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电教媒体还可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联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也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电教的作用点:
一、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处,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中,可运用图表与色彩等手段来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更有效的注意。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和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动画技术、音像剪辑和粘贴组合技术,化静为动,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涂一涂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桃子组成的整体、一群山羊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既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桃子、一块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桃子、一面红旗、一片森林、一群牛、一组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巧妙借助电教手段,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电教媒体能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学低年级数学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给学生清晰明快的感受,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 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 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 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傳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要盲目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仔细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选择适合的媒体去表现教学内容,寻求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作者单位: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也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电教的作用点:
一、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处,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多媒体教学中,可运用图表与色彩等手段来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更有效的注意。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和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动画技术、音像剪辑和粘贴组合技术,化静为动,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涂一涂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桃子组成的整体、一群山羊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既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桃子、一块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桃子、一面红旗、一片森林、一群牛、一组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巧妙借助电教手段,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电教媒体能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学低年级数学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给学生清晰明快的感受,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 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 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 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傳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要盲目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仔细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选择适合的媒体去表现教学内容,寻求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作者单位: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