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中说:学而不思之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会了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就大大的得到提高,就从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发现问题纵横对比迂回思考实验异常穷追不舍联系实际探究因果
素质教育中要求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许多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出来。例如"反思性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等。但有些老师在实施某一种模式时仍流于形势,或抓不住该模式的精髓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就曾以为"先学"就是让学生带着老师抛出的问题去看书,然后完成相应练习,实质上这仍然是学生在按照老师设计的路线一步不往前走,仍然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和书本的传授。
笔者认为,衡量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占据主体地位,或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问题。从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那么整个学习炭探究过程就等于白忙活了,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就抓不住。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地培养,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失误进行了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再经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他就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分别从学生和老师角度,对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了粗浅的小结,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从学生角度出发,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六个途径
方法一:纵横对比 发现问题
这种方法是化学化学学习过程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试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或相同提出问题。例如: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人教版,第37页)中图2—14过氧化氢分解的图示过程中,针对第二个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装入粉末药品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一斜二送三直"。为什么在这里试管是直立的?
2、若要取用液体和固体药品,应先取用固体药品,再取用液体药品。但是教材却是相反,这是为什么?由此既巩固了药品的取用方法又引出了催化剂的概念,突出了催化剂的作用。
方法二:迂回思考 迂回发问
该方法是围绕某些化学事实或化学现象进行迂回思考,从而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课题2 氧气》(人教版第35页)中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为什么瓶中预先加些水或细沙;2、如果没有预先装细沙或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3、它与硫在氧气燃烧实验的在集气瓶中预先加些水的作用相同的吗?
方法三:实验异常 创设疑问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由于异常实验现象中往往隐藏许多问题,于是,实验过程中善于抓住问题,便能发现许多新规律。例如;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中指出"金属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可以从较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中置换出金属。"但是,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金属钠先熔化未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急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有蓝色沉淀产生",根本看不到紫红色的铜生成,为什么?从这问题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方法四:穷追不舍 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发现问题。例如,课本中介绍"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是说分子只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哪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 联系实际 发现问题
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例如:去超市买蛋黄派时。发现食品袋内充满了气体,那么这种气体的作用是什么?充的是什么气体,它又如何验证?这种气体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充入?又比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联系实际油库周围为什么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火灾现象?
方法六:探求因果 发现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 导"因" 或由"因" 导"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抓"果"来探求"因",或抓住"因"来推导事物的"果"。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2)时,让学生主动探究是,有些学生发现用浓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接着很自然就会问为什么?当场景漏斗下端没有伸到 液面下时,学生收集不到二氧化碳又是为什么?
以上介绍的六种常见的发现问题途径,掌握这些途径有助于我们发下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肯定有很大的提高。
从老师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途径
第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积极去提出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以下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1、调整课堂气氛;2、创设问题情境;3、过播放与所授内容相关的录象;4、给他们提供简短的阅读材料,5;观看图文并茂的材料,6、给学生提供材料和仪器完成一定的实验。
第二,老师要善于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也有权知道自己回答问题 是"对"或"错"的理由,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释疑。尤其是 当学生回答出"不合理"或"错误"的结论时,更应耐心解释和加以引导。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提问的能力,更严重的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到学生的学 习过程中,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与可贵的表现,教师或以颀赏的眼光、或以赞赏的话语、或以满 意的点头、或以会意的微笑、或以亲热的手势,呵护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 和热情的鼓励,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教师要善于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来设置学生观念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向设疑——实验探究——分析发现——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主动创新的学习中去,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 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迈向成功的欢乐。
参考文献
[1] 《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陈志高《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讨》中学化学 2006.3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4]安鹏《初中化学问题意识总结》中学化学 2003 .7
【关键词】发现问题纵横对比迂回思考实验异常穷追不舍联系实际探究因果
素质教育中要求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许多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出来。例如"反思性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等。但有些老师在实施某一种模式时仍流于形势,或抓不住该模式的精髓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就曾以为"先学"就是让学生带着老师抛出的问题去看书,然后完成相应练习,实质上这仍然是学生在按照老师设计的路线一步不往前走,仍然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和书本的传授。
笔者认为,衡量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占据主体地位,或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问题。从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那么整个学习炭探究过程就等于白忙活了,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就抓不住。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地培养,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失误进行了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再经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他就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分别从学生和老师角度,对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了粗浅的小结,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从学生角度出发,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六个途径
方法一:纵横对比 发现问题
这种方法是化学化学学习过程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试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或相同提出问题。例如: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人教版,第37页)中图2—14过氧化氢分解的图示过程中,针对第二个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装入粉末药品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一斜二送三直"。为什么在这里试管是直立的?
2、若要取用液体和固体药品,应先取用固体药品,再取用液体药品。但是教材却是相反,这是为什么?由此既巩固了药品的取用方法又引出了催化剂的概念,突出了催化剂的作用。
方法二:迂回思考 迂回发问
该方法是围绕某些化学事实或化学现象进行迂回思考,从而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课题2 氧气》(人教版第35页)中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为什么瓶中预先加些水或细沙;2、如果没有预先装细沙或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3、它与硫在氧气燃烧实验的在集气瓶中预先加些水的作用相同的吗?
方法三:实验异常 创设疑问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由于异常实验现象中往往隐藏许多问题,于是,实验过程中善于抓住问题,便能发现许多新规律。例如;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中指出"金属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可以从较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中置换出金属。"但是,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金属钠先熔化未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急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有蓝色沉淀产生",根本看不到紫红色的铜生成,为什么?从这问题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方法四:穷追不舍 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发现问题。例如,课本中介绍"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是说分子只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哪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 联系实际 发现问题
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例如:去超市买蛋黄派时。发现食品袋内充满了气体,那么这种气体的作用是什么?充的是什么气体,它又如何验证?这种气体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充入?又比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联系实际油库周围为什么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火灾现象?
方法六:探求因果 发现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 导"因" 或由"因" 导"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抓"果"来探求"因",或抓住"因"来推导事物的"果"。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2)时,让学生主动探究是,有些学生发现用浓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接着很自然就会问为什么?当场景漏斗下端没有伸到 液面下时,学生收集不到二氧化碳又是为什么?
以上介绍的六种常见的发现问题途径,掌握这些途径有助于我们发下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肯定有很大的提高。
从老师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途径
第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积极去提出问题。笔者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以下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1、调整课堂气氛;2、创设问题情境;3、过播放与所授内容相关的录象;4、给他们提供简短的阅读材料,5;观看图文并茂的材料,6、给学生提供材料和仪器完成一定的实验。
第二,老师要善于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也有权知道自己回答问题 是"对"或"错"的理由,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释疑。尤其是 当学生回答出"不合理"或"错误"的结论时,更应耐心解释和加以引导。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提问的能力,更严重的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到学生的学 习过程中,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与可贵的表现,教师或以颀赏的眼光、或以赞赏的话语、或以满 意的点头、或以会意的微笑、或以亲热的手势,呵护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 和热情的鼓励,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教师要善于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来设置学生观念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向设疑——实验探究——分析发现——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主动创新的学习中去,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 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迈向成功的欢乐。
参考文献
[1] 《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陈志高《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探讨》中学化学 2006.3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4]安鹏《初中化学问题意识总结》中学化学 200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