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儿科应用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瘘术(PEG)在儿科应用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内科行PEG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JET-PEG)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比较患儿术前及术后6个月体重、肠内营养热量及肺炎发作频率的变化,随访至2014年10月,随访内容包括近期及远期并发症,造瘘管留置时间、换管或拔管情况,吞咽功能或原发病的转归。

结果

13例患儿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2岁(1.8个月~9岁),12例行PEG的患儿有6例因先天性口咽发育异常致喂养困难、呛咳、反复肺炎,另外6例因神经系统疾病致吞咽困难,1例行JET-PEG的患儿因慢性假性肠梗阻致呕吐及腹胀。13例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PEG操作时间平均(25±3)min,JET-PEG为60 min,手术相关的近期并发症1例,为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无远期并发症。至术后6个月,全部患儿体重均增长[(3.0~30.0)比(5.5~30.5)kg],12例肠内营养热量增加[(209~502)比(272~543)kJ/(kg·d)]。术前存在反复肺炎的患儿,术后6个月内肺炎发作频率降低[(0~1.5)比(0~0.16)次/月]。随访至2014年10月,13例患儿的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7.8个月(4~36个月);4例患儿能完全自主进食后拔管,其余继续经胃造瘘管或空肠营养管喂养的9例患儿中,3例更换了球囊型胃造瘘管。13例中2例腭裂患儿,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15个月行腭裂修补术。

结论

在儿科中应用PEG和JET-PEG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造口美观、护理简单,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咯血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的106例咯血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对其发病年龄、病因、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共106例,男50例,女56例,年龄2月龄~18岁,中位年龄9.1岁。病因为肺炎35例(31.1%),其中细菌性肺炎27例,支原体肺炎4例,衣原体肺炎3例,流感病毒肺炎1例。其次支气管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感染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对中国川西地区4家医院0~17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对Hi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型、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4家医院0~17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5 748例,痰培养送检率46.96%(2 6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儿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转归及细菌耐药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的11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66例(58.9%),女46例(41.1%),年龄2 d~16岁,其中新生儿43例(38.4%),>28 d~1岁19例(17.0%),>1~3岁14例(12.5%),>3岁36例(32.1%)。对患儿的科室分布、感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