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大钱
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掏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仁祖李宗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也铸“朝鲜通宝”,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铸造了当十大铜钱,分纪值和无纪值两种版别。纪值的背文为“穿上一户、穿右一钱”;光背的又分为面文大字和小字两种版别。同时还铸行“常平通宝”,铸钱量甚多。
笔者日前集到一枚“朝鲜通宝”阔缘光背小字当十大钱(见图)。该币熟坑,直径4.6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5厘米,重29.68克。该币铜质优良,金黄色,轮廓周正,通体古铜色包浆,品相极佳。此币字迹雄伟道劲,包浆熟旧,手感润泽,乃“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小字版大钱珍稀币之一,十分珍贵。
(二)“政和重宝”铁母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铸政和通宝·重宝。“政和通宝”小平钱版别最复杂繁多,以文政、大字、锐禾极稀;“政和通宝”铁钱近年出土甚多,而铜质铁母历来就是万难求一。
笔者去年在山东有幸集到一品“政和重宝”铁母(见图)。该泉熟坑,直径2.9厘米,穿径0.8厘米,厚0.2厘米,重11.24克。该泉为水红铜,铜质优良,铸工精细,钱文书法飘逸,锈色陈旧,包浆古老,有流通磨损痕迹。由于传世时间比较长,钱面钱背表层呈古铜色传世铜锈,加上长期被原币主人摩挲把玩,整枚古币呈五彩斑斓、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
值得一提的是,该泉刚购回来时地章及钱文四周还是古铜色,放在箱子里几天后取出来一看,惊喜地发现地章及钱文周围长出了一层绿绿的铜锈。据说老铜最容易长出这种老锈,而新铜(赝品)则长不出如此绝美的铜锈,这也是一种初学者辨伪的方法。
“政和重宝”铁母至少有三种版别,其中宋志强、王立新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币库》收录二品,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价目图录》一书中收录一品。三品粗看似一样,细看差异很大。宋、王二品笔划粗短,而董先生一品笔划细长。笔者将自己这枚铁母与三品拓图对比了一下,结果同董先生那品铁母是同一个版式。钱文细长,书法精妙,苍健雄劲、潇洒飘逸,堪称北宋铁母中之佼佼者矣。
(三)“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百型短“太”版大钱
公元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广西金田打响了推翻满清的第一枪,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不到三年便接连攻克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和江苏等省大部分地区,最后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军起先只顾攻城拔寨拚命打仗,无暇开炉铸钱,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洪秀全意识到铸行自己的金融货币对于巩固政权非常重要,尤其是像太平天国这样刚刚揭竿而起,在社会与人心还未完全稳定的占领区将起到稳定民心,稳定军心的作用,于是便下令开炉铸钱。
太平天国政权虽然前后只存在了14年,但铸钱量相当多,版别非常复杂,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折五十、当一百等面值,后因清朝政府极力收缴销毁,存世渐少。其中,钱面“天国”背“通宝”和小平“天国”背竖“圣宝”最为稀见,另外,“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百型面值也比较罕见。天国钱归为广西版、湖南版、湖北版、江西版、浙江版、安徽版、江苏版等,以上七个省中又分为各地方支局版式。
笔者去年在山东有幸集到一枚“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百型短“太”版大钱(见图),系传世品,铜质金黄,铸工细腻,轮廓周正,钱文挺拔、苍健雄劲。“国”字中的“玉”无点成“王”字,寓意王者之国。
有趣的是,该泉刚购回来时,却见“国”字中“玉”本不缺那一点,担心购到赝品,忙取来30倍放大镜仔细一瞧,那个点的颜色与铜色俨然不相配,呈暗红色,似乎不是铜质,笔者猜想一定是个假点玉。当下取一条铁钉轻轻一挑,果然,那个“点”脱落了下来,一眨眼便变成了无点王,还其庐山真面目。原来这个“点”是后人用胶水将削好的一小木质颗粒粘上去后伪装起来。后来我挂电话询问了原收藏者,证实了猜测。原来这枚古币是他十几年前收来的,当时看见“国”字中“玉”为无点“王”,疑为赝品。为了以后能脱手转让他人,可谓绞尽脑汁总算想出了这个瞒天过海的“点”术,将削好的米粒般大的木质镶嵌上去,并作了伪装,不认真看还以为是原铸,成了有点玉。殊不知,这个泉友的这个“点”却成了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经实测,该钱直径5.2厘米,穿径0.9厘米,厚0.35厘米,重54.86克。钱文与泉谱上几品同型版式有异,尤其是头一个“太”字,其他版“太”字的第二笔撇特长,几乎顶到上面的边缘上,而此泉的“太”字第二笔撇特短,距离边缘0.3厘米以上,明显有别。另外,背“圣宝”的“圣”字也不一样,其他版“圣”字最后一笔不靠穿口边缘,而此泉却与穿口边缘几乎混为一体。穿口明显修整过,不够规整,右下角稍有偏差,但基本周正。地章有黑褐色包浆,廓缘光洁,手感润泽,有明显流通磨损碰撞痕迹,这也是鉴辨一枚古币真伪的要素之一。此乃一品开门见山之品,应为首见品。
笔者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认为该泉应为江苏南京短“太”版,该版或许是太平天国后期所铸。当时太平天国政权发生内讧,清军步步紧逼,义军一败再败,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谁还有心思去关心讲究钱币上的文字写法呢?所以这个“太”字就自然而然地被人草草写短了。但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个短“太”版为何未见记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历史也早巳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此版颁行没多久,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便被清朝军队攻克了,此版和以往颁行的天国钱币当即被清军统统收缴回炉熔化,销毁得一干二净了。该泉短“太”版也就成了凤毛麟角的珍品。现予以展示,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泉家多多指正。
(四)“咸丰元宝”阔缘大勾“成”当百大钱
晴代咸丰年间,江苏省宝苏铸钱局铸行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试铸)、当五十、当百、当五百(试铸)等面值铜钱。
宝苏局铸期长、铸量大,惟有当五、当二十、当三十、当五百少见。有些特殊版别稀少珍贵,比如“咸丰元宝”中的宅苏局铸阔缘箭“宝”大勾“成”当百大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笔者去年集到一枚“成丰元宝”宝苏局阔缘缶“宝”大勾“成”当百大钱(见图),现与同好同赏。此钱系传世品,红铜质,直径6.5厘米(比华光普《清代成丰大钱目录》阔缘勾“成”钱直径大0.5厘米),穿径1.1厘米,缘宽1厘米,厚0.25厘米,重49.68克。
该钱全身黑漆古包浆,层次感强,缘宽达1厘米,史无前例,缶“宝”,“成”字为大勾“成”。该币铜质精细,字体雄健有力,笔划功力深厚。由铜质及包浆看均属真品无疑;由直径、缘廓、字体、厚度和重量看,将该币定为进呈样钱比较妥当。
(责编:丁丑)
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掏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仁祖李宗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也铸“朝鲜通宝”,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铸造了当十大铜钱,分纪值和无纪值两种版别。纪值的背文为“穿上一户、穿右一钱”;光背的又分为面文大字和小字两种版别。同时还铸行“常平通宝”,铸钱量甚多。
笔者日前集到一枚“朝鲜通宝”阔缘光背小字当十大钱(见图)。该币熟坑,直径4.6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5厘米,重29.68克。该币铜质优良,金黄色,轮廓周正,通体古铜色包浆,品相极佳。此币字迹雄伟道劲,包浆熟旧,手感润泽,乃“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小字版大钱珍稀币之一,十分珍贵。
(二)“政和重宝”铁母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铸政和通宝·重宝。“政和通宝”小平钱版别最复杂繁多,以文政、大字、锐禾极稀;“政和通宝”铁钱近年出土甚多,而铜质铁母历来就是万难求一。
笔者去年在山东有幸集到一品“政和重宝”铁母(见图)。该泉熟坑,直径2.9厘米,穿径0.8厘米,厚0.2厘米,重11.24克。该泉为水红铜,铜质优良,铸工精细,钱文书法飘逸,锈色陈旧,包浆古老,有流通磨损痕迹。由于传世时间比较长,钱面钱背表层呈古铜色传世铜锈,加上长期被原币主人摩挲把玩,整枚古币呈五彩斑斓、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
值得一提的是,该泉刚购回来时地章及钱文四周还是古铜色,放在箱子里几天后取出来一看,惊喜地发现地章及钱文周围长出了一层绿绿的铜锈。据说老铜最容易长出这种老锈,而新铜(赝品)则长不出如此绝美的铜锈,这也是一种初学者辨伪的方法。
“政和重宝”铁母至少有三种版别,其中宋志强、王立新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币库》收录二品,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价目图录》一书中收录一品。三品粗看似一样,细看差异很大。宋、王二品笔划粗短,而董先生一品笔划细长。笔者将自己这枚铁母与三品拓图对比了一下,结果同董先生那品铁母是同一个版式。钱文细长,书法精妙,苍健雄劲、潇洒飘逸,堪称北宋铁母中之佼佼者矣。
(三)“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百型短“太”版大钱
公元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广西金田打响了推翻满清的第一枪,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不到三年便接连攻克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和江苏等省大部分地区,最后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军起先只顾攻城拔寨拚命打仗,无暇开炉铸钱,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洪秀全意识到铸行自己的金融货币对于巩固政权非常重要,尤其是像太平天国这样刚刚揭竿而起,在社会与人心还未完全稳定的占领区将起到稳定民心,稳定军心的作用,于是便下令开炉铸钱。
太平天国政权虽然前后只存在了14年,但铸钱量相当多,版别非常复杂,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折五十、当一百等面值,后因清朝政府极力收缴销毁,存世渐少。其中,钱面“天国”背“通宝”和小平“天国”背竖“圣宝”最为稀见,另外,“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百型面值也比较罕见。天国钱归为广西版、湖南版、湖北版、江西版、浙江版、安徽版、江苏版等,以上七个省中又分为各地方支局版式。
笔者去年在山东有幸集到一枚“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百型短“太”版大钱(见图),系传世品,铜质金黄,铸工细腻,轮廓周正,钱文挺拔、苍健雄劲。“国”字中的“玉”无点成“王”字,寓意王者之国。
有趣的是,该泉刚购回来时,却见“国”字中“玉”本不缺那一点,担心购到赝品,忙取来30倍放大镜仔细一瞧,那个点的颜色与铜色俨然不相配,呈暗红色,似乎不是铜质,笔者猜想一定是个假点玉。当下取一条铁钉轻轻一挑,果然,那个“点”脱落了下来,一眨眼便变成了无点王,还其庐山真面目。原来这个“点”是后人用胶水将削好的一小木质颗粒粘上去后伪装起来。后来我挂电话询问了原收藏者,证实了猜测。原来这枚古币是他十几年前收来的,当时看见“国”字中“玉”为无点“王”,疑为赝品。为了以后能脱手转让他人,可谓绞尽脑汁总算想出了这个瞒天过海的“点”术,将削好的米粒般大的木质镶嵌上去,并作了伪装,不认真看还以为是原铸,成了有点玉。殊不知,这个泉友的这个“点”却成了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经实测,该钱直径5.2厘米,穿径0.9厘米,厚0.35厘米,重54.86克。钱文与泉谱上几品同型版式有异,尤其是头一个“太”字,其他版“太”字的第二笔撇特长,几乎顶到上面的边缘上,而此泉的“太”字第二笔撇特短,距离边缘0.3厘米以上,明显有别。另外,背“圣宝”的“圣”字也不一样,其他版“圣”字最后一笔不靠穿口边缘,而此泉却与穿口边缘几乎混为一体。穿口明显修整过,不够规整,右下角稍有偏差,但基本周正。地章有黑褐色包浆,廓缘光洁,手感润泽,有明显流通磨损碰撞痕迹,这也是鉴辨一枚古币真伪的要素之一。此乃一品开门见山之品,应为首见品。
笔者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认为该泉应为江苏南京短“太”版,该版或许是太平天国后期所铸。当时太平天国政权发生内讧,清军步步紧逼,义军一败再败,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谁还有心思去关心讲究钱币上的文字写法呢?所以这个“太”字就自然而然地被人草草写短了。但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个短“太”版为何未见记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历史也早巳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此版颁行没多久,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便被清朝军队攻克了,此版和以往颁行的天国钱币当即被清军统统收缴回炉熔化,销毁得一干二净了。该泉短“太”版也就成了凤毛麟角的珍品。现予以展示,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泉家多多指正。
(四)“咸丰元宝”阔缘大勾“成”当百大钱
晴代咸丰年间,江苏省宝苏铸钱局铸行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试铸)、当五十、当百、当五百(试铸)等面值铜钱。
宝苏局铸期长、铸量大,惟有当五、当二十、当三十、当五百少见。有些特殊版别稀少珍贵,比如“咸丰元宝”中的宅苏局铸阔缘箭“宝”大勾“成”当百大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笔者去年集到一枚“成丰元宝”宝苏局阔缘缶“宝”大勾“成”当百大钱(见图),现与同好同赏。此钱系传世品,红铜质,直径6.5厘米(比华光普《清代成丰大钱目录》阔缘勾“成”钱直径大0.5厘米),穿径1.1厘米,缘宽1厘米,厚0.25厘米,重49.68克。
该钱全身黑漆古包浆,层次感强,缘宽达1厘米,史无前例,缶“宝”,“成”字为大勾“成”。该币铜质精细,字体雄健有力,笔划功力深厚。由铜质及包浆看均属真品无疑;由直径、缘廓、字体、厚度和重量看,将该币定为进呈样钱比较妥当。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