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组织音乐课堂教学,把对音乐悟性不同的学生引进艺术殿堂,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以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 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的方式是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音乐教育应该是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自由、生动活泼的。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自由、生动活泼的方式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是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的基础。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轻松愉快、没有思想负担了,他们才能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大胆发言,大胆歌唱等。所以,不论学生表现如何,都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到温暖,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二、 不拘形式地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后,人们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索,使活动过程和认知过程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应从以下三点来进行:第一,以才艺吸引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知识,还要懂得与之相关的学科,要一专多能。特别是音乐教师,在器乐演奏和声乐表演上要有一定的造诣,教师能吹拉弹唱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歡音乐,并向老师学习,如果学生中有特长的学生能表演,效果会更佳。教师的音乐素质是学生信赖和崇拜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用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气氛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唱歌课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学生美的示范,因为音乐的美比起其他艺术形式的美与人的情绪反应联系更为密切、直接,它更能激起情绪的共鸣,所以,哪怕是一首短小的简单的歌曲,也要做好示范。第三,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音符、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歌曲接龙、猜谜语、班级歌手比赛等。
三、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学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学”。音乐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老师教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不利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思考、去自主完成,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穿针引线地提出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需求。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听音乐写动物名字时,可让学生带着“动物的形象、动作特点、行进速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经过听赏音乐,使学生逐步领会音乐作品情绪情感和音乐形象的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所描绘的音乐主题(动物)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因为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力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我的音乐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聆听歌(乐)曲,并发挥创造力,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置问题情景、相互提问、为乐曲另起名字、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音乐、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动作、为歌(乐)曲重新填词等等。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
四、 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有调查表明,在课堂上某一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学生约三分之二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而在分组活动时,分心的学生只有2.1%(鲁杰《教育社会学》)。可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到音乐教学中,如打击乐器的练习,通过小组的互相合作与模仿,可以大大提高节奏准确的质量;练习歌唱时,通过分组可以使学生快速唱好歌曲;练习为歌(乐)曲重新填词或进行续写乐句时,有了小组的讨论与筛选,写出的歌词与乐句一定会更优美、更动人。音乐教学中有了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就改变了那种“几人唱戏,众人旁观”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充分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在这一形式中,老师只能是跑龙套、敲边鼓,或者是综合归纳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只能鼓励学生得出最佳答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音乐课堂就更应体现它的艺术性。所以,音乐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的程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更加生动活泼。
(剑河县革东中学)
一、 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的方式是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音乐教育应该是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自由、生动活泼的。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自由、生动活泼的方式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是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的基础。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轻松愉快、没有思想负担了,他们才能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大胆发言,大胆歌唱等。所以,不论学生表现如何,都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到温暖,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二、 不拘形式地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后,人们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索,使活动过程和认知过程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应从以下三点来进行:第一,以才艺吸引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知识,还要懂得与之相关的学科,要一专多能。特别是音乐教师,在器乐演奏和声乐表演上要有一定的造诣,教师能吹拉弹唱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歡音乐,并向老师学习,如果学生中有特长的学生能表演,效果会更佳。教师的音乐素质是学生信赖和崇拜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用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气氛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唱歌课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学生美的示范,因为音乐的美比起其他艺术形式的美与人的情绪反应联系更为密切、直接,它更能激起情绪的共鸣,所以,哪怕是一首短小的简单的歌曲,也要做好示范。第三,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音符、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歌曲接龙、猜谜语、班级歌手比赛等。
三、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学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学”。音乐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老师教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不利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思考、去自主完成,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穿针引线地提出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需求。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听音乐写动物名字时,可让学生带着“动物的形象、动作特点、行进速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经过听赏音乐,使学生逐步领会音乐作品情绪情感和音乐形象的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所描绘的音乐主题(动物)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因为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力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我的音乐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聆听歌(乐)曲,并发挥创造力,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置问题情景、相互提问、为乐曲另起名字、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音乐、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动作、为歌(乐)曲重新填词等等。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
四、 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有调查表明,在课堂上某一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学生约三分之二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而在分组活动时,分心的学生只有2.1%(鲁杰《教育社会学》)。可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到音乐教学中,如打击乐器的练习,通过小组的互相合作与模仿,可以大大提高节奏准确的质量;练习歌唱时,通过分组可以使学生快速唱好歌曲;练习为歌(乐)曲重新填词或进行续写乐句时,有了小组的讨论与筛选,写出的歌词与乐句一定会更优美、更动人。音乐教学中有了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就改变了那种“几人唱戏,众人旁观”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充分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在这一形式中,老师只能是跑龙套、敲边鼓,或者是综合归纳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只能鼓励学生得出最佳答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音乐课堂就更应体现它的艺术性。所以,音乐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的程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更加生动活泼。
(剑河县革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