆匆,哪怕染尽红尘,受尽孤独,也不愿栖于寒枝。羽轻轻飘落,染了忧伤,冷落了遐想。  理想是月,月如雪。纯白的雪,没
期刊
历史长河中的一回眸,我看到了最美的你。  你以清新而又洒脱的容貌,成为整个大唐的绝世佳人。  你是太白的明月,子美的家国,摩诘的田园,义山的情思。  你是唐朝的灵魂,曾有无数文人墨客赋予你灵性。诗人已去,你却千古流传,成为后人的精神家园。总想在一片静谧中凝视你如明月星辰的双眼,随着诗人的浅吟低唱,感受时间锤炼与沉淀下最真挚的情感。  你不只是恣意如虬根蜷曲的文字,更是跨越千年无法淹没的故人……  
期刊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铺开,单元整合、交际语境、项目化学习等开始在教学实践与命题评价中逐渐凸显出来。而对写作的测评,从刚开始的“记叙文”一统天下到今日的“百花齐放”,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那么,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考试面前,有没有一些规律可循、方法可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2020年的温州中考作文题。  五、探索笔记世界(60分)  18.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写作提示】  ①围绕“笔
期刊
汉无伏生,则无《尚书》;有《尚书》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几千年来,中华祖先世代守护华夏经典,传承至今,让我们知道华夏从何而来,去往何方。一部经典,千年历史,沉淀了先贤智慧,让几千年后的子孙懂得:华夏自古就是一体。  远古的大禹,秦末博士伏胜,汉代天子文帝,与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同拜先贤,共同讲述《书》中曲折故事,解读《书》中思想要义。  这一幕幕,“时间回溯”,催人泪目—— 《书》活了!无论古文
期刊
看完影片《姜子牙》,不觉有所思。片中的姜子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沉默寡言,宽袍蓑笠,隐世高侠之气呼之欲出。影片中法宝频现,各族相争,让我不由为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喝彩。联想到外国(以欧美为代表)的玄侠影片,我希望以《姜子牙》为代表,谈一谈中外玄侠电影的异同。  姜子牙手执打神鞭,受天尊之庇佑,神力之强,望尘莫及。虽然将不同影片中的人物能力作对比是不合适的,但如果选定几人为参照物,我们会发现中国仙侠
期刊
编者按:  初中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电影艺术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的发现也非常有艺术价值。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许海连老师主持开展了一期电影《姜子牙》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结果显示,这些初中生的艺术理想现代而又狂热,他们的艺术评论稚拙而又新锐。本期“特别策划”选刊了一组4篇文章,有从电影表现的人性与神性的内涵挖掘,有从中外电影的表现手法以及内容情节曲折性所做的對比,有剖析受欢迎的内在原因,等等,都
期刊
《姜子牙》是中国影片,由明代许仲琳所著的小说《封神演义》改编而来;《哈利·波特》是好莱坞巨片,由英国J.K.罗琳所著的小说《哈利·波特》改编而来。两部电影都是魔幻色彩浓厚,荒诞而奇特,情节波折,跌宕起伏。两部电影中的情节波折具有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与敌人的首次交锋  商朝末年,姜子牙奉师尊之命,斩杀九尾狐妖。斩杀之时,由于狐妖的幻术,姜子牙看到九尾狐妖体内存在一个无辜的人类女孩,
期刊
神话题材的影视作品屡屡火爆,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如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2020年的《姜子牙》播出之后大获好评。这类作品究竟为何受到欢迎,好评如潮呢?现以《姜子牙》为例,来论述我的看法。  第一  画风更加符合大众审美  这些神话故事由古人所创,经后人加工而成。因此,这类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大量中国元素给大众带来别样的美感。《姜子牙》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影片中的玄鸟、四不相、归墟、
期刊
杨曙,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西湖区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西湖区项目制语文首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多篇论文在《教学月刊》《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在杭州市教育频道“名校有约”栏目中为全市学生推荐书目,也在《都市快报》的“写作公益课”上为小朋友开设写作课,是一个对世界始终充满兴趣的老师。  (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文中不再标注)  一、片段作文:描写事物中的情感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