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对学校周边德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的探究 ”这一课题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是学校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学校德育特色课程的突破口。多年以来校内的德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资源,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已经习惯于教教材,用教参说教,重视文本资源,轻视现实生活中的生成性资源,而对现实课堂中或活动中生成的新的教育生长点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这主要是校内外资源缺乏整合所造成的。如何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校外的德育资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是该课题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一展所长(写写画画、佳作欣赏、小小解说员、学习金点子)等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将教学落实到真实生活中,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直接经验,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对学校周围的文化底蕴有个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生长与学习的地方,认同本土文化,孕育爱国、爱校、爱家等思想感情。同时,学校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有效的发展机会,师生间良性的互动将促进课程发展,使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一种新的校本课程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1. 统筹规划
邀请专家参与制定活动方案(校、级)、进行课例指导等形式对教师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指导。理论结合实际,专家指导一线教师互动互促,使学校教育科研顺利开展。对全校教师培训,让每一个担任综合实践课的教师都参与其中。同时,学校与五大教育基地签定了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丰富的、有深度的教育资源。
2. 梯度实施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守道德规范的准则,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根据这五大基地各自的特点,学校统筹安排。图书馆、烈士陵园、农讲所这三处基地是全校学生都参与探究的,只是不同年级探究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如:低年级游陵园、画陵园、说陵园,了解陵园的概况、英雄的事迹,培养爱家、爱校、爱国的思想感情。中年级考察陵园,追寻英雄足迹,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集体主义,绿化环保的教育,提升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到了高年级则是采访、调查陵园内的老人、游客,对陵园周边环境状况调查与提出改善方案,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英雄、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 有效整合
学校在常规教育中结合基地开展的综合实践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与班会、队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结合,与各学科课内知识结合、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使德育内容渗透其中,两者互相促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经验与成果
学校自主开发并利用校外的德育资源,不仅拓宽了学校的德育渠道,丰富了学校的德育资源,还解决了以往德育学校资源不足的缺失,丰富了学生受教育的渠道,促进学校德育的开放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为学校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机遇,拓展了德育的视野与空间,使综合实践有了更多的探究主题。
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体现了德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生成性。深层次开发社区资源相对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对社会和社区发展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可以突显学校的自主性,使学校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形成特色。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五个结合”,使德育常态化和有效性,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则促进了教育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
责任编辑邱 丽
我校“对学校周边德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的探究 ”这一课题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是学校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学校德育特色课程的突破口。多年以来校内的德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资源,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已经习惯于教教材,用教参说教,重视文本资源,轻视现实生活中的生成性资源,而对现实课堂中或活动中生成的新的教育生长点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这主要是校内外资源缺乏整合所造成的。如何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校外的德育资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是该课题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一展所长(写写画画、佳作欣赏、小小解说员、学习金点子)等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将教学落实到真实生活中,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直接经验,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对学校周围的文化底蕴有个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生长与学习的地方,认同本土文化,孕育爱国、爱校、爱家等思想感情。同时,学校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有效的发展机会,师生间良性的互动将促进课程发展,使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一种新的校本课程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1. 统筹规划
邀请专家参与制定活动方案(校、级)、进行课例指导等形式对教师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指导。理论结合实际,专家指导一线教师互动互促,使学校教育科研顺利开展。对全校教师培训,让每一个担任综合实践课的教师都参与其中。同时,学校与五大教育基地签定了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丰富的、有深度的教育资源。
2. 梯度实施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守道德规范的准则,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根据这五大基地各自的特点,学校统筹安排。图书馆、烈士陵园、农讲所这三处基地是全校学生都参与探究的,只是不同年级探究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如:低年级游陵园、画陵园、说陵园,了解陵园的概况、英雄的事迹,培养爱家、爱校、爱国的思想感情。中年级考察陵园,追寻英雄足迹,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集体主义,绿化环保的教育,提升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到了高年级则是采访、调查陵园内的老人、游客,对陵园周边环境状况调查与提出改善方案,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英雄、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 有效整合
学校在常规教育中结合基地开展的综合实践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与班会、队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结合,与各学科课内知识结合、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使德育内容渗透其中,两者互相促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经验与成果
学校自主开发并利用校外的德育资源,不仅拓宽了学校的德育渠道,丰富了学校的德育资源,还解决了以往德育学校资源不足的缺失,丰富了学生受教育的渠道,促进学校德育的开放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为学校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机遇,拓展了德育的视野与空间,使综合实践有了更多的探究主题。
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体现了德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生成性。深层次开发社区资源相对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对社会和社区发展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可以突显学校的自主性,使学校教育更好地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形成特色。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五个结合”,使德育常态化和有效性,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则促进了教育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
责任编辑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