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重古朴 饱满豪放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早期(康熙十九年以前),由于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的“三藩之乱”,使江西重陷于战火。康熙十四年,瓷都景德镇被火烧劫掠,制瓷业再度遭到严重破坏。局势动荡,经济衰退,使得康熙早期多数青花瓷器色调泛灰,深浅不一。制作工艺粗率,基本上仍延续着明末及顺治时期风貌。但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早期由于继续推行“官搭民烧”制度,促使民窑也烧制出了一些大件的上乘精品之作。这些大件精品器物,胎质坚实厚重,纹饰优美,气势恢宏。青花发色深蓝沉稳,画风洒脱超逸,非常精致大气。它们追求自然随意、豪放朴实的艺术风格。本文就为读者同好们展示两件康熙民窑青花器。
  
  一、康熙青花缠枝莲花纹大盖罐(图1):
  
  通高39.8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22.5厘米。该罐圆唇口,短颈,溜肩,肩、腹下渐收。平底内凹无釉,底边向里斜削带有火石红。该罐缺盖,器口残缺(现罐口外金色的部分是笔者用厚黄铜条折成圈镶置罐颈部为口)。罐周身满绘青花缠枝莲花纹饰。
  
  二、康熙青花缠枝莲花纹大卷缸(图2):
  
  通高33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23厘米。该缸圆唇口,深腹,腹下渐收。平底内凹无釉,底边向里斜削带有火石红。唇口下饰一周勾连云纹。缸周身满绘青花缠枝莲花纹饰。
  上述两件青花缠枝莲花纹器物,其造型,青花发色,图案纹饰的画意、笔法、布局及工艺等等,均充满着康熙早期特定的时代韵味。造型敦厚古朴,雄健大气,胎体坚实厚重,青花发色深沉清丽。釉面白中闪鸭蛋般青白色,凝厚丰腴。
  康熙早期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纹饰质朴、自然。绘画一反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多线平涂的技法。画面构图饱满,粗犷豪放。传统的缠枝莲花纹饰仍在继续沿用,但画法上写实的意味更浓,描绘得更为生动。本文所展示的这两件青花器物,从器口到器底,通过制瓷匠师们娴熟的绘画技巧,用深沉清丽、浓艳和谐的青花,以深浅浓淡不同的色阶,在器物周身满绘以充满“吉庆祥和”气氛的缠枝莲花纹图案。图中缠枝莲花的花、叶均采用留白衬边,双线勾勒。一朵朵饱满的莲花,花瓣与花蕊迭翠成团,层次分明;一片片卷曲的叶子,如意云头装饰,既写实又夸张,并富有立体感,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通过粗线描绘的枝干,上下连接,左右分蔓,串在一起,呈现出一幅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栩栩如生的“百花争艳图”。
  这两件青花缠枝莲花纹器物,代表了康熙早期民窑精品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那敦重魁伟、古朴大方的造型,给人以雄健之美感;那精美饱满、粗犷豪放的纹饰,令人为之倾心和喜爱。这两件青花缠枝莲花纹器物,是笔者多年来藏瓷之佳品。每当邀请瓷友们欣赏或送去参加展览,都会赢得同好们的赞扬,都会为藏品展增添光彩。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李苦禅及其花鸟画    中国画坛素有“南潘北李”的说法,南潘,指的是潘天寿;北李,便是指李苦禅。“南潘北李”的美谈,反映了人们对已故去的两位中国画大师早有中肯的评价。   遗憾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却出现了一些无知的贬损,谓李苦禅先生的画东拼西凑,没有个性。此论虽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李苦禅先生的历史地位,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李苦禅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的研究深度。时光不居,岁月如流,那些对李先生的
期刊
端砚之砚石,因产于我国广东省端州(今肇庆市)之端溪而得名。据《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之端溪岩,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618年—626年),这说明端砚问世,已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因其石质优良、实用性能优越,故成为我国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之首,为我国文房四宝大家族中之佼佼者,历来备受人们青睐!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生产的较好的端砚,现都已成了难得的古玩。  凡是古玩
期刊
三、施釉    在坯体外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的操作叫施釉。景德镇自古以来有多种多样的施釉方法,元代青花瓷的施釉方法也较多,现按不同品类分述如下:    大件琢器:  大口的罐、瓶等器外用浇釉法把坯体置于盆中的木条架上,瓶口盖住,双手各端一大碗釉,同时往颈、肩部稍用力浇去,釉便往下流满全器,并有一部分流入器底部(器底部多留下没有刮干净的釉块)。釉层的厚薄主要靠施釉工对釉的含水率来控制,釉厚会使青花“蒙
期刊
一、会同通宝    “会同通宝”为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年间(公元938-946年)所铸造,辽史无记载。1989年辽宁省凌源的冯毅先生在朝阳废品站的铜堆中拣得一枚。1990年3月,经戴志强先生鉴定后,确定为辽代钱币大珍。“会同通宝”前所未见,弥足珍贵。2005年“会同通宝”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钱币春拍专场高价拍出。我也珍藏一枚“会同通宝”,与冯毅先生原藏为同一版别,品相胜之。钱径为2.4厘米,穿
期刊
史书记载,西夏立国后其境内曾经流通使用过铜币、铁币、银币与交钞。铜币、铁币,有记载亦有实物,银币与交钞虽有文字记载,因无实物发现,相关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相关的认识也一直停止不前。2005年秋,笔者有幸目睹了银川市文化市场席先生收藏的两块西夏银锭,经席先生同意,现将这两块银锭公之于众,供西夏史学者、钱币收藏者和爱好者欣赏研究。  这两块大小不一的银锭,两端呈弧形,中部束腰,其外形与1955年5月湖
期刊
三、殓玉和实用玉器    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中有一批特殊用途的玉器——殓玉和实用玉器。殓玉有螟目缀玉、口含玉、握玉、脚夹玉等,实用玉器有襟、觿、柄形器、匕、刀、厉石等,现将虢国墓地所出殓玉和实用玉器择要介绍如下:    1.缀玉瞑目(图39)  尤以M200l虢季墓所出形制最为完备、精美。这套瞑目的主体为仿面部及五官形状而作。共14件,计有印堂1、眉2、眼2、耳2、鼻1、胡须2、颊2、嘴1、下颔1
期刊
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古代历史上可以看出,上起君王下至庶民都有用玉、佩玉的习惯。玉璧则是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久远的器型之一。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开始使用玉璧。  玉璧足圆形片状带有中孔的器物。《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其中所谈的“肉”指的是玉质部分,“好”指的就是孔。玉璧是礼器中的“六瑞”之一。古人用璧礼天、等贵贱、享赠、辟邪、敛尸。古代多
期刊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空前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作为中国文化艺苑里璀璨夺目的瑰宝,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是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以黄、褐、绿三色为基本釉色,吸取了中国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特点,形态生动,色彩绚丽,显现出非同凡响的堂皇富丽和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制品有各种人物和各类动物、立体塑像、明器等,在这其中,最神奇而引人注目的要属神秘狰狞的三彩镇墓兽了。洛阳
期刊
顷在《收藏界》今年第5期(总第53期)读到《名家刻铜墨盒赝品何其多》一文(作者署名徐标,以下简称“徐文”),该文旨在对刊载于今年第3期中的《文房奇葩》一文中介绍陈寅生、姚华、张樾臣的三方刻铜墨盒(图1)辨伪。读罢“徐文”,笔者试就该文中的一些辨伪依据和称述谈一些看法,聊资收藏界同好参考。  笔者以为在“徐文”中称:“结合文中(笔者按:指《文房奇葩》)配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认为三方刻铜墨盒均为赝品无
期刊
在中国古代珍瓷宝库中,最令人向往而着迷的,莫过于元代景德镇瓷器了。在终元一朝不过98年的时间里,竟然创烧了元青花、元红釉、元蓝釉、釉下红绿彩,以及名冠天下的元卵白釉瓷。难怪已然仙逝的古瓷鉴赏大家冯先铭先生生前不无感叹地赞曰:“若论及古瓷之极品,古昌南镇也”。  也许是挟地域之便吧,或是应了那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话,在我的古瓷收藏鉴赏生涯中,应属于那种比较幸运的一类,能较早地接触到元代景德镇古瓷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