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发展性,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信息技术融合了多方面知识,要注意在教学中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皆有所获;第五信息技术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发展性,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有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呢?笔者就此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 “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明确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一方面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人们需要及时获取信息,以了解世界、分享研究成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满足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世界的精神需要及生活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物质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要终身学习,所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是一个人能否生存和发展于社会的首要条件。因此,中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收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为目标,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还要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学生能学到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这些知识和能力都将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三、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教学中,重注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以及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任务的完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完成,避免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克服思维定势,如“关闭窗口”中设置的试一试,通过关闭纸牌窗口,触类旁通,尝试关闭“我的电脑”窗口的方法。
  四、充分考虑学生特点,采用愉悦式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有时需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目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不尽相同,但每种教学设计都会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在教学设计上,尽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目的,摒弃古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在时间安排上,讲解时间少于学生练习的时间,总之,教学设计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着想,采取愉悦式教学。
  五、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学习需要是教学设计中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我在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果之前,总是要先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制定出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标准,绝不搞一刀切。
  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人才素质培养者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自身来讲,要不断充实自我,勇赶时代步伐。
  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生命是艺术的灵魂,信息化时代下文学艺术,是人在精神时空中的三重生命的不同程度的追求与实现。文学艺术的情感视界是从人的生物生命愿望的角度,揭示出审美活动何以发生的问题;文学艺术的人生视界是从人的精神生命的较深层次,透视审美活动的根源何在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形式视界是从人的社会生命超越的角度,追问美的普遍有效性如何实现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文学艺术 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期刊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但是,目前我国的
期刊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呢?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
期刊
李阳说:“英语是说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英语口语是一种利用英语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口语可以说是最困难的而且也相当薄弱,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高低是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下面就笔者在工作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性格和能力上差异,学生按学习成绩或基础可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序展开,如何在新课改中更新教育观念已日渐被重视。我们只有在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国家推行新课改的目标和意义。本文秉承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教育改革的实践,着重探讨政治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采取的对策。  一、传统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
期刊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所以,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提问必须讲究艺术
期刊
初中历史课除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外,还应重视课堂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上怎样巧妙设置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正问提问  最常用的问题设置方式就是正问,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例如,讲《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
期刊
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辉的,又是和蔼可亲的。但又有多少教师实现了此心愿呢?   这一心愿的实现,不仅是漫长而且艰辛的,不仅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本领,更需要教师用心去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只需要你永远板着一张脸,不断的提出各种要求,也不管学生完成它是如何的困难。在稍不如意的情况下,就大发其火,再把各种责任和处分,劈头盖脸的扔给学生,也勿须思考是否恰当,是否
期刊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并且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包含以下内容: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体系综合性开放性;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五个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
期刊
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需要老师的培养,学生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引导。只有称职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班主任要协调好学科教师集体关系  班主任是本班教师集体的核心,在协调各科教师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班主任如何与学科教师达成默契,形成教育合力,使班级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各学科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