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语文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语言或书法才能。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有天才的科学教师,那么你等着瞧,两年之后就会出现10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科学家,他们爱上了科学,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科学试验和研究。
哪个学校里的各科教师的教学,好像汇合成了一种各自都在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善意的竞赛,那么这个学校的智力生活就会显得生机蓬勃。这种竞赛是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整整一个领域。这种竞赛表现为:每一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刚进入四年级的儿童,遇到这样一个教师集体,那里所有的教师都是很有天才的,至少也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他们都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的(各自都认为是最有趣的)学科的热爱的火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天赋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禀赋确立起来。
在这里,我们就进入到教育过程的一个最有意义的领域,——这个领域在许多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至今还是一块没有探测过的处女地。我坚定地相信,学习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现为: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表达,就是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那么这一切又应当怎样去做呢?这里什么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从何处入手呢?
你肯定有一个语言专业教室。你也一定每天要在那里工作一、两个小时,——也许你在钻研书本,也许你在尝试给将要进行的作业“打草稿”,也许你正在为修改一篇学生习作动脑筋。我想对你说,如果这时候我处在你的地位,我会怎么做。我会把那些深深爱上语言学的学生都邀请到语言室里来。到这里来的还有三年级学生,甚至有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最终地爱上我的学科,但是我看到,当我讲到鲁迅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怎样闪闪发光,他们的手怎样伸向关于语言学的有趣的小册子。我的语言专业教室里有一个角落,我把它称为“思考之角”。在这里,墙上挂着许多语言学家的画像,有一个书橱,里面放着一些关于语言学的最新问题的书籍和小册子。这是一种引诱学生们超越教学大纲的范围,向着未知的远方去探索的火光。 我这里还有一个“幻想之角”,我认为它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里,从汉语言学知识的大堆篝火里点燃起志向的火花。少年们在这里认识到:思考——这是一种艰巨的、不轻松的、异常复杂的、有时竟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我这里有各种书籍,有些是供那些刚刚进入汉语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游泳的学生阅读的,而有些是供那些已经坚决选定汉语言作为自己的专业的即将进入的学生钻研的。我非常关心,一定要使那些在我讲课的时候眼睛里射出好奇的火花,和那些总要提出几十个“为什么?”的头发蓬乱的小朋友进到我的“思考之角”来。我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在幻想着什么,就专门在书架上给他摆几本有关的书。
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如果我看到,哪一个儿童和少年的手喜欢书法,我就一定设法把他吸引到“书法之角”里来。
有一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
请你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来试验一番。这里谈的已经不是竞赛,而是把一些人从智力的惰性里挽救出来的问题了。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条规矩:关于每一个对知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我们都要在心理学研究会的会议上进行讨论。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这里最主要的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来。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我们认为,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一个人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
哪个学校里的各科教师的教学,好像汇合成了一种各自都在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善意的竞赛,那么这个学校的智力生活就会显得生机蓬勃。这种竞赛是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整整一个领域。这种竞赛表现为:每一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刚进入四年级的儿童,遇到这样一个教师集体,那里所有的教师都是很有天才的,至少也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他们都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的(各自都认为是最有趣的)学科的热爱的火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天赋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禀赋确立起来。
在这里,我们就进入到教育过程的一个最有意义的领域,——这个领域在许多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至今还是一块没有探测过的处女地。我坚定地相信,学习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现为: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表达,就是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那么这一切又应当怎样去做呢?这里什么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从何处入手呢?
你肯定有一个语言专业教室。你也一定每天要在那里工作一、两个小时,——也许你在钻研书本,也许你在尝试给将要进行的作业“打草稿”,也许你正在为修改一篇学生习作动脑筋。我想对你说,如果这时候我处在你的地位,我会怎么做。我会把那些深深爱上语言学的学生都邀请到语言室里来。到这里来的还有三年级学生,甚至有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最终地爱上我的学科,但是我看到,当我讲到鲁迅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怎样闪闪发光,他们的手怎样伸向关于语言学的有趣的小册子。我的语言专业教室里有一个角落,我把它称为“思考之角”。在这里,墙上挂着许多语言学家的画像,有一个书橱,里面放着一些关于语言学的最新问题的书籍和小册子。这是一种引诱学生们超越教学大纲的范围,向着未知的远方去探索的火光。 我这里还有一个“幻想之角”,我认为它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里,从汉语言学知识的大堆篝火里点燃起志向的火花。少年们在这里认识到:思考——这是一种艰巨的、不轻松的、异常复杂的、有时竟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我这里有各种书籍,有些是供那些刚刚进入汉语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游泳的学生阅读的,而有些是供那些已经坚决选定汉语言作为自己的专业的即将进入的学生钻研的。我非常关心,一定要使那些在我讲课的时候眼睛里射出好奇的火花,和那些总要提出几十个“为什么?”的头发蓬乱的小朋友进到我的“思考之角”来。我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在幻想着什么,就专门在书架上给他摆几本有关的书。
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如果我看到,哪一个儿童和少年的手喜欢书法,我就一定设法把他吸引到“书法之角”里来。
有一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
请你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来试验一番。这里谈的已经不是竞赛,而是把一些人从智力的惰性里挽救出来的问题了。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条规矩:关于每一个对知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我们都要在心理学研究会的会议上进行讨论。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这里最主要的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来。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我们认为,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一个人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