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民教师总是被赋予崇高的使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那么,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福建省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 学师德规范,强理论内涵。我校定时、定点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报告,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师德行为规范,学习“感动中国”“最美教师”等先进事迹,开展“学典型,赶先进”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 践师德行为,扬社会正气。我校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教师践行高尚师德。如开展“微笑做教师”活动。教师带着好心情进校园、进课堂,做到微笑面对学生,微笑面对家长,微笑面对同事。再如开展“百师访千家”活动。全体教师零距离走进社区、走进学生家庭,贴近学生心灵,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用心沟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 评师德楷模,树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践行师德行为的过程中,我校适时挖掘、归纳、提炼师德典型的真案例、真事迹,通过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师德演讲”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积极树立身边的师德典型,深度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在舆论导向上,大力宣扬身边师德典型教师的真事迹,展现学校师德建设新风貌,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身边人,促使高尚的师德在校园内变得可亲、可近、可学。
二、提升教师执业素质,塑造专业化教师团队
1.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角色定位。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备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世界观,以学生为本,做到立德树人。教师是一名教育者,更是一名学习者,只有明确角色定位,才能自觉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整体素质,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2. 精深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职业承担着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双重使命。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校利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方式,开展全体教师业务通识培训、学科教研组研讨、专项技能提升培训与考核等。在新知识爆炸式发展时代,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大力兴起,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无限扩大,这就更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拓宽知识面,真正成为文化的传承者、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求知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提升专业素养,践行减负增效。首先是提升教学能力。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层面,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大练兵”,鼓励教师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技能,努力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其次是提升科研能力。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工作,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三是提升反思能力。反思是提升教师执业素质的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校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并将优秀作品汇编出版,将教师反思行为作为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关键。
三、创新常规管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保障
1. 机制创建助力教师成长。一是优化教师评价制度。我校创设有利条件提高优秀教师的福利待遇和职业荣誉感,如在派出进修与培训、科研立项、职称评聘与晋级、绩效工作考核、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评优评先等方面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评价和用人导向机制。二是优化教师成长档案。抓紧年轻教师“1358”培养工程,即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熟、八年骨干;抓实中青年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双提升工程;抓牢老教师示范引领“传帮带”工程。通过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细分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首先是网络平台。我校充分利用国培、海西教育、校园微信教研等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其次是展示平台。依托校园网站、教学比武、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展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案例编写、微信教研等活动,为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研讨的渠道,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第三是交流平台。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通过邀请名师到校讲学、外聘专家进校指导、派出教师跟岗学习等形式,扎实开展教学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文化和知识视野。第四是教研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叙事研究,形成问题即课题意识,推动教师申报各级课题,创建学校“名师工作室”,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保障。引导教师不忘初心,在追寻教育足迹的路上继续前行,树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信心,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偏远乡村教师留守意愿不高,城镇教师交流动力不足,城乡交流实效不强。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进得来”的激励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留得住”的机会结构。
2. 男女比例失调,中小学教师中难觅男儿身。男教师逃離中小学引关注。调查发现,挣得少、社会认同感低等是男教师逃离中小学校的主要原因。由此,间接导致中小学男生的女性化倾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中小学校女教师较多,她们的生育意愿与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也出现冲突。如何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师待遇及职业吸引力,大力引进男教师是关键。
3. 职称制度改革,未能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审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不足,许多达到条件的教师没有参评机会;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已到职称“天花板”;年轻教师因指标限制,职称低待遇差等,都影响了这些教师的积极性。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多年,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职称制度的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引起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时代在发展,呼吁教育的全面变革。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师德师风、执业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落实,才能全面、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 学师德规范,强理论内涵。我校定时、定点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报告,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师德行为规范,学习“感动中国”“最美教师”等先进事迹,开展“学典型,赶先进”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 践师德行为,扬社会正气。我校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教师践行高尚师德。如开展“微笑做教师”活动。教师带着好心情进校园、进课堂,做到微笑面对学生,微笑面对家长,微笑面对同事。再如开展“百师访千家”活动。全体教师零距离走进社区、走进学生家庭,贴近学生心灵,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用心沟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 评师德楷模,树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践行师德行为的过程中,我校适时挖掘、归纳、提炼师德典型的真案例、真事迹,通过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师德演讲”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积极树立身边的师德典型,深度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在舆论导向上,大力宣扬身边师德典型教师的真事迹,展现学校师德建设新风貌,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身边人,促使高尚的师德在校园内变得可亲、可近、可学。
二、提升教师执业素质,塑造专业化教师团队
1.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角色定位。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备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世界观,以学生为本,做到立德树人。教师是一名教育者,更是一名学习者,只有明确角色定位,才能自觉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整体素质,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2. 精深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职业承担着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双重使命。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校利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方式,开展全体教师业务通识培训、学科教研组研讨、专项技能提升培训与考核等。在新知识爆炸式发展时代,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大力兴起,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无限扩大,这就更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拓宽知识面,真正成为文化的传承者、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求知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提升专业素养,践行减负增效。首先是提升教学能力。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层面,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大练兵”,鼓励教师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技能,努力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其次是提升科研能力。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工作,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三是提升反思能力。反思是提升教师执业素质的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校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并将优秀作品汇编出版,将教师反思行为作为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关键。
三、创新常规管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保障
1. 机制创建助力教师成长。一是优化教师评价制度。我校创设有利条件提高优秀教师的福利待遇和职业荣誉感,如在派出进修与培训、科研立项、职称评聘与晋级、绩效工作考核、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评优评先等方面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评价和用人导向机制。二是优化教师成长档案。抓紧年轻教师“1358”培养工程,即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熟、八年骨干;抓实中青年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双提升工程;抓牢老教师示范引领“传帮带”工程。通过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细分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首先是网络平台。我校充分利用国培、海西教育、校园微信教研等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其次是展示平台。依托校园网站、教学比武、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展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案例编写、微信教研等活动,为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研讨的渠道,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第三是交流平台。健全校本教研制度,通过邀请名师到校讲学、外聘专家进校指导、派出教师跟岗学习等形式,扎实开展教学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文化和知识视野。第四是教研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叙事研究,形成问题即课题意识,推动教师申报各级课题,创建学校“名师工作室”,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保障。引导教师不忘初心,在追寻教育足迹的路上继续前行,树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信心,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偏远乡村教师留守意愿不高,城镇教师交流动力不足,城乡交流实效不强。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进得来”的激励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留得住”的机会结构。
2. 男女比例失调,中小学教师中难觅男儿身。男教师逃離中小学引关注。调查发现,挣得少、社会认同感低等是男教师逃离中小学校的主要原因。由此,间接导致中小学男生的女性化倾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中小学校女教师较多,她们的生育意愿与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也出现冲突。如何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师待遇及职业吸引力,大力引进男教师是关键。
3. 职称制度改革,未能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审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不足,许多达到条件的教师没有参评机会;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已到职称“天花板”;年轻教师因指标限制,职称低待遇差等,都影响了这些教师的积极性。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多年,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职称制度的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引起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时代在发展,呼吁教育的全面变革。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师德师风、执业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落实,才能全面、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