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社会化艺术考级是指按照《社会艺术水平考试管理办法》取得考级资格的艺术考级机构,通过考试的形式,对社会业余从事或学习艺术的人员,针对其艺术水平进行的测评活动。它主要面向非专业人士,内容涵盖音乐、舞蹈、美术三大领域,主要是对报考人员的自身艺术素养及能力给予相应的界定,从培养兴趣的角度出发,但也不排队通过艺术考级活动从中发掘一些具有老化和发展潜力的艺术人才。
从总体上来讲,社会艺术考级行为是一个自测行为,是一种素质教育。艺术考级机构是一个针对艺术类学习人员的自测机构,与各人员晋升、调动、升学等事宜无关。
而谈起素质教育,它应该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人员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其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是,我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全体人群的基本素质”被理解为以培养全能型为目标。更是完全忽略了“尊重主体意愿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热考现象
现如今,文化课的双百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家长们对于孩子们高标准的期望,在学校教育之余,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艺术考级的方式来提升孩子的艺术水平。很多家长并未指望孩子成为艺术家,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借艺术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在竞争残酷的升学考试中得到照顾的优惠政策又让这种原本只是为了鉴定孩子学习成效的水平测试变成了一个颇具功利性的应试工具,由此而催生了近年来艺术考级的热潮。
据粗略估计,今年全市参加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学生有五六万,其中大多数学生学习器乐与美术。“艺术考级”也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
(一)学艺热引发考级热。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瑞安市考点设在市委党校,考级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组织,签到现场围满了学生、家长、老师,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一个走进考级现场(如图)。
一位打扮得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看上去显得很紧张。她说,她要直接考声乐六级,家长和老师都对她很有信心,但她还是有点没底,因为她还没有进过考级的考场呢。
另外一个小女孩坐在一边不理人,记者问她喜不喜欢钢琴,沉默;问她考几级,沉默。她父亲很热心地回答说,孩子很喜欢钢琴,因为刚学这次要考一级。当笔者问小女孩还会不会继续学琴时,小女孩终于有反应了,指着一旁的父亲说:“那你得问他了。”
近几年,学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器乐,像钢琴、古筝、小提琴等等。市区某琴行一年招收的学员就达6000多人。
家住安阳的张女士说,学艺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的“必修课”,在她认识的家长中,90%的都让孩子学艺术类课程。她女儿5岁就开始学钢琴,6岁学舞蹈,9月份上一年级了,准备再帮她报个书法班。
“我们班里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学艺术类课程,比如书法、钢琴、古筝、电子琴等。其中大部分学生在暑期要学三样,有个别孩子甚至要学五六样。”市区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蔡老师说。
市区某琴行一负责人说,2007年该琴行参加培训的学生中,约有160人参加艺术水平考级考试,2008年则达到了180人,今年有200多人。现在参加培训的人中,约有40%的学生会参加等级考试。而市区某古筝学校的学员考级率达到了90%以上。
(二)陪学陪练陪钱陪精力。
伴随着学艺热、考级热,家长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惊人。据市区一艺校老师介绍,以钢琴为例,现在的孩子学琴,一节课的费用为80元左右,一星期上一节50分钟的课,一年大概52节课,提升一级的时间大约为一年。也就是说,提升一级所付出的费用为4160元,再加上报名费100元、书本费15元、交通费500元左右,提升一级的总费用为4775元。
一位家长也算了一笔账:12岁孩子考钢琴五级,需要的花销是:4775×5=23785元,还不包括级别升了之后随之增长的费用。如果孩子多学几样,费用之高可想而知。
除了经费的投入外,家长们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孩子上课、练琴、考级,家长都要陪着。如果孩子要学好几门艺术课程,家长花费的精力更是翻倍。
(三)三大因素催生考级热。
1.家长攀比心理作怪。
“我的孩子今年才7岁,要考声乐六级。”一家长不无骄傲地说。
“你女儿多棒,古筝都过七级了,我女儿到现在还没过五级呢。”
这些对话经常能在一些家长之间听到。
奇奇今年12岁,他最近很烦恼,刚考完钢琴四级,又被爸妈逼着开始练习五级的考级曲目了。练也就罢了,爸妈老是拿班里的同学来相比,说某某都已经过六级了,你也得加把劲,不能比人家落后。
“不想比别人落后就要努力练琴。”奇奇爸爸说,“其他12岁的孩子钢琴能通过六级,我的孩子也一定能。”
中国古筝专业委员会委员林爱萍女士说,考级热的一大原因是家长们具有攀比心,“别的孩子学古筝,自己的孩子也要学;别的孩子考级,自己的孩子也要考级……也不管孩子平时的练习时间是否一样。课余每天练习一小时甚至更多,与不练习差别很大,水平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发生变化。”
2.为孩子升学增加砝码
“艺术特长生”,是许多学生家长难以割舍的情结。据市教育局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有关规定,艺术特长生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参加瑞安市级(及以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类、艺术类(音乐、美术、书法)比赛并获奖者,初中阶段中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B级合格者。A级是指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考试,B级大部分为温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考试。加分有效期为2年。
“花钱学艺术,孩子既有一技之长,又有机会作为特长生加分,总比差几分交几万元合算。”陈先生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里话。
林爱萍说,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和B级的考试是有难度的,特别是A级,瑞安钢琴类考生还没有一人通过,古筝类的去年就两个孩子通过。
3.老师支持学生考级
“我们鼓励孩子去考级,因为考级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每天坚持练习考级的曲目是很枯燥的,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毅力。而且考级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可以成为他们练琴的动力。”教钢琴的李老师说。
“考级,老师们当然支持啦,自己的学生过的等级越高,自己在行内的名声也就越响,来学的学生也就越多。”一位年轻的妈妈说。
“当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艺术需求时,家长们就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水平考级自然而然被引进并被认可,继而在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可观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遍地开花了。”某器乐培训机构杨老师称。
二、扭曲了的学艺初衷
为什么让孩子考级?记者调查后发现,有部分家长把孩子考级当作一种塑造性格、提高素质的投资;有些家长认为年年确定目标,冲刺一次,通过了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帮助;有些家长把考级当成一种愉悦孩子精神的方式。
但是随着考级的火热化,家长们渐渐淡忘了让孩子考级的初衷,将考级扭曲成炫耀的本钱、升学的敲门砖和打响名声的筹码。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考级曲目的过程中,枯燥的练习会让孩子们渐渐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明明能给孩子带来愉悦的艺术将会成为孩子心目中难以磨灭的梦魇。”一专业钢琴培训班的老师说。
“有个家长打电话说,我的孩子在哪里一年可以过六级,你们那里也能吗?我就直接拒绝了,哪能这么考级啊!”一位教古筝的老师说。
5.文化课受到影响
如果孩子在艺术课程上花的时间过多,可能就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班里有些孩子在课外艺术辅导班上花的时间太多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经常敷衍了事,长此以往成绩肯定会下滑。”二年级班主任蔡老师担忧地说,“而且如果学琴的压力过大,孩子就会把这种压力带到课堂上,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成绩就会直线下降。”
“家长在让孩子学艺术、考级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免得落下文化课。如果文化课也没能学好,就得不偿失了。”一专业钢琴老师说。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么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考级迈入专业院校大门深造,要么希望孩子获取“艺术特长生”身份得以升学加分。“想法本身并非不合理,关键是如何站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角度看考级。”教育部门人士表示,“功利、攀比的心理往往使很多家长采取揠苗助长的培养方式:孩子明明只有四级水平,却硬性要求报考七级。如果孩子学琴像受罪,那么音乐理应带来的欢愉就荡然无存了。”
专家分析:
考级需要老师、家长、学生三方达成共识,切忌盲目攀高。“艺术是不能由级别简单划分高低优劣的。毕竟,考级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针对为了在升学选拔当中加分而参加艺术考级的现象,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的专家表示,依靠社会办学,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艺是有规律的,而且天赋也非常重要,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成功。所以在是否学艺和选择艺术种类方面还是要尊重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自发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绝不能把艺术水平作为鉴别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为了在考试当中加分而盲目学艺、考级,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毁掉孩子的前途。
从总体上来讲,社会艺术考级行为是一个自测行为,是一种素质教育。艺术考级机构是一个针对艺术类学习人员的自测机构,与各人员晋升、调动、升学等事宜无关。
而谈起素质教育,它应该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人员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其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是,我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全体人群的基本素质”被理解为以培养全能型为目标。更是完全忽略了“尊重主体意愿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热考现象
现如今,文化课的双百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家长们对于孩子们高标准的期望,在学校教育之余,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艺术考级的方式来提升孩子的艺术水平。很多家长并未指望孩子成为艺术家,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借艺术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在竞争残酷的升学考试中得到照顾的优惠政策又让这种原本只是为了鉴定孩子学习成效的水平测试变成了一个颇具功利性的应试工具,由此而催生了近年来艺术考级的热潮。
据粗略估计,今年全市参加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学生有五六万,其中大多数学生学习器乐与美术。“艺术考级”也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
(一)学艺热引发考级热。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瑞安市考点设在市委党校,考级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组织,签到现场围满了学生、家长、老师,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一个走进考级现场(如图)。
一位打扮得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看上去显得很紧张。她说,她要直接考声乐六级,家长和老师都对她很有信心,但她还是有点没底,因为她还没有进过考级的考场呢。
另外一个小女孩坐在一边不理人,记者问她喜不喜欢钢琴,沉默;问她考几级,沉默。她父亲很热心地回答说,孩子很喜欢钢琴,因为刚学这次要考一级。当笔者问小女孩还会不会继续学琴时,小女孩终于有反应了,指着一旁的父亲说:“那你得问他了。”
近几年,学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器乐,像钢琴、古筝、小提琴等等。市区某琴行一年招收的学员就达6000多人。
家住安阳的张女士说,学艺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的“必修课”,在她认识的家长中,90%的都让孩子学艺术类课程。她女儿5岁就开始学钢琴,6岁学舞蹈,9月份上一年级了,准备再帮她报个书法班。
“我们班里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学艺术类课程,比如书法、钢琴、古筝、电子琴等。其中大部分学生在暑期要学三样,有个别孩子甚至要学五六样。”市区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蔡老师说。
市区某琴行一负责人说,2007年该琴行参加培训的学生中,约有160人参加艺术水平考级考试,2008年则达到了180人,今年有200多人。现在参加培训的人中,约有40%的学生会参加等级考试。而市区某古筝学校的学员考级率达到了90%以上。
(二)陪学陪练陪钱陪精力。
伴随着学艺热、考级热,家长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惊人。据市区一艺校老师介绍,以钢琴为例,现在的孩子学琴,一节课的费用为80元左右,一星期上一节50分钟的课,一年大概52节课,提升一级的时间大约为一年。也就是说,提升一级所付出的费用为4160元,再加上报名费100元、书本费15元、交通费500元左右,提升一级的总费用为4775元。
一位家长也算了一笔账:12岁孩子考钢琴五级,需要的花销是:4775×5=23785元,还不包括级别升了之后随之增长的费用。如果孩子多学几样,费用之高可想而知。
除了经费的投入外,家长们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孩子上课、练琴、考级,家长都要陪着。如果孩子要学好几门艺术课程,家长花费的精力更是翻倍。
(三)三大因素催生考级热。
1.家长攀比心理作怪。
“我的孩子今年才7岁,要考声乐六级。”一家长不无骄傲地说。
“你女儿多棒,古筝都过七级了,我女儿到现在还没过五级呢。”
这些对话经常能在一些家长之间听到。
奇奇今年12岁,他最近很烦恼,刚考完钢琴四级,又被爸妈逼着开始练习五级的考级曲目了。练也就罢了,爸妈老是拿班里的同学来相比,说某某都已经过六级了,你也得加把劲,不能比人家落后。
“不想比别人落后就要努力练琴。”奇奇爸爸说,“其他12岁的孩子钢琴能通过六级,我的孩子也一定能。”
中国古筝专业委员会委员林爱萍女士说,考级热的一大原因是家长们具有攀比心,“别的孩子学古筝,自己的孩子也要学;别的孩子考级,自己的孩子也要考级……也不管孩子平时的练习时间是否一样。课余每天练习一小时甚至更多,与不练习差别很大,水平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发生变化。”
2.为孩子升学增加砝码
“艺术特长生”,是许多学生家长难以割舍的情结。据市教育局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有关规定,艺术特长生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中阶段参加瑞安市级(及以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类、艺术类(音乐、美术、书法)比赛并获奖者,初中阶段中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B级合格者。A级是指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考试,B级大部分为温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考试。加分有效期为2年。
“花钱学艺术,孩子既有一技之长,又有机会作为特长生加分,总比差几分交几万元合算。”陈先生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里话。
林爱萍说,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和B级的考试是有难度的,特别是A级,瑞安钢琴类考生还没有一人通过,古筝类的去年就两个孩子通过。
3.老师支持学生考级
“我们鼓励孩子去考级,因为考级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每天坚持练习考级的曲目是很枯燥的,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毅力。而且考级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可以成为他们练琴的动力。”教钢琴的李老师说。
“考级,老师们当然支持啦,自己的学生过的等级越高,自己在行内的名声也就越响,来学的学生也就越多。”一位年轻的妈妈说。
“当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艺术需求时,家长们就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水平考级自然而然被引进并被认可,继而在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可观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遍地开花了。”某器乐培训机构杨老师称。
二、扭曲了的学艺初衷
为什么让孩子考级?记者调查后发现,有部分家长把孩子考级当作一种塑造性格、提高素质的投资;有些家长认为年年确定目标,冲刺一次,通过了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帮助;有些家长把考级当成一种愉悦孩子精神的方式。
但是随着考级的火热化,家长们渐渐淡忘了让孩子考级的初衷,将考级扭曲成炫耀的本钱、升学的敲门砖和打响名声的筹码。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考级曲目的过程中,枯燥的练习会让孩子们渐渐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明明能给孩子带来愉悦的艺术将会成为孩子心目中难以磨灭的梦魇。”一专业钢琴培训班的老师说。
“有个家长打电话说,我的孩子在哪里一年可以过六级,你们那里也能吗?我就直接拒绝了,哪能这么考级啊!”一位教古筝的老师说。
5.文化课受到影响
如果孩子在艺术课程上花的时间过多,可能就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班里有些孩子在课外艺术辅导班上花的时间太多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经常敷衍了事,长此以往成绩肯定会下滑。”二年级班主任蔡老师担忧地说,“而且如果学琴的压力过大,孩子就会把这种压力带到课堂上,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成绩就会直线下降。”
“家长在让孩子学艺术、考级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免得落下文化课。如果文化课也没能学好,就得不偿失了。”一专业钢琴老师说。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么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考级迈入专业院校大门深造,要么希望孩子获取“艺术特长生”身份得以升学加分。“想法本身并非不合理,关键是如何站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角度看考级。”教育部门人士表示,“功利、攀比的心理往往使很多家长采取揠苗助长的培养方式:孩子明明只有四级水平,却硬性要求报考七级。如果孩子学琴像受罪,那么音乐理应带来的欢愉就荡然无存了。”
专家分析:
考级需要老师、家长、学生三方达成共识,切忌盲目攀高。“艺术是不能由级别简单划分高低优劣的。毕竟,考级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针对为了在升学选拔当中加分而参加艺术考级的现象,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的专家表示,依靠社会办学,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艺是有规律的,而且天赋也非常重要,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成功。所以在是否学艺和选择艺术种类方面还是要尊重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自发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绝不能把艺术水平作为鉴别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为了在考试当中加分而盲目学艺、考级,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毁掉孩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