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电教媒体还可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联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也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电教的作用点:
  一、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处,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中,可运用图表与色彩等手段来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更有效的注意。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和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动画技术、音像剪辑和粘贴组合技术,化静为动,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涂一涂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桃子组成的整体、一群山羊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既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桃子、一块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桃子、一面红旗、一片森林、一群牛、一组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巧妙借助电教手段,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电教媒体能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学低年级数学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给学生清晰明快的感受,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 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 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 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傳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要盲目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仔细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选择适合的媒体去表现教学内容,寻求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作者单位: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既要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保持操作的热情,又要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取决于教师“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量充足  对于幼儿喜欢玩的活动材料投放足够的数量,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提供充足的数量,鼓励幼儿探究  首先要保证材料的数量,这是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幼儿进行探究的主要因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学校的发展。  一、搭建成长平台,成立学习联盟组织  结合我校的实际,决定从中青年教师入手,搭建成长平台,成立学习联盟。学校草拟了吴桥小学教师学习联盟条约,并通过“洗脑”行动和规划成长活动,拉开了前行的序幕。  制定学习联盟条约,让成員从未来发展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明确地聚焦与体现教师们共同的职业生涯努力奋斗的价值。另外,从教师的个人规划中我们能清晰了解到教师对自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小学到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现代教育的个性内容。与以往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主题和方法让孩子们找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通过自主实践、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其可塑性相对较强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他提出了实践课程实践理论,并且对于课程实践价值与动态过程比较重视,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视的,通过运用集体审议的形式来对课程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促进小学教学水平的逐渐提升。但是在现今我国实施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还是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影响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实施。本文就对施瓦布实践课程论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特点找出实施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启
我们学校虽在城镇,但农村转学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较多,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是摆在我们科学教师面前的难题,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调动教研组的集体力量,通过调查研究实践,认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轻负担的状态下提高教学质量。  一、“低起点”是关键  “低起点”的教学原则强调低处着眼,就是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纸,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和纸相处的经验。如何对废旧纸张进行再次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创新意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幼儿园纸浆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找一找、玩一玩、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主动探索,帮助幼儿较系统地进一步完善对纸的认知,获得直接的经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课本92-93页。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测量较大的土地面积。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很难理解,同时不容易建立学习的表象,所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  通过初步的学习学生们都了解到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
以往的教学方式相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生在疑惑的时候不能及时向教师提出,所以学习成绩上不去,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正确的认识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减少小学生的厌烦心理,在学习中重拾信心,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苏教版教材中要求加入了团队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师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加强小
孔子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名言,对于孔子来说,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可今天的学生却大多觉得学习是一种压力,是一种负担,有时甚至变成了对他们身心的摧残,这种状况是由以往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所造成的。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育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不断地革新,为了解除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快乐成长,从上学期开始我校进行了课程与作息时间方面的大调整。调整的内容是:把
学习目标: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2.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学习重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光的反射原理。  学习探究:  活动1.光从魔术盒的1、2号孔射入都会射在教室对面的墙壁上,为什么从3号孔射入,会射在教室另一面的墙壁上呢?  【设计理由】自制魔术盒引入,引发学生自由猜想,充分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